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

陈亚玲

关键词:紫杉醇, 顺铂, 宫颈癌, 联合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 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5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紫杉醇与顺铂联合(rP)方案,对照组行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21/28),高于对照组的59.38% (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厌食、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疲乏无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肿瘤,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为晚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借鉴.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检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方法,并对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进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124例患者,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分别对其阴道内念珠菌的阳性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124例患者分别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凝集法进行念珠菌检验后,其检出率分别为70.2%、71.8%、79.8%,其中凝集法对念球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对微生物的检验是诊断妇科炎症感染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微生物检验的三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且凝集法高,它们在临床检验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诊治情况及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第一种治疗方案成功率为91.9% (80/87),住院时间为(28.3±8.7)d;第二种治疗方案成功率为60.0% (6/10),住院时间为(35.4±5.9)d,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可减少CSP发病率,CSP发病后需早期诊断,结合病灶侵入深度确定治疗方案并予以恰当处理,避免大出血与子宫切除.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葡萄膜炎的166例(258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前葡萄膜炎78例(46.99%),全葡萄膜炎70例(42.17%),中间葡萄膜炎11例(6.63%),后葡萄膜炎7例(4.22%).可以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95例(57.23%),原因不明亦称为特发性葡萄膜炎71例(42.77%).本研究应用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一种或几种联合应用.结果 本研究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佳矫正视力、前房闪辉及前房炎症细胞都较用药前有所好转(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疗效较好,但需定期监测多种指标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徐玲玲;侯习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成形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骨瓣减压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颅骨成形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骨瓣减压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瓣减压术,其中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40例,为早期组,术后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20例,为晚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1)指数、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早期组术后4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4.3±3.2)分、(79.0 ±31.4)分,与晚期组的(19.4 ±4.8)分、(61.6±2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与晚期组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组术后1年GOS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瓣减压后早期颅骨成形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大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55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电刺激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间歇导尿训练治疗,电刺激组患者在间歇导尿的基础上行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个月后电刺激组患者日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控尿、排尿能力,降低尿路感染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蔡西国;曹留拴;杨阳;庄卫生;马玉娟;邹丽丽;钱宝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羟考酮注射液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内脏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羟考酮注射液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内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行肝胆手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羟考酮组(Q组)两组,每组20例.手术关腹膜时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 μg/kg,Q组缓慢静脉注射羟考酮0.15 mg/kg.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苏醒期进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Q组各时间点内脏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Q组苏醒期Riker躁动评分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肝胆手术患者术后的内脏痛,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武江霞;贾佳;张加强;孟凡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在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刮宫术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治疗,记录观察两组术后月经改善有效率、贫血改善情况及卵巢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月经量改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贫血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宫腔镜内膜电切术促使患者月经减少或正常闭经,纠正贫血.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87例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儿科病区87例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7例患儿按实验室检查(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分为四组: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21例;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17例;G实验、GM实验均阳性35例;G实验、GM实验均阴性14例.比较不同抗真菌药的疗效.结果 ①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1/1)、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66.67%(6/9)、氟康唑+两性霉素B 66.67% (2/3).②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 (2/2)、卡泊芬净100.00% (1/1)、两性霉素B 100%(1/1)、伏立康唑71.43% (5/7)、氟康唑33.33% (2/6).③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83.33% (5/6)、两性霉素B 80.00% (4/5)、氟康唑+两性霉素B 75.00% (3/4)、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50.00% (4/8).④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2/2)、氟康唑66.67% (4/6)、伏立康唑50.00%(3/6).结论 G试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伏立康唑、氟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三组药物有效率相似;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氟康唑+卡泊芬净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氟康唑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作者:秦好奇;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74例临床评价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和克粒维酸钾,并配合使用固醇激素喷雾进行喷鼻;实验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经超声雾化的盐酸氨溴索.结果 实验组患儿中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巩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于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前后的Meyerding分度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为Ⅰ期愈合,无并发感染等,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有内固定物脱出、断裂损坏等现象;12例患者均融合良好,融合率为100%;12例患者术后Meyerding分度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好转(Z=-2.764,P<0.05);12例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手术之前比较具有显著好转(Z=-2.395,P<0.05).结论 急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以第5腰椎损伤常见,确诊为该症后尽早进行植骨融合术、椎管减压等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性结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获得良好的近期预后.

