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征
目的 探讨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肺癌患者200例,分析其高凝状态指标与临床特征.结果 与Ⅰ~Ⅱ期患者比较,NSCLCⅢ~Ⅳ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鳞癌比较,NSCLC腺癌患者的D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体力状况(ECOG)评分患者的DD、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OG >2分者DD、Fib高于ECOG≤2分者.结论 病理类型为腺癌有合并疾病的肺癌患者DD、Fib水平升高,更容易出现高凝状态,应对其提早干预,防止高凝状态加深,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国英;栾富玉;常培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20例应用常规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常规组)及20例应用加压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加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情况及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加压组改善较常规组更为明显.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加压组术后6个月后再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加压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毅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7、15、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作者:仇振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儿科病区87例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7例患儿按实验室检查(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分为四组: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21例;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17例;G实验、GM实验均阳性35例;G实验、GM实验均阴性14例.比较不同抗真菌药的疗效.结果 ①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1/1)、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66.67%(6/9)、氟康唑+两性霉素B 66.67% (2/3).②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 (2/2)、卡泊芬净100.00% (1/1)、两性霉素B 100%(1/1)、伏立康唑71.43% (5/7)、氟康唑33.33% (2/6).③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83.33% (5/6)、两性霉素B 80.00% (4/5)、氟康唑+两性霉素B 75.00% (3/4)、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50.00% (4/8).④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2/2)、氟康唑66.67% (4/6)、伏立康唑50.00%(3/6).结论 G试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伏立康唑、氟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三组药物有效率相似;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氟康唑+卡泊芬净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氟康唑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作者:秦好奇;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不同时间给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给药时间分为三组,每组40例,晨夜组清晨服用替米沙坦、夜间口服氢氯噻嗪,清晨组清晨同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夜间组夜间同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血压指标.结果 治疗后三组24 h收缩压(24 h SBP)、24h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血压晨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夜组24 h SBP、dSBP、nSBP、血压晨峰低于清晨组及夜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晚分次服用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血压晨峰控制效果优于顿服给药,应作为高血压优选给药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张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传统鼻镜手术与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对鼻窦骨瘤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取59例鼻窦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就诊次序分成影像导航组(A组,n =30)和传统手术组(B组,n =29).A组予以传统鼻镜手术方案,B组在影像导航下行鼻镜手术.比对两组患者术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的差异,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81.5±7.0) min,长于B组[(61.9±6.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为期2年的随访中,A组无复发病例,B组额窦复发2例,筛窦复发4例,复发率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与B组的4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窦骨瘤患者予以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潇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血清学指标,探讨其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分为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甲组)、非胆囊结石组(乙组)、单纯胆囊结石组(丙组)、对照组(丁组),分析其血清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其中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中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组,分析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下血清学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乙肝肝硬化胆囊结石形成提供新依据.结果 甲组TBA高于乙、丙、丁组,ALB低于乙、丙、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TBA高于丁组,ALB低于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之间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血清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血清ALB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iL、GGT、ALP、5’-NT、PT、AFU与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形成与高血浆总胆汁酸有密切关系,并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王巧平;王锦;褚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结果 患者HBV DNA拷贝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段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HBeAg阳性率为84.00%,第6个月为36.00%,12个月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特异性CTL水平、IFN-γ和TNF-γ呈负相关(P<0.05).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23例,占30.67%,无HBeAg血清学转换52例,占69.33%;有无转换者之间,HBV特异性C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崔中峰;刘春礼;李广明;张莹;李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填塞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9例拟取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口头安慰后取环;治疗组于取环术前3d每晚放置补佳乐2 mg,取环术前2h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于阴道后穹窿.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患者疼痛感受及取环成功率等.结果 治疗组宫颈软化、患者疼痛感受及取环成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有用药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给予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等明显降低取环难度,提高成功率,且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作者:苑帆;李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检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方法,并对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进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124例患者,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分别对其阴道内念珠菌的阳性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124例患者分别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凝集法进行念珠菌检验后,其检出率分别为70.2%、71.8%、79.8%,其中凝集法对念球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对微生物的检验是诊断妇科炎症感染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微生物检验的三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且凝集法高,它们在临床检验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IgG、CD3+和CD4+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IgG、CD3+和CD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微波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微波组采用微波消融疗法,联合组加服恩替卡韦.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及预后.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降幅优于微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微波组总复发率46.7%,高于联合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恩替卡韦联合微波消融疗法对HBsAg阳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对改善其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肝癌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肝癌患者80例,按照止血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给予常规手工压迫联合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介入术后则应用动脉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为(14.46±4.83) min,肢体制动时间为(5.28±1.12)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渗血1例,血肿1例.结论 肝癌介入术后采取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但需重视其不良反应的防治.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54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脓肿的感染来源:牙源性1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喉炎4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食管异物6例,梨状窝瘘合并感染6例,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感染3例,腮裂瘘管3例,外伤1例,甲状腺脓肿2例,不明原因76例.154例中102例行细菌培养,其中27例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26%.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愈153例(99%),死亡1例(1%).1例死亡患者为伴发纵隔脓肿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颈深部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瑞山;田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筛查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就诊及体检的1 500例成年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328例疑似宫颈病变者同时行TCT检测和HPV检测.结果 1 500例检出阳性328例,感染率为21.87%.研究发现本地区高危型多为16型,低危型多为6型.感染类型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比例稍低.在328例患者中HPV检出率高于TCT,两者联合检出率高于单独TCT或HPV检测.结论 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田敬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蛋白尿与肾功能损伤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180例妊高征患者和30例正常妊娠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钙以及血压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较,其分娩时间提前,早产儿的发生率比较高,而且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以及血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分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含量和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分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变化受到妊高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将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瑞替普酶组(73例)和尿激酶组(73例).瑞替普酶组给予瑞替普酶20 mU,共2次,每次10 mU,间隔30 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先行尿激酶100×104U静脉推注,后将100×104U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内,30 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余治疗相同.结果 溶栓后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溶栓后死亡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诊治情况及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第一种治疗方案成功率为91.9% (80/87),住院时间为(28.3±8.7)d;第二种治疗方案成功率为60.0% (6/10),住院时间为(35.4±5.9)d,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可减少CSP发病率,CSP发病后需早期诊断,结合病灶侵入深度确定治疗方案并予以恰当处理,避免大出血与子宫切除.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宫腔镜组63例和吸刮术组63例,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吸刮术组接受传统的子宫吸刮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宫腔镜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吸刮术组为94.2%.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则显著低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吸刮术组的90.5% (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子宫吸刮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对小儿鼾症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鼾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扁桃体摘除联合鼻镜腺样体切除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鼾症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鼻镜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止血、切除更彻底,绝大多数患儿可以不缝针,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顺德;杨长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