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激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艳;任慕兰

关键词:性激素, 认知功能, 阿尔兹海默病, 性激素治疗
摘要:近来研究发现男女性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差异,而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中女性为男性的1.5~3倍,表明性激素与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性激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女性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
生殖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子受精早期现象的初步探讨

    受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征表现为多个连续步骤的串联反应.主要包括精子获能,精子和卵黄膜融合,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减数分裂Ⅱ及排出第二极体,精子和卵母细胞的核开始去凝集,雄性和雌性原核形成,此后不久配子融合完成.

    作者:张微;宋成;成金泉;黄菊;黄丽施;陈毅桂;曾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液常规参数与ICSI的指征

    不孕不育与夫妇双方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约50%与男方因素有关.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的发展,特别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一些以往无法治愈的男性不育患者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为男性不育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振文;谷龙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液上游分离法对精子正常形态和核完整性的作用

    精子分离制备技术的应用由来已久,上游分离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副反应少等优点仍被一些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采用.该方法主要有助于富集前向运动精子及减少标本中的非精子细胞成分.

    作者:岳焕勋;蒋敏;李福平;林丽;吴应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影响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妊娠的因素

    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不受精或者低受精(周期受精率≤25%)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一般占常规IVF的10%~30%[1-3],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ICSI)作为一种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十余年,但rescue-ICSI的临床结局不如人意,对于这部分患者,目前国内外仍无有效的改善措施.

    作者:黄孙兴;周灿权;徐艳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瑞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50例,研究分为5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时,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前,Ⅰ~Ⅳ组患者均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分别为Ⅰ组0.25 mg·kg-1,Ⅱ组0.5 mg·kg-1,Ⅲ组1 mg·kg-1,Ⅳ组1.5 mg·kg-1,2 min后再按1.5 μg·kg-1静脉注入瑞芬太尼,注射时间2 s.Ⅴ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3 ml.根据患者出现咳嗽频率和强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各组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后的副反应. 结果 咳嗽反射发生率Ⅱ、Ⅲ组显著低于Ⅴ组(P<0.01),Ⅳ组无咳嗽反射.Ⅰ组虽低于Ⅴ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咳嗽发生率与Ⅱ组近似,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却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无咳嗽反射发生,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 结论 按0.5 mg·kg-1剂量预先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间瑞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且不出现盐酸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

    作者:孟朋民;杨泉林;郑丽君;张秀敏;苏心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性激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来研究发现男女性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差异,而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中女性为男性的1.5~3倍,表明性激素与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性激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女性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艳;任慕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VF-ET中未受精卵母细胞行早期(5hrs)补救ICSI授精后胚胎发育潜能

    在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 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 20%~35%的IVF患者会发生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 甚至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

    作者:童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补救 ICSI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受精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精卵相互作用严格有序而又协调发育的复杂过程.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平均受精率约60%~80%[1].受精一旦失败,可能没有胚胎移植,患者被迫放弃周期.

    作者:孙海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断非典型临床表现盆腔结核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非典型临床表现盆腔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8年1月至2008年1月因腹水和(或)盆腔包块而就诊、经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检查证实为盆腔结核5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 腹腔镜检查与开腹手术的术中所见无明显区别,而且腹腔镜可进行大体观察(包括上腹腔和横膈),并且能够取得满意的组织学和(或)细菌学证据,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结论 腹腔镜检查对于非典型临床表现盆腔结核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俊吉;郎景和;冷金花;李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405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为预防产后出血,多年来采用缩宫素或麦角新碱或垂体后叶素以增强子宫收缩,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且必须注射给药,为寻找一种防治产后出血的简易高效的方法,2007年我院采用第三产程早期阴道内置入卡孕栓(东北制药总厂),通过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经对405例产妇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海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类体外受精中的异常受精

    在人类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中,卵子正常受精的标准是出现2个原核(PN)和2个极体(PB),通常在授精后12~18 h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作者:黄学锋;张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种时机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择期、应激性及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5例14~26孕周行择期、16例行应激性及22例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娩时机、术后延长妊娠天数、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死产率进行对比. 结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组与择期宫颈环扎术组及应激性宫颈环扎术组相比,手术时间长、延长妊娠时间短、出生情况较差、死产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宫颈环扎术组仅死产率高于择期宫颈环扎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有宫颈机能不全者,应在妊娠16~26周行择期宫颈环扎术,术后密切监测,如有宫颈变化,争取在宫颈口开大前再次行环扎手术,这是降低晚期流产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祝丽琼;张建平;陈少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子宫内膜腺上皮核仁管状系统的研究现状

