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西国;曹留拴;杨阳;庄卫生;马玉娟;邹丽丽;钱宝延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54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脓肿的感染来源:牙源性1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喉炎4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食管异物6例,梨状窝瘘合并感染6例,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感染3例,腮裂瘘管3例,外伤1例,甲状腺脓肿2例,不明原因76例.154例中102例行细菌培养,其中27例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26%.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愈153例(99%),死亡1例(1%).1例死亡患者为伴发纵隔脓肿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颈深部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瑞山;田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宫腔镜组63例和吸刮术组63例,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吸刮术组接受传统的子宫吸刮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宫腔镜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吸刮术组为94.2%.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则显著低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吸刮术组的90.5% (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子宫吸刮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治疗的200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n=66),比较各组患者2个治疗周期后的疗效.结果 卡培他滨单药组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老年胃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8例SAS经nCPAP治疗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SAS患者中61例(56.48%)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良好,AHI、治疗前夜间LSa02、治疗前后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等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SAS患者坚持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较差,仅56.48%患者能坚持长期使用,影响nCPAP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前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HI、治疗前后患者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
作者:刘传文;于法明;姜东亮;赵云;杨国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对小儿鼾症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鼾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扁桃体摘除联合鼻镜腺样体切除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鼾症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止血、切除更彻底,绝大多数患儿可以不缝针,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顺德;杨长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时机的选取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发病14 d内确诊并获取急救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发病14 d后获取救治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疗效(91.18%)高于对照组(58.82%),且Pa02[(86.4 ±15.4) mm Hg]较对照组[(76.7±14.5) mmHg]明显增高,关键终点事件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栓塞发病14 d内进行及时救治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杨国青;于法明;姜东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检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方法,并对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进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124例患者,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分别对其阴道内念珠菌的阳性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124例患者分别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凝集法进行念珠菌检验后,其检出率分别为70.2%、71.8%、79.8%,其中凝集法对念球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对微生物的检验是诊断妇科炎症感染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微生物检验的三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且凝集法高,它们在临床检验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Colles骨折患者110例,依据康复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主被动训练,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缩短肿胀、疼痛持续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并改善掌倾角,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红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不孕症患者7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宫腔镜组单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腹腔镜组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宫腹腔镜组输卵管通畅率为81.08%,宫内妊娠率为51.35%,高于宫腔镜组;异位妊娠率为2.70%,低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能增加术后受孕率,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将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瑞替普酶组(73例)和尿激酶组(73例).瑞替普酶组给予瑞替普酶20 mU,共2次,每次10 mU,间隔30 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先行尿激酶100×104U静脉推注,后将100×104U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内,30 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余治疗相同.结果 溶栓后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溶栓后死亡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呼吸机治疗,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有效的纠正CO2潴留以及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时间,该方法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彭玉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72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患者,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血浆IL-8、IL-18水平.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术后24 h IL-8、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相比术后半年IL-8、IL-18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浆IL-8、IL-18水平对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机成;张晓;朱记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对38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猝死原因、猝死前临床表现、猝死时间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软件分析(统计学)后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猝死的预防策略.结果 对38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知,高达81.58%的患者猝死前意识清醒(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是其主要猝死原因(占39.47%)(P<0.05);42.11%的患者猝死发生时间为凌晨0~6时.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原因及猝死前症状,对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干预措施降低猝死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总结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0例全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8例、切口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22例部分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对症治疗后痊愈;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康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半年,40例全脾切除术患者中20例感觉体力下降,22例部分脾切除患者中10例感觉体力下降,均伴有间歇性左上腹隐痛.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体力下降情况,均恢复到伤前状态.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来说及时诊断是救治前提,首选手术治疗术式为脾切除术,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保远;曹素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普外科骨科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以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前路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普外科骨科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较好,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李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结果 患者HBV DNA拷贝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段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HBeAg阳性率为84.00%,第6个月为36.00%,12个月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特异性CTL水平、IFN-γ和TNF-γ呈负相关(P<0.05).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23例,占30.67%,无HBeAg血清学转换52例,占69.33%;有无转换者之间,HBV特异性C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崔中峰;刘春礼;李广明;张莹;李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IgG、CD3+和CD4+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IgG、CD3+和CD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与抢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220例>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结果 220例患者中死亡14例,治愈206例,治愈率93.6%,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较低龄组(75-90岁)而言,高龄组(<75岁)束支传导阻碍、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38.46%vs 24.65%;39.74%vs 25.35%:10.26%vs 2.11%)均较高,临床治愈率(87.18%vs97.18%)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一定做到早期迅速准确的评估,及时有效恰当的抢救以及迅速高水平的后续监护治疗、介入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余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早期异住妊娠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MTX,常规组给予MTX,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常规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结合MTX可有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可靠,恢复及预后较好,对患者日后再妊娠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菊梅;程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7、15、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作者:仇振巍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