杨政
目的:探讨溺毒清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溺毒清低剂量组(简称溺低组)、溺毒清高剂量组(简称溺高组)、厄贝沙坦对照组(简称厄贝组).对各组进行干预治疗,然后观察其肾功能变化.并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酶(ET-1)检测,并对肾组织经行Ⅳ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免疫组化检测,后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溺毒清合剂可显著降低CRF大鼠ET -1,升高NO,对MDA、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善肾功能方面与厄贝沙坦相当.免疫组化显示溺毒清高剂量组比模型组Ⅳ胶原、FN、TGF-β表达减少.结论: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可能与其改善肾血流,降低血浆ET -1升高NO水平,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增值,通过降解Ⅳ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而抑制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与厄贝沙坦有相近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周富明;李玉卿;韦先进;张忠贤;张雪峰;费德升;丁伟伟;成信法;陈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四川地区华西医院IgA肾病的四季发病特征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华西医院住院的IgA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地域分布、就诊趋势、入院日期等临床资料,用圆形分布统计分析IgA肾病的住院高峰日期.结果:IgA肾病的就诊人数逐年增加,四川地区的IgA肾病存在住院高峰月份,平均高峰日为6月12日,平均住院高峰期为春夏秋季节.结论:推测本地区IgA肾病住院高峰与降雨量和气候因素的变化有关,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紫媛;蒋易容;文集;洪涛;李青;樊均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曹式丽教授系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肾脏病临床及科研工作几十年,学验俱丰,临证精于辨证,用药思路清晰.笔者有幸师从于曹式丽教授、在学习曹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丰富经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曹教授对于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感染并发症从毒论治具有独到的经验.
作者:张琳;曹式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因而也逐渐升高,每年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达7%以上.根据2007年国际肾脏病学会的资料统计,全球有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对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发展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现代病理研究更加重视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其直接影响到肾脏病的预后.祖国传统医学运用复方制剂对肾间质纤维化防治已表现明显优势,经临床实践确有良好疗效.现对复方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作者:代晓光;刘晓玉;陈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CKD2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氟伐他汀后仍未达标时加用依折麦布进行联合降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高危及极高危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接受氟伐他汀(40 mg/d)3个月治疗后血脂水平仍未达标,再联合应用依折麦布( 1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氟伐他汀治疗后血清TG、TC、LDL -C、Lp(a)均明显下降,HDL -C明显升高,P<0.01.在氟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使TC、LDL -C进一步下降,P<0.01.加用依折麦布后45%的高危患者及25%的极高危患者血脂达标.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所有患者肾功能保持稳定.结论:CKD2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单用氟伐他汀不能达标时,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能够更好的达到血脂目标水平,短期使用安全性好.
作者:闫丰;宋丹;邱君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腹膜透析以其简便、有效、居家可透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然而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腹膜透析的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事件和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其原因与脂质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压以及感染等有关,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以往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后可加重脂代谢紊乱,影响残肾功能[1,2].另有研究表明腹膜透析在清除中分子物质方面(如PTH、β2- MG等)有其独特的作用,亦有文献报道[3,4]高PTH水平可以加重尿毒症患者的血脂异常,那么,规律腹膜透析能否通过降低PTH的水平来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罕有报道,本文旨在研究规律腹膜透析患者腹透前、后其血中PTH水平、血脂水平的异同,以及PTH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从而观察腹膜透析患者血脂与PTH在规律腹透前后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
作者:安惠霞;张庆芳;刘博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 activating antibody,AT1 - A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有关AT1 - AA的一些研究进展.1 AT1受体分布AT1受体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肾脏、心脏、血管平滑肌细胞、脑、肺、肾上腺皮质.在啮齿类动物中,AT1亚型又进一步分为AT1a和AT1b,两者有98%的氨基酸同源.其中,AT1a受体占90%左右,是AngⅡ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受体亚型,其基因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1].在人类肾脏中,AT1受体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系膜细胞、足细胞、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腔面及基底面、升支厚段、致密斑细胞、远曲小管和皮质集合管以及肾内血管系统[2].
作者:梁莹;王妍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 pressure,nCPAP)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患者VEGF及ICAM -1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DN伴中度鼾症患者36例,年龄35岁~6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等药物,治疗组系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nCPAP治疗3个月,检测指标:(1)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及24h尿蛋白定量等.(2)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VEGF、ICAM -1水平.(3)常规检测血氧饱和度(Sa02)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 hypopnea index,AHI).结果:经过3月的nCPAP治疗,两组治疗后患者血压、血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氧饱和度、以及AHI未见明显差异;经nCPAP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AHI显著下降(P<0.05),夜间MSaO2以及LSaO2大幅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ICAM -1以及24 h尿蛋白均有减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nCPAP治疗可能通过调节OSAS合并DN患者VEGF以及ICAM -1表达水平,从而达到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损伤的目的.
