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何首乌快繁技术优化及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黄和平;高山林;王键;黄璐琦;黄鹏

关键词:何首乌, 快速繁殖, 同源四倍体
摘要:目的:建立何首乌快速繁殖体系并对之进行优化;探索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何首乌的繁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将顶芽于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筛选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条件.结果:何首乌佳繁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 L-1 +NAA 0.3 mg·L-1+ PP3330.4 mg·L-1;0.2%秋水仙碱浸泡芽30 h,或0.3%秋水仙碱浸泡芽18h为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理想条件,诱导率高达16.7%.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进行何首乌的快速繁殖;秋水仙碱是有效的多倍体诱导剂.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共获得2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该实验为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温春化对菘蓝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索菘蓝在低温春化过程中碳、氮代谢的变化.方法:以云南菘蓝和北京菘蓝6叶龄幼苗为实验材料,4℃条件下进行低温处理25 d,并测定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低温春化使菘蓝体内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春化完成时达到大值,然而低温春化使菘蓝体内的淀粉、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春化完成时降至低.结论:低温春化过程中,高的C/N值才能促进菘蓝春化.

    作者:刘倩倩;王康才;王乾;崔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中药组分快速筛选方法研究

    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标记经L-谷氨酸损伤的SH-SY5Y细胞,并使用细胞荧光显微成像平台检测细胞活力,建立了一种神经细胞保护药物快速筛选方法.将其应用于筛选葛根芩连汤抗神经细胞损伤活性组分,发现C15,D06,1D07,E05这4个组分对L-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LC-Q/TOF-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葛根芩连汤活性组分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苷、3'-甲氧基大豆苷、芹糖甘草苷、白杨素-6-C-L-阿拉伯糖-8-C-D-葡萄糖苷、芹糖异甘草苷、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及汉黄芩苷,提示这些化合物可能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呙敏;张玉峰;王毅;赵筱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种基于荧光探针和HK-2细胞的中药肾毒性物质筛查方法及其应用

    本研究采用荧光探针FDA标记HK-2细胞,创建了一种快速筛查肾毒性物质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所建的肾毒性体外评价模型线性度、稳定性和准确性均满足应用要求.将其用于《中国药典》收载的32种有毒中药的352个组分进行规模化普筛,发现巴豆等14种中药材的31个组分对HK-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可能会引起肾毒性.其他18种中药的各组分对HK-2细胞未见明显毒性.

    作者:赵筱萍;呙敏;张伯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参莲提取物对兔颈总动脉低剪应力模型血流及血管病理形态的影响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脂质沉积和血管内皮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实验以颈总动脉套管和高脂饵食法建立家兔局部低剪切应力As模型,通过检测造模2 4,8周的血流量、切应力、血脂水平及血管病理形态,发现颈总动脉套管法在近心端可形成局部低剪应力;阿托伐他汀和参莲提取物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近心端血流量(P<0.05),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05),减少As模型家兔近心端血管病变程度.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参莲提取物(丹参和穿心莲组成)对As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与改善血流有关.

    作者:周淑媛;王迎寒;李玉洁;杨庆;巩仔鹏;阮从潇;阚晓溪;张瑞杰;朱晓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芩苷对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RAW264.7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

    目的:体外研究黄芩苷经由TLR4信号转导途径抗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临床分离ESBLs大肠埃希菌接种于单层生长的RAW264.7细胞培养板中以及用黄芩苷(25,50 mg·L-1)预处理的单层生长的RAW264.7细胞培养板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培养细胞TLR4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表达的变化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ESBLs大肠埃希菌上调RAW264.7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NF-κB表达量增加,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升高.黄芩苷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对RAW264.7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上调作用,降低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的分泌,抑制作用呈现黄芩苷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芩苷对ESBLs大肠埃希菌体外直接抑菌作用虽然较弱,但可通过抑制TLR4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云云;汪长中;桂丽;李振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中3种痕量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测定

    该文建立了参附注射液中3种痕量附子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君药附子的药效学作用提供了依据.样品经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进行纯化富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碳酸氢铵溶液(pH 10),流速0.45 mL·min-1,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在0.1 ~100 n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分别为0.03,0.03,0.02ng-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7.4%,97.5%,RSD分别为1.2%,1.1%,1.5%.该方法保证了参附注射液的用药安全,为正确评价附子的君药药效学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含有附子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方便而实用的检测手段.

