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IgG、CD3+和CD4+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IgG、CD3+和CD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对38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猝死原因、猝死前临床表现、猝死时间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软件分析(统计学)后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猝死的预防策略.结果 对38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知,高达81.58%的患者猝死前意识清醒(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是其主要猝死原因(占39.47%)(P<0.05);42.11%的患者猝死发生时间为凌晨0~6时.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原因及猝死前症状,对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干预措施降低猝死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高龄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实行麻醉,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实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时(T1)、游离胆囊时(T2)、拔除喉罩时(T3)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术后患者苏醒时与拔除喉罩时的改良OAA/S评级与苏醒评分(Steward).结果 两组改良OAA/S评级、Steward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的BIS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3,观察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具有安全可靠的效果,可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作者:王俊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结果 患者HBV DNA拷贝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段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HBeAg阳性率为84.00%,第6个月为36.00%,12个月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特异性CTL水平、IFN-γ和TNF-γ呈负相关(P<0.05).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23例,占30.67%,无HBeAg血清学转换52例,占69.33%;有无转换者之间,HBV特异性C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崔中峰;刘春礼;李广明;张莹;李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宫腔镜组63例和吸刮术组63例,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吸刮术组接受传统的子宫吸刮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宫腔镜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吸刮术组为94.2%.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则显著低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吸刮术组的90.5% (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子宫吸刮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肺癌患者200例,分析其高凝状态指标与临床特征.结果 与Ⅰ~Ⅱ期患者比较,NSCLCⅢ~Ⅳ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鳞癌比较,NSCLC腺癌患者的D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体力状况(ECOG)评分患者的DD、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OG >2分者DD、Fib高于ECOG≤2分者.结论 病理类型为腺癌有合并疾病的肺癌患者DD、Fib水平升高,更容易出现高凝状态,应对其提早干预,防止高凝状态加深,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国英;栾富玉;常培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HCGIN)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GIN患者50例,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HCGIN的发病危险因素,取病理组织行临床病理检查,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HCGIN组性生活年龄<21岁、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概率分别为58.0%、26.0%,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IN组织表现为腺体增生,腺内可见密集乳头状结构,细胞质黏液异常,形态及结构与腺癌类似;16例为单纯HCGIN,6例为HCGIN合并早期鳞状细胞癌,28例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变;50例HCGIN患者p16、CEA、Ki-67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62.0%、76.0%.结论 HCGIN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腺体异型性改变,p16、CEA、Ki-67联合检测HCGIN的敏感性较高.
作者:卜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Bi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患者FVC(肺活量)、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6MWD(6 min步行距离)、SGRQ评分并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获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MWD提高、SGRQ评分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D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借鉴价值较高.
作者:董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8例SAS经nCPAP治疗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SAS患者中61例(56.48%)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良好,AHI、治疗前夜间LSa02、治疗前后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等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SAS患者坚持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较差,仅56.48%患者能坚持长期使用,影响nCPAP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前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HI、治疗前后患者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
作者:刘传文;于法明;姜东亮;赵云;杨国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早期颅骨成形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骨瓣减压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瓣减压术,其中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40例,为早期组,术后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20例,为晚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1)指数、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早期组术后4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4.3±3.2)分、(79.0 ±31.4)分,与晚期组的(19.4 ±4.8)分、(61.6±2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与晚期组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组术后1年GOS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瓣减压后早期颅骨成形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大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检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方法,并对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进行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124例患者,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和凝集法分别对其阴道内念珠菌的阳性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124例患者分别使用培养法、镜检法、凝集法进行念珠菌检验后,其检出率分别为70.2%、71.8%、79.8%,其中凝集法对念球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对微生物的检验是诊断妇科炎症感染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微生物检验的三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且凝集法高,它们在临床检验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肝癌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肝癌患者80例,按照止血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给予常规手工压迫联合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介入术后则应用动脉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为(14.46±4.83) min,肢体制动时间为(5.28±1.12)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渗血1例,血肿1例.结论 肝癌介入术后采取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但需重视其不良反应的防治.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前后的Meyerding分度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为Ⅰ期愈合,无并发感染等,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有内固定物脱出、断裂损坏等现象;12例患者均融合良好,融合率为100%;12例患者术后Meyerding分度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好转(Z=-2.764,P<0.05);12例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手术之前比较具有显著好转(Z=-2.395,P<0.05).结论 急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以第5腰椎损伤常见,确诊为该症后尽早进行植骨融合术、椎管减压等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性结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获得良好的近期预后.
作者:邱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筛查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就诊及体检的1 500例成年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328例疑似宫颈病变者同时行TCT检测和HPV检测.结果 1 500例检出阳性328例,感染率为21.87%.研究发现本地区高危型多为16型,低危型多为6型.感染类型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比例稍低.在328例患者中HPV检出率高于TCT,两者联合检出率高于单独TCT或HPV检测.结论 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田敬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不孕症患者7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宫腔镜组单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腹腔镜组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宫腹腔镜组输卵管通畅率为81.08%,宫内妊娠率为51.35%,高于宫腔镜组;异位妊娠率为2.70%,低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能增加术后受孕率,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不同时间给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给药时间分为三组,每组40例,晨夜组清晨服用替米沙坦、夜间口服氢氯噻嗪,清晨组清晨同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夜间组夜间同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血压指标.结果 治疗后三组24 h收缩压(24 h SBP)、24h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血压晨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夜组24 h SBP、dSBP、nSBP、血压晨峰低于清晨组及夜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晚分次服用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血压晨峰控制效果优于顿服给药,应作为高血压优选给药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张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外科手术患者血钾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严重创伤患者232例,其中大量输血者132例为输血组,未输血者100例为无输血组,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12 h(T2)血钾、血糖、血钠及血清pH值等指标变化.结果 T1时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T0及T2时,其中输血组患者血糖值高于无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0及T1时,输血组患者血清pH值均低于无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术后高钾血症患病率为33.3%,高于无输血组的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后大量输血对患者血钾水平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术后高钾血症风险较低,但仍需予以实时体征监测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崔允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脑损伤综合征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Gesell与Peabody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Q提升至(75.9±10.3)分,DQ提升至(58.9±8.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可促进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正常发育,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赵志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72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患者,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血浆IL-8、IL-18水平.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术后24 h IL-8、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相比术后半年IL-8、IL-18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浆IL-8、IL-18水平对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机成;张晓;朱记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脑梗死患者多,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出血患者少.治疗期间出现全身并发症者121例,治疗后完全治愈98例,余2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发病类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文海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