作者:邓刚;姚丽君;王小溶;陈望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与肾间质、肾小管损害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肾病患者行肾穿刺活检、血清TGF -β1检测,参照Katafuchi标准进行肾间质浸润、纤维化评分及肾小管萎缩评分,分析肾间质、肾小管评分与血清TGF -β1关系.结果:(1)肾间质浸润评分≥0.5组血清TGF -β1、肌酐(Scr)、尿素氮(BUN)显著高于0分组,肾间质浸润评分与血清TGF -β1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296,P<0.01.(2)肾间质纤维化评分≥0.5组血清TGF -β1、Scr、BUN显著高于0分组,肾间质纤维化评分与血清TGF -β1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248,P<0.01.(3)经Logistic回归分析,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是影响血清TGF -β1水平的相关因子.结论:血清TGF -β1与肾间质浸润和纤维化相关,是评估肾间质浸润和纤维化的指标.
作者:余海峰;施慧飞;赵梅霖;郝翠兰;陈军斌;李春胜;杨再娇;聂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 -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 -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 -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丁维珍;刘桂馨;李俊英;张咏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动静脉内瘘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取前臂多次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条件差无法行桡动脉-头静脉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8例,经术前多普勒超声评估后,于肘关节以下通过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静脉)端(动脉)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并对术前、术后6周、术后3月桡动脉及上臂头静脉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瘘管成熟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前评估血管条件均符合自体静脉动静脉内瘘手术标准,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术后6周和3个月,桡动脉内径(diameter of radial artery,RAD)、头静脉内径(diameter of forearm cephalic vein,CVD)、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头静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of cephalic vein,CVMV)、头静脉血流(blood flow,BF)均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高于术后6周.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4~6周开始血透,瘘管均满足血透流量要求,目前均仍在继续使用.结论:(1)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静脉)端(动脉)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式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瘘管成熟良好.(2)术前常规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条件可以提高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动静脉内瘘术式的成功率.
作者:谢辉;薛冠华;施娅雪;张皓;张纪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5/6肾大部切除模型并肾性骨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进行5/6肾大部切除并给予高磷饮食诱导肾性骨病模型.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左归丸组、骨化三醇组,并设假手术组.左归丸与骨化三醇治疗4周、12周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2+)、血磷(P3-);药物干预12周麻醉处死大鼠,双能X线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BMD).结果:12周时,模型组大鼠出现了Scr、BUN、ALP、iPTH、磷升高,血Ca2+下降.左归丸能明显降低Scr、BUN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骨化三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左归丸组大鼠ALP、iPTH、血磷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左归丸通过调节钙磷代谢及参与成骨细胞代谢,对iPTH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改善肾性骨病的骨营养不良.
作者:王小琴;袁军;马晓红;邹新蓉;王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 PGI2)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测定135例来我院门诊和住院的2~4期慢性肾脏病(MDRD公式计算GFR以确定分期)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 PGF1α)、血栓素B2(TXB2),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患者ET、TXB、6- Keto - PGF1α的变化;并将这些患者分为血瘀证和非血瘀证,观察各期患者血瘀证的检出率,各期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ET、TXB2、6- Keto - PGF1α的差异.结果:从CKD2期到4期,ET逐渐增高,2期、3期、4期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期和3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期分别与正常时照组、2期、3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KD2期到4期,TXB2逐渐增高,6- Keto - PGF1α逐渐降低,2期、3期、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期分别与正常对照组、2期、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期到4期,血瘀证检出率逐步增加(2期21.4%,3期49.0%,4期68.2%),CKD2期和3期的血瘀证均较非血瘀证ET、TXB2为高,6- Keto -PGF1α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4期的血瘀证较非血瘀证ET、TXB2为高,6- Keto - PGF1α为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机制的紊乱随着CKD的进展逐步增加,在进入CKD4期后尤为明显,TXA2/PGI2的代谢异常,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凝血机制紊乱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血瘀证,随着CKD进展,血瘀证患者逐步增多,在CKD4期血瘀证虽然较非血瘀证患者的凝血机制有异常,但无明显差异,提示CKD4期非血瘀证患者虽然没有宏观的血瘀表现,仍可能存在肾脏的微型癥积,即肾脏局部的瘀血阻络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林钐;邓跃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IgA肾病是指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同时伴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病( 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2].我国IgA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40%~47.2%,且近10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3].肾脏免疫病理是诊断IgA肾病的金标准,研究IgA肾病肾脏临床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而且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随着我国肾穿刺活检的广泛开展,有关IgA肾病临床与病理联系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IgA肾病临床与病理联系特点,为临床医生制定适合我国IgA肾病特点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将近年我国IgA肾病临床与病理联系的研究概况做简要综述.