    作者:邱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对慢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慢性脓胸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开胸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对疗效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min:78.25±19.85 vs 159.62±33.63)及术后住院时间(d:14.21±1.96vs 16.35±2.82)、留置引流管时间(d:2.15±0.32 vs 4.52±0.63)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ml:106.32±25.41 vs451.32±112.82)及术后引流量(ml:521.36±52.14 vs 864.36±158.6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与病程、年龄、医师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胸膜粘连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可行性,而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熟练程度、胸膜粘连与疗效密切相关,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抑制素A在中孕期血清学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建立区域正常妊娠人群血清抑制素A在妊娠15 ~ 20+6周的参考值范围,评估抑制素A在唐氏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孕中期三联唐氏筛查的单胎孕妇3 860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水平,根据孕妇相关资料通过软件进行风险值的计算.结果 正常单胎孕妇(对照组,3 850例)妊娠15~20+6周时各孕周血清抑制素A浓度相对稳定.10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征的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河南安阳地区正常妊娠人群血清抑制素A在妊娠15~20+6周的参考值范围,证实抑制素A是佳的妊娠中期血清筛查标志物,可结合现有标志物,如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甲胎蛋白和未结合雌三醇,用于我国人群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

    作者:刘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呼吸机的抢救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呼吸机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4例,在其抢救过程中使用呼吸机,配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呼吸道管理等,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 呼吸机治疗2~5d,病情好转60例.2例因不配合使用面罩改为气管插管,2例高龄患者因排痰较差肺部感染改为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结论 在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时,尽早使用呼吸机可提高治疗效果,而对患者的一系列护理则是保证呼吸机治疗的关键.

    作者:马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20例应用常规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常规组)及20例应用加压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加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情况及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加压组改善较常规组更为明显.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加压组术后6个月后再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加压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毅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不孕症患者7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宫腔镜组单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腹腔镜组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宫腹腔镜组输卵管通畅率为81.08%,宫内妊娠率为51.35%,高于宫腔镜组;异位妊娠率为2.70%,低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能增加术后受孕率,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局限性肾肿瘤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后腹腔镜术治疗组(对照组,n =50)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n =50),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气肿1例,对照组感染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局限性肾肿瘤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治疗的200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n=66),比较各组患者2个治疗周期后的疗效.结果 卡培他滨单药组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老年胃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狭窄/闭塞的治疗进展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1],早于1908年由日本学者Takayasu报道,故得名.TA多发于年轻女性,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常引起不同部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少数也可引起动脉扩张或动脉瘤.病变常累及肾动脉,其病理特征为肾动脉全层慢性炎症,以中层受累为主,中内膜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广泛破坏,继之出现外膜广泛纤维增生,导致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或肾动脉闭塞(renal artery occlusion,RAO),出现以血压升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TA合并RAS/RAO的治疗而言,疾病活动度及受累肾动脉的评价极为重要.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已有的治疗证据水平较低,多来自开放性研究、个案报道和专家意见[2].

    作者:刘丽君;刘升云;张磊;曾宏玲;关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8例SAS经nCPAP治疗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SAS患者中61例(56.48%)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良好,AHI、治疗前夜间LSa02、治疗前后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等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SAS患者坚持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较差,仅56.48%患者能坚持长期使用,影响nCPAP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前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HI、治疗前后患者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

    作者:刘传文;于法明;姜东亮;赵云;杨国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脑梗死患者多,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出血患者少.治疗期间出现全身并发症者121例,治疗后完全治愈98例,余2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发病类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文海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