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P17A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聂敏;李玉秀;张葵;孙梅励;陆召麟;陶红

关键词:17α-羟化酶/17, 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CYP17A1基因, 突变
摘要:目的 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17-OHD的基因分子机制及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17A1基因的突变位点,用突变位点保守性分析和计算机模拟P450 c17蛋白三维结构,分析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 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完全符合17-OHD特点,PCR产物和克隆测序发现, CYP17A1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第2外显子125位密码子发生了CGA→CAA的突变,导致Arg125 Gln错义突变,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的第360和361密码子缺失G核苷酸及C转换为A核苷酸,导致Leu361Phe错义突变和以后的移码突变,形成一个只包含417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该蛋白缺乏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催化活性部位.通过P450 c17蛋白分子三维建模分析表明,121位色氨酸与血红素和125位精氨酸分别形成氢键,当125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时,121位色氨酸不能再与125位谷氨酰胺形成氢键,从而使P450 c17蛋白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影响了其功能. 结论 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了患者的临床诊断,CYP17A1突变导致的P450 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该17-OHD患者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基础.
生殖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积水的不同处理及附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处理、输卵管手术及卵巢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中心常规IVF-ET助孕的1,45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处理分为输卵管切除组与输卵管造口组;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囊)与非巧囊囊肿剔除组;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远端造口组、输卵管积水切除组、积水穿刺抽吸组与积水未治疗组,以单纯输卵管阻塞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超排卵中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切除组、造口组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单侧输卵管手术不影响术侧卵巢反应(P>0.05);卵巢囊肿剔除术后Gn用量显著增加,获卵数显著减少,单侧卵巢手术影响术侧卵巢功能(P<0.05).与输卵管积水未治疗组相比,积水手术治疗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显著增加(P<0.05),积水穿刺抽吸组临床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输卵管手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卵巢储备能力降低;输卵管积水对IVF-ET有负面影响,适当处理可改善妊娠结局,与积水穿刺抽吸术比较,IVF-ET前积水输卵管切除疗效更佳.

    作者:李朋粉;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雌四醇的研究进展

    雌四醇(estetrol E4)是一种仅由胎儿肝脏产生的类固醇激素.20世纪60到80年代对E4的研究相对较多,普遍的观点认为它有弱的雌激素作用,但不能作为胎儿是否健康的监测指标之一.近20年以后对其的研究进入了低谷.近年E4重又获关注.一系列关于E4的临床前研究提示,E4可用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激素替代、骨质疏松的防治及口服避孕药.但是关于E4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E4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罗恋梅;田秦杰;徐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男性因素ICSI 问题

    自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诞生以来,ICSI的应用从严重的男性不育扩展到非男性因素的不孕症,ICSI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在美国有50%的周期采用ICSI授精.

    作者:匡延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评分胚胎体外继续培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对形态学评分较低的胚胎进行体外继续培养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低评分胚胎体外继续培养的104个IVF-ET/ICSI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继续培养后获得冷冻胚胎的个数及这些冷冻胚胎冻融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结果 104个 IVF-ET/ICSI周期取卵后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经体外继续培养有32个周期获得冷冻胚胎,冷冻胚胎拥有率30.76%,共培养了606枚低评分胚胎,获87枚冷冻胚胎, 冷冻胚胎获得率14.36%(87/606).23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有3例临床妊娠;103例累计妊娠24例,累计妊娠率23.3%. 结论 继续培养能有效筛选出具有继续发育潜能的低评分胚胎,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和累计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冯翠娥;丛林;章志国;曹云霞;魏兆莲;周平;吴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卵子受精早期现象的初步探讨

    受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征表现为多个连续步骤的串联反应.主要包括精子获能,精子和卵黄膜融合,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减数分裂Ⅱ及排出第二极体,精子和卵母细胞的核开始去凝集,雄性和雌性原核形成,此后不久配子融合完成.