作者:万廷信;陈明;戴恩来;李银霞;姜敏;李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是非蛋白成分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由Hcy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营养、药物等有关,可导致心、脑、血管、肾脏等多脏器损伤.肾病综合征(NS)患者是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严重水肿为特点的综合征,由于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对激素敏感性低,致使血脂持续紊乱.本文观察NS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与血清Hcy水平的关系.
作者:杨丹;宋明辉;谢永新;颜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方法以尿AQP( Aquaporin) -2校正检测肾病综合征尿nephrin podocalyxin排泌,以帮助评估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病情.方法:入组71例经肾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成人肾病综合征(NS)患者,包括20例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49例非增殖的患者和2例淀粉样变性患者.22例FSGS患者(其中13例确定FSGS亚型诊断).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尿nephrin,podocalyxin和AQP -2.以尿AQP2作为内参照校正尿nephrin (neph/AQP)和podocalyxin (PCX/AQP).结果:尿neph/AQP和PCX/AQP正相关(R=0.616,P<0.001),正常人尿neph/AQP和PCX/AQP显著低于NS患者(P<0.05),增殖和非增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neph/AQP和PCX/AQ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中显著高于其他NS患者(P<0.05),在IgMN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增加,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尿neph/AQP和PCX/AQP较少.对13例明确FSGS病理亚型诊断的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进行评估,发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细胞型FSGS尿neph/AQP排泌高,NOS型其次,顶端型再次,以脐部型低.尿PCX/AQP则以细胞型FSGS排泌高,NOS型其次,脐部型再次,顶端型低.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FSGS的诊断,ROC曲线分析表明,当尿neph/AQP取临界值为0.165时其灵敏度为0.864,而特异性为0.603,尿PCX/AQP取临界值3.056时其灵敏度为0.773,特异性为0.672.结论:采用ELISA方法的以AQP -2作为内参检测成人肾病综合征尿足nephrin,podocalyxin较为简便.IgMN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增高,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尿neph/AQP和PCX/AQP较低.FSGS患者尿neph/AQP和PCX/AQP高于其他肾病综合征患者,在FSGS亚型中以细胞型及NOS型稍高于其他亚型FSGS患者,该方法还有助于在临床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帮助诊断FSGS.
作者:朱斌;朱晓玲;林宜;汤绚丽;朱彩凤;钟森;程晓霞;陈洪宇;王永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主要并发症为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自发肠穿孔少见,早期很难与腹膜炎鉴别.近年我院收治3例,报告如下.病 例例1:患者,女,55岁,尿毒症行CAPD已4年半,原发病慢性肾炎.4年半前腹膜透析置管时采取直视下外科手术法,经腹直肌切口,使用标准Tenckhoff透析导管.1月前复诊时血压正常,血白蛋白36g/L,血红蛋白100 g/L.因“下腹疼痛2h、放出腹透液混浊”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200/80 mmHg,表情痛苦,强迫屈曲位,腹部轻度膨隆,轻度肌紧张,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血白细胞7.4×109/L,中性粒细胞0.86,血红蛋白53g/L.腹水常规有核细胞6/μl,红细胞4 150/μl,涂片找到大量Gˉ杆菌和少量G+杆菌.
作者:孙敏燕;边薇;俞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肾脏病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肾脏病的进展导致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发现并监测肾脏疾病的进展因素对于降低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肾脏病筛选和监测指标多数都不能用于肾脏病的早期诊断,而且都是间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不能反应肾组织的状态.所以发现一个产生于肾组织,并可以对于疾病进展及其他的急慢性加重因素做出反应的的新的标志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近来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试验和确认的新型肾脏蛋白质标志物——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iver fatty acid - binding protein,L - FABP).
作者:佐楠;王力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称Berger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病,是我国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的病因,临床上以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特征.现在普遍认为年龄、体重、高血压、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肾衰竭、高血糖等均与IgA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1988年Reaven[3]提出著名的“X综合征”,在IR的认识上有着里程碑样的意义.目前认为,IR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更是贯穿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主线,是连结它们的纽带,是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常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很长一段时间,IR就已经存在[4].近年来,IR、2型糖尿病与IgAN或是慢性肾衰竭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普遍认为IR与肾脏疾病,尤其与IgAN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内部联系.
作者:杨悦;魏日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数量减少,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终导致终末期肾病( ESRD).目前研究由于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高跨膜压,酸碱平衡紊乱,毒素刺激,血流动力学因素、细胞因子活化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终导致肾小球数目减少[1],同时由于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过度沉积而导致肾间质纤维化[2],基于以上两种情形,通过活血化瘀治疗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小球功能在CRF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有关活血化瘀的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抗CRF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从多阶段、多途径、多靶点干预CRF,显示出良好的前景[3].
作者:何立群;张长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