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仙;田德增;朱华伟;闫晓海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剂量差异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的DN患者108例,依据前列地尔使用剂量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观察组给予大剂量(20 μg/d)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10 μg/d)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及尿α1-微球蛋白(Uα1-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水平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N患者实施大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特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对肾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
作者:杨平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入院治疗的第3天行前房穿刺放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后3~5d眼压下降至正常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眼压不能控制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或不联合白内障手术,术后5~7d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记录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6眼视力提高,15眼视力不变,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o5).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下降,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18眼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另3眼虹膜表面可见少许新生血管.结论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刘军;李中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与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所选对象分为GDM组(60例)与正常妊娠组(30例),另选取30例体检非妊娠同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GDM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Cys-C、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尿NGAL及尿KIM-1水平,计算GDM组各指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面积.结果 GDM组Cys-C[(1.25±0.18) mg/L]、NGAL[(124.57±23.66) ng/ml]、KIM-1[(534.47±103.57) ng/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0.87±0.12) mg/L、NGA(51.62±15.32) ng/ml、KIM-1(107.23±22.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Cr、BUN水平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ys-C、Cr、BUN、NGAL、KIM-1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93、0.81、0.82、0.95、0.94.结论 GDM患者Cys-C、NGAL、KIM-1水平高于妊娠组和对照组,Cys-C、NGAL和KIM-1作为肾损伤标志物,对GD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唐劲松;卢健坤;王嘉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40例)给予缬沙坦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40例)分别给予20、4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肾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1组、观察2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1组、观察2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2组UAER、24 h Pro、TC、TG、LDL-C、TNF-α、IL-6和IL-8水平均低于观察1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宋风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均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等)治疗,分组后,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100 mg/d,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利格列汀组患者血清CysC、CRP、IL-6、UAER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格列汀能够改善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
作者:孙蔚楠;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示踪作用.方法 将46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是否行淋巴结示踪分成淋巴结示踪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淋巴结示踪组在肿瘤周缘注射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大小、时间、转移及黑染等数据.结果 淋巴结示踪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6±4.1)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2.0)枚(P<0.05);淋巴结示踪组检获前12枚淋巴结时间[(10.1±2.3)min]、淋巴结转移率(40.6%)、小淋巴结检荻率(18.2%)均优于对照组[(15.3±3.6)nin、32.4%、8.8%,P<0.05].结论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显示出良好的示踪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及小淋巴结的检获率,对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肖士琪;董新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对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可摘普通义齿修复,研究组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咀嚼功能治疗效果、牙周相关指标[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结果 ①牙齿松动情况:治疗前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咀嚼功能:研究组咀嚼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效率[52.78%(19/36)]高于对照组[33.33% (12/36)].③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牙周情况:治疗前两组SBI、GI、P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BI、GI、P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老年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松动度、牙周情况与生活质量,提高牙齿咀嚼功能.
作者:邵云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LK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成釉细胞瘤组织和25例牙源性囊肿组织中LKB1和MMP-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LKB1及MMP-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率与牙源性囊肿组织中的表达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KB1、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分类有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不相关(P>0.05);复发组LKB1和MMP-7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率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KB1与MMP-7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P<0.05).结论 LKB1、MMP-7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LKB1、MMP-7蛋白的表达对成釉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黎爵;王秋丽;温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及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60岁以上的肱骨近段3、4部分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内固定组(20例)与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置换组(2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肩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Constant-Merley肩功能总平均分为(64.42±10.58)分,置换组为(66.26±9.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为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置换组无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感觉、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均是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半肩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薛兆学;杨斯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沙利度胺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29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CPT-11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15天,同时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睡前口服,每4周为一周期,化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禁忌证.观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9例,进展15例,客观缓解率为17.2%,总疾病控制率为48.2%.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个月,中位生存期10.1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乏力,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沙利度胺二线治疗晚期胃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肖鹏;梅家转;李瑞君;白桦;栗敏;刘桂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肺结节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6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和肺外表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生化、T-SPO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依赖于肺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皮肤结节活检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为肺结节病首选治疗药物,其次可选甲氨蝶呤等,一般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少数可复发或恶化.结论 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为明确诊断应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刘淼淼;田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8例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治疗并发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根据止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宫颈间断缝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提拉式缝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止血成功、子宫切除、产褥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发生率(2.56%、0)均低于对照组(20.51%、1 0.26%),止血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宫颈提拉式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子宫切除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血清脂氧素A4(LXA4)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机体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LXA4及WB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血清LXA4及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LXA4及WBC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 (4/37)]低于对照组[35.13% (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感较轻,机体功能恢复用时较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LXA4及WBC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壮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开展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104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以105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仅接受基础育儿指导,观察组新生儿均接受早期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分析其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高危新生儿脑性瘫痪总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各项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素的致病风险基本相当,临床针对该类新生儿需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良烽;汪勇芬;王鲤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患者,女,44岁,园“下腹隐痛3d,加重6h”于2016年10月7日来医院急诊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9.0℃,血压152/96 mmHg(1 mmHg =0.133 kPa),腹部稍隆,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妇科体检:子宫及双附件触痛明显,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3.4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2.6%,血红蛋白98.0 g/L;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侧附件见混合回声区,大小83 mm×47 mm.拟诊“腹痛待查:1.输卵管积脓?2.卵巢囊肿扭转?”收住入院.患者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行头孢米诺皮试为阴性,予头孢米诺2 g,每8h1次,静脉滴注;联合奥硝唑0.5g,2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补液能量支持治疗.
作者:邓彧斐;王晓丹;赵吟;曾洪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血清脂蛋白(a)[Lp(a)]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设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将研究组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n=36)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n=42),按NIHSS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8)及重度组(n=25).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以免疫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D-D、NT-proBNP及Lp(a)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浆NT-proBNP、D-D及血清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组中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浆NT-proBNP、D-D、血清Lp(a)水平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且有助于病情程度评估及病理类型鉴别.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分型在骨折不愈合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指导价值,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骨折不愈合患者56例,进行螺旋CT扫描,依据CT影像学测量的骨折间隙大小及骨痂厚度将骨折不愈合分为A、B、C、D四型,并分为四组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56例患者接受CT分型治疗后随访6~ 46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患者,四个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恢复佳功能时间及患肢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螺旋CT扫描分型能够精确地反映骨折不愈合的类型,可准确地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可分型治疗后均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且疗效满意.
作者:黄海;张喜才;高彦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术后眼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NV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研究组采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手术前后两组眼压及矫正视力、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 (4/33)]与对照组[9.09%(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及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抑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提高治疗效果及视力,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彭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观察组性功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实施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明显疼痛感,肠道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远期无性功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VCD)脑出血(ICH)和脑梗死(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ICH患者51例作为ICH组,CI患者47例作为CI组.对所有入组患者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RP水平,使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并分析其异常率.结果 ICH组、CI组血清Hcy与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与CI组血清Hcy与CRP水平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CRP升高者占92.16%,CI组CRP升高者占78.7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Hcy升高者占21.57%,CI组Hcy升高者占5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高Hcy或CRP均是提示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因素,两者的血清含量值可以作为检测急性VCD的指标,对预测VCD的出现及发展均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军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