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邝靖

关键词:整形美容外科, 切口缝合,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 满意率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切口缝合方法,将入选的88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切口缝合优良率、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脂肪液化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未见感染、脂肪液化;对照组术后感染2例(4.55%),脂肪液化1例(2.2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优良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7.73% (43/44)、93.18% (41/44),对照组分别为86.36%(38/44)、77.17% (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0、34.426,P<0.05).结论 在整形美容外科术后缝合中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可以有效改善切口缝合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40例)给予缬沙坦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40例)分别给予20、4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肾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1组、观察2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1组、观察2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2组UAER、24 h Pro、TC、TG、LDL-C、TNF-α、IL-6和IL-8水平均低于观察1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宋风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及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60岁以上的肱骨近段3、4部分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内固定组(20例)与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置换组(2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肩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Constant-Merley肩功能总平均分为(64.42±10.58)分,置换组为(66.26±9.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为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置换组无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感觉、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均是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半肩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薛兆学;杨斯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环丝氨酸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环丝氨酸+胸腺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I4+/CD8+)、IFN-γ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年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7.50% (35/40),高于对照组的58.97%(2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CD4+、CD4+/CD8+及血清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对照组为10.26% (4/3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丝氨酸与胸腺肽联合治疗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血清IFN-γ水平,改善血清T细胞亚群,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国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靶向抗肿瘤药物致高血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新一代肿瘤治疗进展较快,如靶向肿瘤治疗.与常规化疗一样,靶向药物可抑制癌细胞,增加癌细胞死亡并限制癌细胞扩散.靶向治疗对多种疾病(包括肺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多种靶向药物有不同于传统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如可诱发治疗性相关血糖升高.通过药物纳米封包改变给药途径为探究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抗肿瘤的代表性靶点(rmTOR、IR/IGFR、EGFR和PI3K/AKT)药物致血糖升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世芳;周家民;王桂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缝合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8例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治疗并发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根据止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宫颈间断缝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提拉式缝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止血成功、子宫切除、产褥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发生率(2.56%、0)均低于对照组(20.51%、1 0.26%),止血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宫颈提拉式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子宫切除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1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DPN组,并取同期21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DPN患者作为NDPN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肤交感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总结DPN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NCV与SSR联合检测显示,210例DPN组患者神经传导异常中感觉神经传导障碍172例(81.90%),运动神经传导障碍38例(18.10%);波幅异常176例(83.81%),传导速度异常34例(16.19%);下肢神经异常181例(86.19%),上肢神经异常29例(13.81%).两组性别构成、吸烟史、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及餐后1h血糖(1 hP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2 h PG)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DR及2 hPG属于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PN患者电生理表现主要是感觉神经受损,联合使用SSR和NCV检测方法,能增加DPN检出率,伴随DR、高龄、2hPG水平升高及病程延长均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风险.

    作者:任保仙;田德增;朱华伟;闫晓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联合视网膜冷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及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术后眼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NV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研究组采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手术前后两组眼压及矫正视力、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 (4/33)]与对照组[9.09%(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及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抑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提高治疗效果及视力,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彭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伊立替康联合沙利度胺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沙利度胺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29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CPT-11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15天,同时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睡前口服,每4周为一周期,化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禁忌证.观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9例,进展15例,客观缓解率为17.2%,总疾病控制率为48.2%.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个月,中位生存期10.1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乏力,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沙利度胺二线治疗晚期胃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肖鹏;梅家转;李瑞君;白桦;栗敏;刘桂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前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弹性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弹性髓内钉组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内固定,钢板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肢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平均评分及患侧前臂旋转功能.结果 治疗后,弹性髓内钉组患肢肿胀程度、VAS疼痛平均评分、患侧前臂旋转功能均优于钢板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前臂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侧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套筒冠义齿修复对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对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可摘普通义齿修复,研究组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咀嚼功能治疗效果、牙周相关指标[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结果 ①牙齿松动情况:治疗前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咀嚼功能:研究组咀嚼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效率[52.78%(19/36)]高于对照组[33.33% (12/36)].③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牙周情况:治疗前两组SBI、GI、P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BI、GI、P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情况与生活质量,提高牙齿咀嚼功能.

