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赵继文

关键词: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 靶控输注,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实验组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不同时刻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倍他乐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及血清 IL-12与 BNP 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90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 BNP、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观察组血清 BNP、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机体血清 IL-12和 BNP 水平,对于控制该类患者病情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陆振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耐药性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耐药性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耐药性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分成联合组(36例)和常规化疗组(35例)两组。常规化疗组采用2DVSE/7DV 常规化疗方案,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口服用药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其痰菌转阴率变化差异。结果①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71.4%,P <0.05);②联合组各时段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P <0.05);③治疗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与常规化疗组(11.4%)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耐药性结核患者予以常规化疗联合莫西沙星口服用药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其痰菌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光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指标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患者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 LVEF、SV、CI、VE/ V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杨银伟;张晓东;李世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美容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术后复发率相当,远期效果相似,但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FOXP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 FOXP3基因及其编码的 FOXP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29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P3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31.0%、86.0%。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 <0.05),且 FOXP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而尚不能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 >0.05)。结论 FOXP3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FOXP3的高表达可能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

    作者:杨雷;林姝;张君娜;李娅;徐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5年重症感染患者56例,依据营养方案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每组28例,肠内组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监测两组营养支持7 d 后的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营养支持7 d 后,肠内组前白蛋白增高水平及 C-反应蛋白下降水平均高于肠外组(P <0.05),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 ICU 住院天数优于肠外组(P <0.05),且肠内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组(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 ICU 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较少,可缩短机械通气及平均 ICU 住院天数,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娟;李琳;臧舒婷;王龙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3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对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连续收治的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35例(3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都顺利完成,术中未见虹膜脱出未能恢复及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4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2例发生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是可以手术的,只要合理处理术前、术中、术后关键环节,是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理效果的。

    作者:弓剑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性功能调查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前后患者勃起功能的变化及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对205例 TURP 患者进行随访,依据术前性功能状况、年龄、术中前列腺包膜是否穿破、前列腺切除重量和术后是否有低钠血症五个方面,分别比较其手术前后性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65岁以上者与65岁及以下者、术前有部分性功能者与术前性功能正常者、术中前列腺包膜穿破者与完整者的三对因素中,前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低下发生率均高于后者(P <0.05)。术后是否出现低钠血症与术中前列腺切除重量,尚不能认为与 TURP 术后性功能低下相关(P >0.05)。结论术前性功能状况、年龄、术中是否穿破前列腺包膜三因素对 TURP 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影响明显,TURP 只要操作规范,手术本身并不引起术后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赵逢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影像学检查在小乳腺癌诊断的应用

    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癌已经是中国女性常见的肿瘤。目前在中国,乳腺癌患者较以往有明显年轻趋向;而小乳腺癌(直径≤2 cm)筛查普及率尚低,大多女性因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或诊断延误而错失佳治疗时机,导致因乳腺癌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因而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治,可以显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近年来,影像学对小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婷;赵希鹏;孟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性治疗隐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河南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隐耳畸形患者8例(10只耳),对所有患者应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性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都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为患者开展1年左右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形态良好,无脱发与复发现象,并且患者的手术部位瘢痕比较隐蔽,所有患儿及其家长都感到满意。结论在轻中度隐耳畸形的治疗中,应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软骨塑性术为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运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补肾解毒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肾解毒汤加减给药。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记录其临床疗效后经专业分析并获得结论。结果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汤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红军;张瑞华;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曾应用 PEG-Asp 的 ALL 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为应用 PEG-Asp 前曾应用 L-Asp。56例患儿共应用 PEG-Asp 122个疗程,L-Asp 94个疗程。使用 PEG-Asp 和 L-Asp 前后1周内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淀粉酶、血糖、心电图及腹部彩超等相关指标,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结果两种疗程均有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过敏反应(PEG-Asp 0.8%,L-Asp 13.8%,P <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明显升高(5.7%、15.9%,P =0.014),白蛋白下降(9.8%,10.6%,P =0.847),纤维蛋白原(FIB)下降(39.3%,63.8%,P =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6.2%,40.4%, P =0.027),血糖升高(2.4%,1.1%,P =0.451),严重消化道反应(3.3%,8.5%,P =0.096),血象下降需要多次输血(7.4%,18.1%,P =0.016),合并严重感染(6.6%,9.5%,P =0.414)。出现不良反应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无一例患儿因出现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PEG-Asp 与 L-Asp 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类似不良反应,但PEG-Asp 过敏反应发生率较 L-Asp 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凝血异常及血象下降程度均较 L-Asp 轻,可作为 L-Asp 替代治疗。

    作者:赵彦婷;王叨;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治疗加盐酸纳洛酮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清醒平均时间、24 h 清醒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神志清醒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24 h 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宝伟;刘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观察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6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20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中有1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0%。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天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14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后静滴缩宫素20 U。对照组患者舌下含服0.2 mg 米索前列醇;治疗组患者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妇产后24 h 与产后2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8.57%),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可使产后出血率降低显著,且方便、迅速、安全、高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单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每组各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除手术时间长于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优越性(P <0.05)。结论如今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常用的术式包括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术式,两种术式均可有效剔除子宫肌瘤,不会影响正常的子宫活动,但选择哪种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经济情况及个人意愿进行选择。

    作者:韩会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胶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12 mg 氨溴索溶于氯化钠注射液中雾化吸入,治疗组患者给予30 g/ L氯化钠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96.7%高于对照组82.0%(P <0.05);治疗组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症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352例,根据 CIN 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特点并分析 CIN 高危因素。结果 CIN 发病率为17.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诊动脉溶栓、对比剂剂量以及 GFR 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年龄≥70岁、对比剂≥200 ml、急诊动脉溶栓等为 CIN 高危因素。结论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 CIN 发病率比较高,临床上要重视对比剂≥200 ml、GFR <60 ml/(min·1.73 m2)、急诊动脉溶栓等可以诱发 CIN 的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节局部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多模式镇痛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局部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TKA)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以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 TKA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A(34例)和对照组 B(31例)。A 组术中使用局部镇痛,B 组未使用,其余术前、术后口服及静脉镇痛的方法、药物使用剂量及用药时限均相同。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24 h、3 d、5 d 的 VAS 评分,评价术前与术后5 d 的膝关节 HSS 评分。结果 A 组在术后12 h、24 h、3 d、5 d 的 VAS评分为(5.294±0.799)、(4.265±0.828)、(3.559±0.824)、(1.882±1.094)分,B 组为(6.807±0.910)、(5.452±0.888)、(4.000±0.775)、(2.226±0.884)分,A 组低于 B 组,其中12 h、24 h、3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 HSS 评分为(73.382±3.445)分,高于 B 组的(68.516±3.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模式镇痛中应用关节局部镇痛的临床疗效满意,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作者:王维康;谷晨熙;王义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二维超声声像图方面,甲状腺癌组患者的低、等信号强度明显多于对照组,混合信号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癌组患者Ⅱ级血流信号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二维超声声像图中的低回声和钙化特征进行把握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癌,在此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对于微小癌和合并病变的诊断价值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代晓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