    作者:张盼盼;张俊贞;王朝虹;卢永江;蒋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商陆提取物醋制前后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提取分离获得商陆的毒性成分,并比较其醋制前后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黏膜刺激性反应、小鼠腹腔炎症模型及离体巨噬细胞释放NO模型,比较商陆毒性成分醋制前后的致炎毒性变化.结果:商陆毒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致炎毒性,可导致家兔眼结膜水肿、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升高以及巨噬细胞释放NO含量升高;经醋制后,对家兔眼结膜刺激性减弱,使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降低、巨噬细胞释放NO含量降低.结论:醋制法能够降低商陆毒性成分的毒性作用.

    作者:宫乐;吴皓;郁红礼;赵腾斐;徐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水族医药诊疗骨伤疾病整理研究及特色分析

    通过深入调查水族民间医药对骨伤疾病的认识,骨伤疾病治疗的历史、水族民间医生行医方式、传承方式、诊疗方法、诊疗工具等,同时采取对水族民间医药市场进行调研等形式,调查水族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药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特点,挖掘整理水族医药骨伤诊疗理论体系.通过5年多的挖掘整理,初步形成水族医药诊疗骨伤的理论体系框架和药物应用特色.水族医药诊疗骨伤疾病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值得进一步的挖掘研究.

    作者:胡建山;李溥;杨勇;陈新春;林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中医证候量化辨证分型研究

    针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建模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证候序列量化辨证分型算法.该方法可分为3步:首先,结合中医理论,对候选辨证证型的机理进行分析与分类,获得病机解释的基本单元,并据此建立证候集合;然后,按照证候的发生与演变过程,寻找对应方证资料的用药规律和症状表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数学工具,计算出证候在各个阶段的状态数据以获得量化的证候序列;后,以证候序列作为度量尺度分别对候选证型和诊断信息进行量化,通过相似度计算获得诊断信息与候选证型的匹配程度,终完成辨证分型计算.模型推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承载方证资料所隐含的辨证规律,从全局把握证候的动态过程,并通过对临床案例的计算分析,获得了正确的结果,这为中医的量化建模提供了一种思路.

    作者:孟庆波;尹怡欣;张德政;杨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石见穿化学成分研究

    该实验针对石见穿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石见穿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oresbiusin A(1),ethyl dihydrocaffeate (2),迷迭香酸乙酯(3),迷迭香酸(4),迷迭香酸甲酯(5),bis(2-ethylhexyl) phthalate(6),丹酚酸C(7),丹酚酸C甲酯(8),丹酚酸A甲酯(9),紫草酸B二甲酯(10),丹酚酸A(11).除迷迭香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高俊峰;丁玲;张鹏;刘建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枳实薤白桂枝汤抗心肌细胞损伤活性成分的发现研究

    用H2O2损伤乳鼠心肌细胞,并用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标记活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用于心肌细胞保护物质的筛选;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对枳实薤白桂枝汤的43个组分进行快速筛选,发现了7个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明显的组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C18,D14,D15,D16和E09进行定性分析,推测出11个化学成分;对其中6个成分进行快速筛选,发现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圣草酚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而圣草酚的活性强,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程;张玉峰;赵筱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狼毒(月腺大戟)不同炮制品的HPLC图谱及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岩大戟内酯B的含量变化研究

    为了研究辅料和温度对狼毒(月腺大戟)成分的影响,建立不同炮制品的特征图谱,该文采用不同方法和温度制备炮制品,采用Welchorm-C1s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检测波长226 n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及毒效成分岩大戟内酯B的含量,同时建立各自特征指纹图谱,比较其相似度.结果发现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岩大戟内酯B的含量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不同炮制品的HPLC图谱差别较大,相似度低.该研究发现辅料和温度对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醋制法较其他方法更能发挥减毒保效的作用,辅料醋不能被化学试剂乙酸替代.