    作者:邵云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丁苯酞软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18% (31/34)高于对照组67.65% (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Hcy、ANGⅡ、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 (4/34)]与对照组[8.82% (3/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于广周;谭文刚;刘丹;高立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ys-C、NGAL及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与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所选对象分为GDM组(60例)与正常妊娠组(30例),另选取30例体检非妊娠同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GDM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Cys-C、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尿NGAL及尿KIM-1水平,计算GDM组各指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面积.结果 GDM组Cys-C[(1.25±0.18) mg/L]、NGAL[(124.57±23.66) ng/ml]、KIM-1[(534.47±103.57) ng/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0.87±0.12) mg/L、NGA(51.62±15.32) ng/ml、KIM-1(107.23±22.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Cr、BUN水平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ys-C、Cr、BUN、NGAL、KIM-1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93、0.81、0.82、0.95、0.94.结论 GDM患者Cys-C、NGAL、KIM-1水平高于妊娠组和对照组,Cys-C、NGAL和KIM-1作为肾损伤标志物,对GD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唐劲松;卢健坤;王嘉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后肺部感染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NHL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可以预测NHL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作为进行免疫治疗的依据.

    作者:郎筠渊;马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血清脂蛋白(a)[Lp(a)]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设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将研究组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n=36)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n=42),按NIHSS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8)及重度组(n=25).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以免疫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D-D、NT-proBNP及Lp(a)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中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浆NT-proBNP、D-D、血清Lp(a)水平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且有助于病情程度评估及病理类型鉴别.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LKB1和MMP-7在口腔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LK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成釉细胞瘤组织和25例牙源性囊肿组织中LKB1和MMP-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LKB1及MMP-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率与牙源性囊肿组织中的表达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KB1、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分类有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不相关(P>0.05);复发组LKB1和MMP-7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率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KB1与MMP-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P<0.05).结论 LKB1、MMP-7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LKB1、MMP-7蛋白的表达对成釉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黎爵;王秋丽;温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利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均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等)治疗,分组后,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100 mg/d,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利格列汀组患者血清CysC、CRP、IL-6、UAER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格列汀能够改善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

    作者:孙蔚楠;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前列地尔剂量差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剂量差异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的DN患者108例,依据前列地尔使用剂量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给予大剂量(20 μg/d)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10 μg/d)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及尿α1-微球蛋白(Uα1-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水平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N患者实施大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特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对肾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

    作者:杨平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孕期及产褥期妇女520例,其中妊娠12周~分娩前的300例作为孕期组,分娩至产后96 h的220例作为产褥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妇女60例作为非孕组.比较三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产褥期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48 h、48~96 h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孕期组和产褥期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产褥期组妇女中,阴道分娩者产后48 h、48 ~ 96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剖宫产者.两组孕产妇中发生VTE 1例,发生率为0.19% (1/520),为下肢静脉血栓,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经B超、静脉血管造影确诊,其孕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2.12 mg/L,呈阳性.结论 孕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于非孕妇女,血浆D-二聚体结合B超可用于筛查VTE,以便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包晓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热毒宁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热毒宁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抗生素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及FEV1/FVC]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FEV1、FEV1%pre、FVC等指标升高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gM、CD3+、CD4+、CD8+、CD4 +/CD8+等指标水平均较高,而IgA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减轻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炎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热毒宁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恢复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平衡,提高肺功能,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丁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开展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104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以105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仅接受基础育儿指导,观察组新生儿均接受早期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分析其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高危新生儿脑性瘫痪总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各项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素的致病风险基本相当,临床针对该类新生儿需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良烽;汪勇芬;王鲤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