    作者:张微;宋成;成金泉;黄菊;黄丽施;陈毅桂;曾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卵管妊娠中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目的 观察输卵管妊娠输卵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 30例既往月经规律、妊娠囊尚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取材均包括输卵管妊娠受精卵种植部位和非种植部位的输卵管标本.经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确定种植部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和非种植部位输卵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71.13±19.89)%显著多于非种植部位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4.96±1.57)%(P<0.01). 结论 输卵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可能是人类输卵管妊娠发生中胚泡植入输卵管上皮的机制之一.

    作者:许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种时机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择期、应激性及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5例14~26孕周行择期、16例行应激性及22例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娩时机、术后延长妊娠天数、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死产率进行对比. 结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组与择期宫颈环扎术组及应激性宫颈环扎术组相比,手术时间长、延长妊娠时间短、出生情况较差、死产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宫颈环扎术组仅死产率高于择期宫颈环扎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有宫颈机能不全者,应在妊娠16~26周行择期宫颈环扎术,术后密切监测,如有宫颈变化,争取在宫颈口开大前再次行环扎手术,这是降低晚期流产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祝丽琼;张建平;陈少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性激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来研究发现男女性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差异,而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中女性为男性的1.5~3倍,表明性激素与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性激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女性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艳;任慕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瑞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50例,研究分为5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时,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前,Ⅰ~Ⅳ组患者均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分别为Ⅰ组0.25 mg·kg-1,Ⅱ组0.5 mg·kg-1,Ⅲ组1 mg·kg-1,Ⅳ组1.5 mg·kg-1,2 min后再按1.5 μg·kg-1静脉注入瑞芬太尼,注射时间2 s.Ⅴ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3 ml.根据患者出现咳嗽频率和强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各组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后的副反应. 结果 咳嗽反射发生率Ⅱ、Ⅲ组显著低于Ⅴ组(P<0.01),Ⅳ组无咳嗽反射.Ⅰ组虽低于Ⅴ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咳嗽发生率与Ⅱ组近似,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却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无咳嗽反射发生,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 结论 按0.5 mg·kg-1剂量预先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间瑞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且不出现盐酸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

    作者:孟朋民;杨泉林;郑丽君;张秀敏;苏心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液常规参数与ICSI的指征

    不孕不育与夫妇双方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约50%与男方因素有关.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的发展,特别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一些以往无法治愈的男性不育患者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为男性不育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振文;谷龙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受精与受精失败

    受精在辅助生育技术中是极为重要的,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妊娠发生的开始,其过程十分复杂,精子、卵子或其相互作用的缺陷都可能导致受精障碍,正常体内受精与辅助生育技术的体外受精是有差异的,后者让不一定健康的父母尽可能生育健康宝宝,并非单纯传宗接代,是人类生殖研究的一大进步.

    作者:庄广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兔抗大鼠LM23蛋白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目的 制备大鼠精子发生相关蛋白LM23的合成肽多克隆抗体, 对其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并对LM23多克隆抗体进行初步应用.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选择LM23蛋白的多肽序列.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大鼠LM23蛋白N端第1~20和第274~291个氨基酸多肽(接近C端), 经C18的RP-HPLC纯化后, 通过高碘酸钠法,将纯化的LM23蛋白的多肽与KLH交联,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LM2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多克隆抗体效价.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鉴定LM23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研究LM23在大鼠睾丸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LM23在大鼠睾丸组织和细胞中的定位. 结果 化学Fmoc法分别合成大鼠LM23蛋白N端第1~20,第274~291个氨基酸多肽, 纯化后两条多肽纯度都达到90%以上, 符合免疫用抗原标准.将多肽与KLH交联, 用于免疫动物.经ELISA鉴定,两种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分别达到1∶64 000 和 1∶128 000.应用大鼠睾丸组织切片进行LM23-18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精母细胞有阳性颗粒反应,且LM23主要表达于细胞核. Western blot 研究证实,LM23-18肽多克隆抗体可特异识别大鼠睾丸组织中相对分子量(Mr)约为36 kD的LM23蛋白. 结论 所制备的LM23合成肽多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研究.LM23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LM23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成毅明;刘美玲;石心泉;王介东;贾孟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影响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妊娠的因素

    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不受精或者低受精(周期受精率≤25%)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一般占常规IVF的10%~30%[1-3],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ICSI)作为一种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十余年,但rescue-ICSI的临床结局不如人意,对于这部分患者,目前国内外仍无有效的改善措施.

