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对湿疹的疗效观察

李妍;徐薇;李邻峰

关键词:湿疹, 透明质酸, 氢化可的松, 投药, 局部, 抗菌敷料, 抗菌肽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治疗持续性局限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局限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1组外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2组外用芙清凝胶基质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疗程为2周。皮损痊愈者,每4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4周;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比较其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效果。结果第1周,两组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第1、2周,治疗1组和治疗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其中治疗1组金葡菌培养阳性3例,治疗2组金葡菌培养阳性2例。治疗第2周,治疗1组全部转为阴性,治疗2组仍阳性。治疗2周后停药,痊愈患者继续随访至第14周时,治疗1组7例痊愈患者均未出现无效病例,而治疗2组5例痊愈患者中2例于第10周判为无效。结论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龟头疣状癌一例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1例发生于龟头的疣状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病历资料患者男,50岁,因龟头右侧出现疣状结节4个月,于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龟头出现红斑,伴有少许鳞屑,无痒痛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硬化萎缩性苔藓,予复方曲安奈德霜外用1个月,无明显效果,自行放弃治疗。2011年12月龟头右侧红斑基础上出现一个黄豆结节,境界清楚,高出周围皮肤,质地中等,结节渐增大,鳞屑多,无痒感,无压痛,曾多次自行剥去鳞屑,剥离后基底面有少许渗血,局部压迫后可缓解。同年2月以来,结节迅速增大至1.0 cm ×1.2 cm ×0.3 cm,表面呈菜花状,伴有腥臭味,触摸后易出血。行走时因与内裤摩擦有轻度的疼痛感。患者出生后有包茎,25岁时行手术环切治疗,否认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吴敏智;孙芳;莫星帆;赵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湿疹伴发肺癌一例

    患者男,77岁,胸腹部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4年3月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红斑、粟粒大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伴剧烈瘙痒,搔抓处形成点状糜烂面,少许渗液,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2014年4月19日入我院,以湿疹收入中医科。入院后患者诉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前区紧缩感,无发热、咳嗽、咯血、胸闷胸痛等,近2个月体重减少3 kg。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否认皮肤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江善明;吴艳华;李其林;李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鉴别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在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8例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和18例临床诊断为鲍恩病的患者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然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脂溢性角化病CLSM图像特征:全部有表皮脑回状结构,另有角蛋白充填的囊性包裹体,表皮突呈小梁状下延;基底层细胞排列呈条索状或放射状9例,基底层及真皮层可见折光性明亮的结构6例。鲍恩病CLSM图像特征:表皮中下层细胞灶状排列紊乱,体积较大,细胞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异形,真皮浅层散在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在CLSM成像上有不同的特征性,CLSM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邹云敏;于世荣;吴秀娟;张德志;刘建勇;吴曹英;康晓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联合臭氧水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白细胞介素4、神经生长因子检测

    目的:观察联合臭氧水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6~65岁中重度A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每日1次),外涂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同时外涂保湿润肤霜。试验组加用臭氧水疗,每周3~5次。共观察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分(SCORAD)评分、视觉模拟尺(VAS)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2.13±16.03、7.14±2.12、14.92±5.94,治疗2周后分别为27.3±11.01、2.23±1.31、9.69±4.17;对照组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3.36±17.78、6.45±1.29、15.15±5.40,治疗2周后分别为39.65±16.67、3.32±0.87、12.84±5.37。两组3种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3种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试验组白细胞介素4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8.57,P<0.05),神经生长因子下降幅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51,P>0.05)。结论联合臭氧水能安全、有效地改善AD患者病情,可能与降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水平有关。

    作者:张英博;向亚平;黄进华;高丽华;陈美琳;Kathy Wu;李苗苗;陈静;杨盛波;鲁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泛发性结节性痒疹伴特发性矮小及维生素D不足一例

    患儿男,14岁9个月,因全身反复丘疹、结节伴剧痒近8年,于2015年8月23日入院就诊。患儿7岁时小腿起米粒大丘疹伴瘙痒,未重视,自擦“万花油”能止痒,2个月后皮损缓慢增多、扩大,并逐渐形成坚硬结节,在当地按“痒疹”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经半年余,皮损累及全身,剧痒,夜间尤甚。5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痒疹,予口服依巴斯汀、赛庚啶,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酊剂及中药等,交替、间断治疗多年(药物剂量不详),期间部分症状能缓解,但始终反复不愈。患儿系第2胎,妊娠期宫内发育正常,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3 kg,母乳喂养,生活于城镇。至7岁,身高、体重与同龄儿相似,但患结节性痒疹后身体发育较前迟缓,9岁至今仅长高5 cm。否认有其他病史与传染病。父母健康(青春期发育年龄段分别为12~14岁),非近亲结婚,其兄亦健康,无身材矮小家族史及其他特殊疾病史。