    作者:庄果;李俊松;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热毒宁注射液栀子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利用栀子脂溶性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1株抗栀子蛋白的单克隆抗体2H8.该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为IgG2b,轻链为Kappa链.2H8腹水效价为1:204 800.Western blot试验证实,2H8能与栀子蛋白反应,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58.5 kDa左右的特异性蛋白质条带.以2H8腹水作为一抗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Dot-ELISA),小检出量为19.5 ng.本研究为快速检测热毒宁注射液蛋白的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芳;周建明;王红梅;周军;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白术芍药散提取工艺

    白术芍药散是中医传统名方,临床对于腹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有关白术芍药散的提取工艺报道较少.该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复方中10个指标性成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处理数据,对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优化白术芍药散提取工艺.结果得出白术芍药散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70%乙醇,浸泡1h,提取2次,每次2h.其中提取时间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提供参考.

    作者:郑礼娟;秦昆明;蔡皓;曹岗;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桔梗立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针对桔梗立枯病是桔梗栽培生产上重要的植物病害,明确桔梗立枯病的病原菌.方法:通过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桔梗立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结论:明确桔梗立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

    作者:张争;杨成民;李勇;隋春;梁良;褚庆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黑龙骨化学成分研究

    该文对有毒药用植物黑龙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内酯(1),trans-3,4-methylenedioxycinnamyl alcohol(2),syringaresinol (3),syringa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6 '-O-(E)-feruloylsucrose(5),loliolide(6),4-hydroxy-3-methoxyl-benzaidehyde (7),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8),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20-O-β-D-canaropyranoside (9).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已知化合物.

    作者:李勇;刘云宝;庾石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体现“物”性;经络脏腑的功能状态以一定的证候表现出来,体现“象”性,一定功能的经络脏腑对特征中药成分群有反作用,可用于探知和表征经络脏腑,体现“候”性,三者实为“物-象-候”印迹关系.经络脏腑功能状态也可通过针刺特异腧穴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通过中药定量药理学参数表征,据此可建立中药归经研究的“穴药”新方法,也可以探讨中药成分与病证网络靶点的关系,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结论:中药与经络脏腑及其功能三者互为“物-象-候”印迹关系,可通过针刺特异性腧穴改变,“穴药”法既是中药归经研究简捷的方法,也是探知经络脏象重要方法.

    作者:邓凯文;贺福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脱糖基代谢的研究进展

    中药糖苷类成分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体内存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糖苷类成分在生物体内代谢转化途径主要是由肠道菌群介导的脱糖基代谢,生成苷元后更易吸收入血并发挥药效.该文基于肠道菌群在中药糖苷类成分体内代谢及药效发挥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肠道菌群中代谢中药糖苷类成分的主要糖苷酶,产生糖苷酶的主要菌属,以及代表性糖苷类成分的脱糖基代谢途径.并针对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代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圣洁;郭锦瑞;康安;狄留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拆分中药挥发油总离子流谱图中的重叠峰——以青皮为例

    研究如何应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utomated mass spectral deconvolution&identification system,AMDIS)拆分中药挥发油总离子流谱图中的重叠峰.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测定得到总离子流谱图,AMDIS对重叠峰进行解析.AMDIS能够初步分析总离子流谱图中大约含有多少化合物.而后,通过分析待鉴定化合物对应扫描点的提纯质谱图及该处原始质谱图与参考谱库中的各匹配项,可准确的对化合物进行定性或否定某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各化合物特征性碎片离子峰的变化规律,可确认之前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MDIS通过对待鉴定化合物对应扫描点谱图的提纯,可以有效的对重叠峰进行拆分,进而准确的定性.

    作者:王坚;陈鸿平;刘友平;韦正;刘荣;樊丹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原因的探讨

    道地药材以强调药材的产地为其特点.许多道地药材的产地,自古以来都没有发生过改变.但事实上,还有为数众多的道地药材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产地的沧桑巨变.导致药材产地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外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相互制约,与道地药材的发展过程相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