    排卵后的子宫内膜发生程序性变化,开始具备接受胚胎的能力,此过程中内膜上皮细胞超微形态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核仁管状系统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内的特殊结构,其形成与核仁蛋白Nopp140有关,其出现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标志.本文拟从整体上对核仁管状系统的形态、功能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Nopp140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冀立娟;张雷;王蔼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卵原性受精障碍

    现在体外受精(IVF)卵子的受精率大约为70%~80%,具有正常极体、卵质外观和透明带的卵母细胞而不受精常有发生.部分卵母细胞没有受精尚可接受,但如果全部不受精或异常受精,则令临床医生难堪.

    作者:黄元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VF过程受精失败的预测

    在发明和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十多年的临床体外受精(IVF)治疗实践中,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 和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虽然受精失败与精子或卵子的质量有关,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受精失败与精液质量或精子功能低下有很密切相关性.常见的是严重的少精,弱精和畸形精子症患者[1,2].当然也有些受精失败的患者与卵子成熟度和质量有关.在80~90 年代期间,也就是ICSI发明之前.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IVF受精失败的患者(>65% 卵子没受精)都与精子功能缺陷有关.这也促使了ICSI 的发明.

    作者:刘德一;HW Gordon Baker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胚胎植入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多功能细胞因子,通过与其受体(LIFR)和gp130结合发挥作用,联合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进而启动影响细胞分裂、分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近些年来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出LIF在胚胎植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在子宫内膜容受态的构建、囊胚生长发育和黏附、滋养外胚层细胞分化及入侵等植入关键环节,尤其LIF已被公认是子宫内膜容受态的标志之一.本文将结合新研究进展重点综述LIF在胚胎植入各环节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赵宏瑞;杨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应用促性腺激素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Gn)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2月541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资料,根据hCG注射日是否继续使用Gn分为Gn组和停用Gn组. 结果 使用Gn组的获卵数(11.57±6.64) 显著高于停用Gn组(10.17±6.13)、胚胎利用率(82.28%)低于停用Gn组(8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和雌二醇(E2)水平、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ET日E2水平、hCG日与ET日E2比值、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虽然可以增加获卵数,但并未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不主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

    作者:孙文枫;苏迎春;孙莹璞;郭艺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兔抗大鼠LM23蛋白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目的 制备大鼠精子发生相关蛋白LM23的合成肽多克隆抗体, 对其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并对LM23多克隆抗体进行初步应用.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选择LM23蛋白的多肽序列.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大鼠LM23蛋白N端第1~20和第274~291个氨基酸多肽(接近C端), 经C18的RP-HPLC纯化后, 通过高碘酸钠法,将纯化的LM23蛋白的多肽与KLH交联,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LM2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多克隆抗体效价.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鉴定LM23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研究LM23在大鼠睾丸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LM23在大鼠睾丸组织和细胞中的定位. 结果 化学Fmoc法分别合成大鼠LM23蛋白N端第1~20,第274~291个氨基酸多肽, 纯化后两条多肽纯度都达到90%以上, 符合免疫用抗原标准.将多肽与KLH交联, 用于免疫动物.经ELISA鉴定,两种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分别达到1∶64 000 和 1∶128 000.应用大鼠睾丸组织切片进行LM23-18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精母细胞有阳性颗粒反应,且LM23主要表达于细胞核. Western blot 研究证实,LM23-18肽多克隆抗体可特异识别大鼠睾丸组织中相对分子量(Mr)约为36 kD的LM23蛋白. 结论 所制备的LM23合成肽多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研究.LM23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LM23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成毅明;刘美玲;石心泉;王介东;贾孟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临床效果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常用的避孕失败补救措施,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直接行负压吸引,因未产妇宫颈硬、宫口扩张困难,使手术难度加大,若操作不当,常会引起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淑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来源卵泡刺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超促排卵中的疗效. 方法 256 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育患者分为采用uFSH和rFSH两组,比较两组的总促排卵药物(Gn)使用剂量、天数、获卵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 结果 患者所用Gn总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FSH用量uFSH组显著低于rFSH组,两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uFSH组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虽然卵裂率rFSH组显著高于uFSH 组,但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uFSH 组. 结论 uFSH组较rFSH组FSH用量显著减少,对IVF-ET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亦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周寒鹰;师娟子;周欣;薛侠;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生殖医学杂志

生殖医学杂志

主管:生殖医学

主办: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