    作者:黄孙兴;周灿权;徐艳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VF/ICSI受精失败的原因

    全部卵母细胞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是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困惑之一.尽管在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全卵不受精现象已显著降低,但在IVF实验室内仍然存在着难以预测和不明原因的全卵不受精现象.

    作者:刘平;廉颖;郑晓英;吴昱琪;李明;李军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卵原性受精障碍

    现在体外受精(IVF)卵子的受精率大约为70%~80%,具有正常极体、卵质外观和透明带的卵母细胞而不受精常有发生.部分卵母细胞没有受精尚可接受,但如果全部不受精或异常受精,则令临床医生难堪.

    作者:黄元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国产卵泡刺激素结合人绝经期促性腺素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493例临床病例分析

    卵泡刺激素(FSH)和人绝经期促性腺素(HMG)作为一种促排卵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用药,但在2002年之前,国内不能生产FSH,我们应用的FSH均是进口的,2002年之后,国产的FSH开始投入使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国产的FSH结合HMG促排卵能否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任海琴;孙淑杰;李伟;许薇;连喜玉;颜红;翁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icroRNA-21在大鼠胚胎植入过程中的差异表达与调节

    目的 初步研究 microRNA-21(miR-21)在大鼠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Northern印迹和原位杂交分析了miR-21在大鼠胚胎植入前期和植入期的表达差异,检测miR-21在假孕、人工诱导蜕膜化和延迟着床激活大鼠子宫中的表达模式,分析了17β-雌二醇和孕酮对于大鼠子宫miR-21表达的影响. 结果 miR-21在植入前期和植入期的大鼠子宫中存在差异表达,在大鼠妊娠第5天miR-21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其主要分布在植入位点内腔基质细胞,在第5.5天子宫miR-21的表达量达到高.在假孕的D4~D7大鼠子宫中miR-21表达无差异,在延迟着床激活模型中大鼠子宫miR-2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miR-21在诱导蜕膜化的大鼠子宫中表达也显著增加,17β-雌二醇和孕酮可以抑制大鼠子宫miR-21的表达.这些结果提示在植入期miR-21的表达增加主要是由胚泡引起的,并且其参与了蜕膜化过程. 结论 在大鼠妊娠早期,miR-21的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胚胎植入的发生.

    作者:金孝华;夏红飞;宋培培;崔熠;韩仲吉;马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液上游分离法对精子正常形态和核完整性的作用

    精子分离制备技术的应用由来已久,上游分离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副反应少等优点仍被一些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采用.该方法主要有助于富集前向运动精子及减少标本中的非精子细胞成分.

    作者:岳焕勋;蒋敏;李福平;林丽;吴应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补救 ICSI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受精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精卵相互作用严格有序而又协调发育的复杂过程.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平均受精率约60%~80%[1].受精一旦失败,可能没有胚胎移植,患者被迫放弃周期.

    作者:孙海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子缺陷和受精失败

    不育症是当今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有大约15%的夫妇都在为生育寻求临床治疗[1, 2].在所有不能自然受孕的夫妇中,多达三分之二的夫妇是由男性生育力的下降导致的 [2]. 尽管我们在生物学和生理学上对于受精的认识已有很大进步,但仍然不能解释受精失败的潜在原因.即使是在不育的男性中发现有精索静脉曲张、生殖器感染或抗精子抗体,这些因素对于不育症病因的解释价值尚不明确.因此,对于不育症的病因学研究尚存很大空间.目前,很多研究都认为遗传学因素可能是不育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3].

    作者:冯怀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生殖医学杂志

生殖医学杂志

主管:生殖医学

主办: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