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诚;金晓龙;夏群力
临床资料:370例均为2000年11月~2002年8月笔者所在科室门诊患者,男147例,女223例;年龄3~62岁,其中3~15岁12例,16~62岁358例.
作者:蒙秉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芦荟素对Melan-a鼠黑素细胞株的黑素生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芦荟素作用后的Melan-a鼠黑素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率、酪氨酸酶(TRY)含量及黑素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和TRP-2的表达,并与相应浓度的氢醌进行比较.结果:0.01~10.00mmol/L的芦荟素对黑素细胞的增殖率无影响,芦荟素可显著抑制Melan-a鼠黑素细胞株的TRY活性和黑素量生成,抑制作用随芦荟素的浓度升高而增加,0.10mmol/L芦荟素处理的Melan-a鼠黑素细胞株的TRY抑制率及黑素量与0.10μmol/L的氢醌相当(P>0.05);芦荟素还能显著下调TRP-1和TRP-2 mRNA的表达水平(P<0.01),但是TRP-1和TRP-2的变化与TRY及黑素量的变化不平行.结论:芦荟素显著抑制Melan-a鼠黑素细胞株的TRY活性、黑素量和TRP-1/TRP-2 mRNA的表达水平,直接测定黑素细胞TRY浓度和黑素量比检测TRP-1/TRP-2 mRNA更能确切地反映芦荟素对黑素细胞的影响.
作者:鲁严;朱文元;谭城;刘栋;徐颖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儿男,3岁.主诉:全身出现色素性斑疹、斑丘疹,伴轻度瘙痒2年余.现病史:患儿于l岁时躯干部开始出现棕褐色斑疹、斑丘疹,黄豆至蚕豆大,伴轻度瘙痒,搔抓或摩擦皮肤后局部可出现皮肤发红或风团,偶有水疱、血疱,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患儿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关节肿痛等不适.对皮疹未予以特殊诊治,皮疹呈进行性增多,并逐渐扩展至四肢、颜面部.
作者:宋志强;叶庆佾;钟白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临床资料:700例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男422例,女278例,年龄4个月~89岁.
作者:肖永泽;梁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白三烯(LT)B4是银屑病炎症过程中主要的炎症递质之一.LTA4水解酶是LTB4合成的关键酶,尤其在抗银屑病药物的局部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本实验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几种代表性药物或化合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其对LTA4水解酶mRNA表达水平(即在转录水平上的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这些药物或化合物在抗银屑病炎症时作用于脂氧合酶代谢途径中的靶位.
作者:孙联文;郑家润;李新宇;陈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抗原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和角质形成细胞Colo 16细胞株经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外刺激48 h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PBMC经SEB刺激,其细胞增殖和凋亡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角质形成细胞Colo 16细胞株经SEB刺激,其细胞增殖和凋亡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抗原可能是通过刺激PBMC的活化,引发银屑病皮损的发生,而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直接作用.超抗原活化的PBMC迅速进入凋亡,提示超抗原刺激PBMC活化增殖和凋亡是自身稳定的调控,使PBMC数量和质量恢复正常.
作者:徐丽敏;李红;王彦红;毛舒和;康瑞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报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癌变1例.组织病理检查见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处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有较多空泡细胞.癌变处表皮变薄,真皮内散在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团块,团块周围有收缩间隙.结果显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易继发鳞状细胞癌和(或)基底细胞癌,其继发癌变与原癌基因p53遗传的异常易感性有关.
作者:郑艳红;马东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治疗.红霉素的疗效不如青霉素,大剂量口服时易出现胃肠道反应[1,2].
作者:李士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2003年2~4月笔者所在科室共诊治了146例风疹,现分析如下.
作者:瞿伟;王晓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有黑素、血红蛋白、类胡萝卜素、真皮血管及真皮纤维等.该文对皮肤颜色的形成机制及其决定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测量皮肤颜色的方法、仪器及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和皮肤美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作者:岳学状;朱文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伐昔洛韦、维生素C、曲马朵及外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治疗,疗程7 d.结果:治疗期间,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个月内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po PGE1可明显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并有助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雷霞;杨亚东;杨宏珍;赵莉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于1999年3月~2001年1月对379例男性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进行了病原菌检测,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2000年11月~2002年11月应用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30例银屑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智安;杨河清;李洁;郝中萍;郭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运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湿疹患者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测定,旨在探讨湿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后桂荣;曾抗;周再高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14岁.出生后2个月指(趾)甲开始增厚,随年龄增长甲增厚加重,至今已出现两次甲脱落,分别为左足的第2和第4趾.双足跖胼胝增厚很快,20 d左右就必须用刀削去,否则很快发生深在的皲裂,影响行走及穿鞋.2岁半时腹部和背部不明诱因出现米粒至蚕豆大水疱,伴剧痒,约3个月后治愈(具体治疗情况不详),至今未再复发.平时味觉较正常人迟钝,其余无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共育1子1女,其子正常.
作者:甘吉洪;朱亚明;王绍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复习甲真菌病的治疗研究进展,分4个阶段回顾甲真菌病的治疗情况,并重点分析综合口服药物结合外治的方法,该方法是目前提高甲真菌病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自1996年5月至今采用75%乙醇涂搽腋窝大汗腺部位治疗腋臭300例,其中男237例,女63例,年龄15~50岁,以青壮年为主.按患者腋臭异味多少,将腋臭分为轻度、重度两个等级.300例患者中重度131例,轻度169例.
作者:何永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47岁.双下肢皮疹6年,全身皮疹3年.6年前无诱因双小腿、膝部出现散在暗红色斑片、丘疹,上附鳞屑,轻痒,有压痛.
作者:佟春光;张秀英;兰东;陈懿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淋球菌(NG)的细胞壁结构类似于大肠杆菌(E.coli)由外到内分为3层:外膜、胞间质、内膜.外膜上有大量蛋白质,其中第一类蛋白质(P.I)功能上相当于孔蛋白,主要有3种,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000、33000、35000[1-3].环丙沙星(CIP)主要是通过上述3种孔蛋白进入菌体的.当孔蛋白表达下降或不表达时,进入菌体的CIP则减少,细菌对CIP产生耐药性.笔者对5株CIP敏感的NG和3株CIP耐药的NG外膜孔蛋白做了半定量分析,以探讨孔蛋白表达的种类和数量与CIP耐药的关系.
作者:邵圣文;李国明;陈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中波紫外线(UVB)诱导正常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过程中,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TFAR 19)的表达时相及位置.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Annexin-V)、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凋亡过程中,TFAR 19逐渐向核周聚积,后向核膜内移位,在核膜及其周围以及核内表达.结论:在UVB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早期和晚期过程中TFAR 19均有表达.
作者:宋清华;狄春晖;陈英玉;钟英诚;陈学荣;李世荫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