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观察

李哲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 直肠全系膜切除, 腹腔镜微创,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观察组性功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实施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明显疼痛感,肠道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远期无性功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颌骨囊肿应用囊肿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囊肿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7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不同入选条件,分别实行囊肿完整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结果 95例患者采用囊肿刮治术,除2例术后切口裂开延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32例采用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3个月时囊肿均明显缩小,随访6~24个月,13例囊腔消失,继续随访观察,余19例于术后12 ~ 24个月行囊肿二期刮治术.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行囊肿刮治术患者于术后3年复发,给予再次手术,余125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颌骨囊肿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入选条件,选好适应证,采用囊肿完整刮治术或开窗减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丽;隋文;孙晓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肺结节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肺结节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6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和肺外表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生化、T-SPO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依赖于肺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皮肤结节活检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为肺结节病首选治疗药物,其次可选甲氨蝶呤等,一般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少数可复发或恶化.结论 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为明确诊断应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刘淼淼;田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观察组性功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实施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明显疼痛感,肠道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远期无性功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缝合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8例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治疗并发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根据止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宫颈间断缝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提拉式缝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止血成功、子宫切除、产褥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发生率(2.56%、0)均低于对照组(20.51%、1 0.26%),止血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宫颈提拉式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子宫切除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孕期及产褥期妇女520例,其中妊娠12周~分娩前的300例作为孕期组,分娩至产后96 h的220例作为产褥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妇女60例作为非孕组.比较三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产褥期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48 h、48~96 h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孕期组和产褥期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产褥期组妇女中,阴道分娩者产后48 h、48 ~ 96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剖宫产者.两组孕产妇中发生VTE 1例,发生率为0.19% (1/520),为下肢静脉血栓,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经B超、静脉血管造影确诊,其孕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2.12 mg/L,呈阳性.结论 孕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于非孕妇女,血浆D-二聚体结合B超可用于筛查VTE,以便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包晓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ys-C、NGAL及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与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所选对象分为GDM组(60例)与正常妊娠组(30例),另选取30例体检非妊娠同龄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GDM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Cys-C、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尿NGAL及尿KIM-1水平,计算GDM组各指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面积.结果 GDM组Cys-C[(1.25±0.18) mg/L]、NGAL[(124.57±23.66) ng/ml]、KIM-1[(534.47±103.57) ng/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0.87±0.12) mg/L、NGA(51.62±15.32) ng/ml、KIM-1(107.23±22.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Cr、BUN水平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ys-C、Cr、BUN、NGAL、KIM-1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93、0.81、0.82、0.95、0.94.结论 GDM患者Cys-C、NGAL、KIM-1水平高于妊娠组和对照组,Cys-C、NGAL和KIM-1作为肾损伤标志物,对GD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唐劲松;卢健坤;王嘉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眼眼底特征与屈光度、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眼眼底特征与屈光度、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1例(195眼)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年龄≤18岁,且屈光度均>-6D,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眼眼底特征与屈光度、BCVA的相关性.结果 屈光度与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豹纹状眼底、视盘旁β区萎缩弧、倾斜视盘均呈正相关(r =0.886、0.533、0.544、0.691,P=0.000、0.030、0.028、0.009).BCVA与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豹纹状眼底、视盘旁β区萎缩弧、倾斜视盘均呈正相关(r =0.816、0.483、0.537、0.711,P=0.000、0.041、0.030、0.002).结论 豹纹状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萎缩、视盘旁β区萎缩弧及倾斜视盘均与近视患者屈光度、佳矫正视力相关,其中后极部病变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

    作者:邓晓;余兆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示踪作用.方法 将46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是否行淋巴结示踪分成淋巴结示踪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淋巴结示踪组在肿瘤周缘注射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大小、时间、转移及黑染等数据.结果 淋巴结示踪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6±4.1)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2.0)枚(P<0.05);淋巴结示踪组检获前12枚淋巴结时间[(10.1±2.3)min]、淋巴结转移率(40.6%)、小淋巴结检荻率(18.2%)均优于对照组[(15.3±3.6)nin、32.4%、8.8%,P<0.05].结论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显示出良好的示踪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及小淋巴结的检获率,对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肖士琪;董新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入院治疗的第3天行前房穿刺放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后3~5d眼压下降至正常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眼压不能控制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或不联合白内障手术,术后5~7d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记录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6眼视力提高,15眼视力不变,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o5).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下降,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18眼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另3眼虹膜表面可见少许新生血管.结论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刘军;李中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后肺部感染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NHL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可以预测NHL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作为进行免疫治疗的依据.

