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摘要: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阴道B超结合经腹B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并对比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经腹超声(TAUS)和经阴道超声(TVUS)下的形态学特点,寻找一些客观的实用的PCOS超声诊断指标.方法:采用TVUS对38例PCOS和30例正常已婚妇女进行卵巢形态学的观察与测量,指标为:卵泡数(NF)、卵巢体积(OV)、卵巢间质面积(SA),总面积(TA),及SA/TA比值,并用TAUS观察与测量NF和OV,比较与TVUS对PCOS的诊断价值.结果:PCOS组NF、OV、SV和SA/T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中TAUS卵泡检出数明显少于TVUS卵泡检出数.结论:SA的测量和SA/TA比值的计算在PCOS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TAUS和TVUS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率.

    作者:张煜华;赵瑞钦;田园;于素红;任燕;程丽珍;赵晶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炎症可以触发心梗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与乙、丙、TTV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为了解郑州地区原发性肝癌(HCC)发生与乙、丙、TTV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3例HCC患者血清HBV、HCV及TTV标志进行检测,并与68名健康对照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53例原发性肝癌中,乙肝病毒感染为77.4%(41/53),TTV、HCV及HBV与HCV重叠感染分别为7.55%、3.77%和5.66%.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TTV、HCV及HBV HCV重叠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肝癌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作者:王征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培氟沙星对老年肺炎患者肾功能影响

    目的:研究培氟沙星在老年肺炎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同程度障碍患者中的血、痰药浓度、临床效果及药物毒性.方法:按肾功能障碍分4组,均以培氟沙量400 mg静脉滴注,间隔12 h,疗程10 y.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生物法测定用药后血、痰药物浓度,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患者血及痰药物浓度依肾功能障碍程度不同而不同.肾功能正常及轻度障碍组,血药浓度与痰药浓度接近,临床有效率分别是83%及80%,细菌清除率86%,肾功能中度及重度障碍组血药及痰药浓度随肾功能加重而差距增大,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6%及53%,细菌清除率分别是57%及36%,不良反应增多.该药对中、重度肾功能障碍者有肾毒性.结论:中度肾功能障碍者用该药时应改善肾功能及延长给药时间,重度肾功能障碍者应避免使用.

    作者:马利军;吴纪珍;孙长义;谷学军;彭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积极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除了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常见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外,新近研究提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现就血浆HCY与冠心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宋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搭桥手术的远期效果在某些患者优于支架置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痛性治疗性内镜检查(附20例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性治疗性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异丙酚麻醉状态下为20例接受胃镜和结肠镜下治疗的高危患者(小儿、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等)施行检查.结果:异丙酚静注后3分钟内神志消失,停药5分钟内大多数苏醒,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内镜下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麻醉下无痛性治疗性内镜检查是安全、易行的.

    作者:杨玉秀;李修岭;樊晓明;张慧丽;孟凡民;秦秉玉;赵素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临床与影像--附15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便尽早确诊.方法:对15例出血性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肿瘤发生出血可以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亦可使原有症状加重,临床易误诊;其CT特点:病变多发生于脑叶,多数强化,形态不规则或密度不均匀,灶周有广泛的大片水肿带.结论:掌握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作者:逄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且和性别无关.结论: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⑤可做为筛选化学诱变剂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章金涛;陈辉;李洪涛;杜春艳;薛敬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与胃癌相关的研究现状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1976年Miyamoto首次在羊精囊中提纯该酶,1988年cox-1cDNA被克隆,1989年Simmons发现了有cox活性的第二个基因(cox-2).cox-1是一种结构性酶,在多种组织中呈原生性表达,其催化产物参与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cox-2是一种诱生性表达的蛋白,除肾脏和脑组织中存在结构性表达外,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的细胞中很少或缺如,在受到诱导刺激后表达改变.其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受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cAMP等调控.近的研究显示,cox-2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和结肠炎的修复,cox-2来源的PGs对胃肠道起保护作用,且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宁寒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死因明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p16第二外显子的表位改变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loid leucmia,AML)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酶切-PCR技术研究31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在8例正常对照中p16第二外显子HapⅡ、SacⅡ和NruⅠ位点表位改变.结果:在31例成人AML样本及在8例正常对照中,p16的E2中HapⅡ、NruⅠ、SacⅡ位点都呈现出改变与不改变两种状态.结论:p16的E2中HapⅡ、NruⅠ、SacⅡ位点在正常个体与成人AML患者中均存在个体差异性,将成为成人AML再分型诊断的依据.

    作者:刘永波;王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类端粒酶基因反义核酸对恶性肿瘤细胞端粒酶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酶(hTR)基因的反义核酸对K562细胞、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和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K562细胞、Hep-2细胞在反义核酸处理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采用TUNEL法观察反义核酸处理前后K562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hTR基因反义核酸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和Hep-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且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hTR基因反义核酸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胡杰英;蒋东霞;何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恢复期两种细胞因子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结论: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6和TNF-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IL-6和TNF-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崔景彬;胡军;郭林;王俊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43例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结果:本研究中的3项指标在肝纤维化及炎症中的诊断价值以HA高,HA不仅能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对监测纤维化进展亦有较高价值.结论:HA、PCⅢ、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作者:陈洪涛;贺春民;赵翠林;孙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膀胱冲洗液适宜温度的临床探讨

    目的:确定适温度的膀胱冲洗液,大限度的减少膀胱痉挛的次数和强度,减少出血,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六组不同温度冲洗液对术后病人行持续膀胱冲洗,记录膀胱痉挛次数,膀胱出血程度及体温变化的情况.结果:随着冲洗液温度升高,膀胱痉挛平均次数减少,冲洗前后患者体温差逐渐变小,20 ℃~30 ℃温度组术后冲洗液红细胞计数平均数明显低于其它温度组.结论:20 ℃~30 ℃是持续膀胱冲洗的适温度.

    作者:王芦萍;李晓洁;王飞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Down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Down综合征(Down's syndrome)亦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的智力障碍,常同时伴有心脏、消化系统、眼睛和耳朵等处的发育异常,存活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不但该病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低,而且给其家庭,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带来的负担都很重.从预防的角度看,如果能在孕妇妊娠的早期阶段诊断出患病的胎儿,便有可能防止Down综合征胎儿的出生,这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近10年来对Down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使得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快.

    作者:廖世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HCV 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HCV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5例HCV抗体复检阳性无偿献血者、9例丙型肝炎患者的HCV RNA含量,并与HCV抗体、ALT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75例献血者中,HCV抗体(+)、ALT(-)组HCV RNA阳性率高于HCV抗体(+)、ALT(-)组.在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LT与HCV RNA含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r=0.72,P<0.05).结论:在HCV感染的人群中,ALT的高低可间接反应HCV在体内的状态,这对安全输血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维海;温涛;方建华;刘玉振;李伍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控制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影响因素的探讨

    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制备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因其具有不开颅、可重复、损伤小、效果肯定,且可以控制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有诸多因素影响该模型的制备,学者们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着不断的探讨和改进,以尽可能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提高模型制备成功率.本文就控制其影响因素、优选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敬霞;任小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