    作者:郎筠渊;马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利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均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等)治疗,分组后,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100 mg/d,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利格列汀组患者血清CysC、CRP、IL-6、UAER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格列汀能够改善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

    作者:孙蔚楠;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Hp感染患者93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以铋剂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47例予以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统计治疗后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耐受程度,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95.74% (45/47)]优于对照组[73.91% (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嗳气、腹胀、返酸、上腹痛评分及总记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嗳气、腹胀、反酸、上腹痛评分及总记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90%(7/47)]低于对照组[39.14% (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耐受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铋剂四联疗法加益生菌治疗Hp感染,可显著提高Hp清除率,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立丽;李巧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冻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冻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 83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210个,激素替代周期628个.按移植后是否应用GnRHa分为:自然周期移植后用GnRHa组(72个),自然周期移植后未用GnRHa组(138个),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后用GnRHa组(111个),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后未用GnRHa组(517个).分别比较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GnRHa组和未用GnRH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自然周期移植后用GnRHa组临床妊娠率(61.11%)和胚胎着床率(40.85%)高于自然周期移植后未用GnRHa组(44.93%、30.26%,P<0.05).而激素替代周期中,应用GnRHa对妊娠结局未见改善.结论 移植后给予GnRHa对自然周期FET患者可显著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而对激素替代周期并无明显效果.

    作者:李朋粉;谭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儿童脓毒症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应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DR-KP)感染脓毒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并找出相应的处置对策.方法 选取46例MDR-KP脓毒症患儿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48例非MDR-KP脓毒症患儿作为对照组.试验前,对两组患儿的基本病情进行调查,记录其临床特点、基础疾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处置对策.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容易发生呼吸系统障碍及肺部感染,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感染前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感染前四代头孢、碳青霉烯类、三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应用分别占26.09%、23.91%、34.78%,高于对照组的10.42%、8.33%、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导致MDR-KP脓毒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四代头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MDR-KP脓毒症感染的重要原因(P<0.05).③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及恰当护理后,试验组患儿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30.43%和54.35%,病死率为15.22%,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56.25%,41.67%),病死率高于对照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种类及用药天数、四代头孢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均为MDR-KP脓毒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是防止MDR-KP脓毒症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鹏;翟磊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40例)给予缬沙坦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40例)分别给予20、4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肾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1组、观察2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1组、观察2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2组UAER、24 h Pro、TC、TG、LDL-C、TNF-α、IL-6和IL-8水平均低于观察1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宋风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血清脂氧素A4、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血清脂氧素A4(LXA4)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机体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LXA4及WB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血清LXA4及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LXA4及WBC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 (4/37)]低于对照组[35.13% (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感较轻,机体功能恢复用时较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LXA4及WBC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壮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切口缝合方法,将入选的88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切口缝合优良率、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脂肪液化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未见感染、脂肪液化;对照组术后感染2例(4.55%),脂肪液化1例(2.2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优良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7.73% (43/44)、93.18% (41/44),对照组分别为86.36%(38/44)、77.17% (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0、34.426,P<0.05).结论 在整形美容外科术后缝合中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可以有效改善切口缝合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邝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及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60岁以上的肱骨近段3、4部分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内固定组(20例)与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置换组(2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肩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Constant-Merley肩功能总平均分为(64.42±10.58)分,置换组为(66.26±9.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为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置换组无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感觉、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等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均是老年肱骨近段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半肩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薛兆学;杨斯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开展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104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以105例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仅接受基础育儿指导,观察组新生儿均接受早期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分析其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高危新生儿脑性瘫痪总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各项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素的致病风险基本相当,临床针对该类新生儿需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林良烽;汪勇芬;王鲤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丁苯酞软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18% (31/34)高于对照组67.65% (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Hcy、ANGⅡ、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 (4/34)]与对照组[8.82% (3/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于广周;谭文刚;刘丹;高立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