    作者:陈忠业;曾令济;刘相勇;王丽金;兰文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本刊“临床病例讨论”栏目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对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治疗持续性局限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局限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1组外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2组外用芙清凝胶基质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疗程为2周。皮损痊愈者,每4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4周;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比较其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效果。结果第1周,两组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第1、2周,治疗1组和治疗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其中治疗1组金葡菌培养阳性3例,治疗2组金葡菌培养阳性2例。治疗第2周,治疗1组全部转为阴性,治疗2组仍阳性。治疗2周后停药,痊愈患者继续随访至第14周时,治疗1组7例痊愈患者均未出现无效病例,而治疗2组5例痊愈患者中2例于第10周判为无效。结论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作者:李妍;徐薇;李邻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截肢后皮肤暗孢节菱孢感染一例

    患者女,59岁,双下肢截肢39年,双下肢湿疹样改变20余年,慢性肉芽肿样损害伴疣状增生10余年。双下肢膝关节截肢面见大片增生性斑疹,周边红斑、增生,渗出及浸润。触之较硬,有触痛。取皮屑10%KOH真菌镜检阴性,沙氏培养基(SDA)3次培养均见同一种真菌生长,为正面白色背面橙黄色丝状菌落。小培养镜下见透明、线样的分生孢子梗从葫芦形的母细胞长出并产生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眼晶状体黑棕色,具有一中纬部的线性芽裂,鉴定为暗孢节菱孢。组织病理PAS染色:角质层内可见散在的阳性菌丝。ITS区扩增片段测序与暗孢节菱孢99%符合。诊断:暗孢节菱孢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1个月后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胡素泉;占萍;吕桂霞;梅嬛;曾学思;刘维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X连锁显性遗传性原卟啉症一家系及ALAS2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报道中国人X连锁显性遗传性原卟啉症一家系,并对其5?氨基酮戊酸合成酶2(ALAS2)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资料,进行临床调查。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后再行Sanger测序,测定该家系中患病者及部分表型正常者ALAS2致病基因。用皮肤镜观察皮肤卟啉皮损,根据Fotofinder系统和甚高频皮肤超声系统评估皮肤卟啉症的光损伤严重程度,对该家系成员做肝胆B超检查,同时检测血液学改变。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患者X染色体的1706号到1709号碱基发生AGTG缺失,导致转录时移码突变,终导致翻译得到的ALAS2酶C端19、20个残基替换或缺失,ALAS2酶活性升高。XLDPP患者皮肤光损伤显著,肝胆可出现卟啉损伤,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可出现贫血和铁过载。结论 X染色体1706?1709碱基AGTG缺失突变可能是该ALDPP家系患者的发病原因。

    作者:王涛;董琦;徐晨琛;周细平;刘跃华;王宏伟;孙秋宁;晋红中;郑和义;欧阳云淑;栗春佳;陈蓉蓉;张宏冰;刘雅萍;王永伟;聂广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分支阻滞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三叉神经分布区(颜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往往疼痛剧烈,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探讨颜面部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案。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联合三叉神经分支阻滞治疗颜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健;李仁淑;张广建;金哲虎;金文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病的HIV感染合并生殖器疱疹一例

    患者男,25岁。肛周、阴囊、腹股沟、大腿溃疡伴触痛2月余。2月余前患者肛周出现红斑,略痛,红斑迅速破溃形成溃疡面,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和渗液。病程中无发热、体重减轻、腹泻等系统症状。1月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予醋酸泼尼松30 mg/d,停药后皮损面积迅速扩大,累及腹股沟、阴囊及左大腿内侧。皮疹一直未愈。入院前7天我院门诊肛周溃疡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和念珠菌生长,同时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疱疹病毒感染并表皮不典型增生。门诊诊断脓皮病?念珠菌病?。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传染病史、手术史、输血史,3年前及5个月前均有非婚性接触史,否认同性性行为、吸毒史。

    作者:周琼;王小兵;张磊;杨春华;刘伟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国皮肤外科及抗衰老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工脂膜炎二例

    例1女,58岁,因大腿散在红斑结节伴疼痛2月余于2015年7月8日至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大腿出现一蚕豆大小红斑结节,伴轻微疼痛,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双侧大腿均出现类似皮疹,局部红肿,压痛明显,部分结节上有破溃。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5年余,注射胰岛素治疗1年,且皮损部位均为胰岛素注射部位。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双侧大腿伸侧见数个红斑结节,直径1.0~5.0 cm,触之中等硬度,压痛明显,部分结节表面破溃结痂(图1)。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全层胶原间及血管周围见中等量至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尘,局部形成微脓肿,并可见血管闭塞,脂肪间隔增宽,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脂肪间隔周边可见多核巨细胞,脂肪小叶周边见较多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脂肪小叶坏死(图2)。诊断为局部注射胰岛素导致人工脂膜炎。治疗:停止在大腿处注射胰岛素,改为腹部注射。给予泼尼松(每日1次,每次20 mg)、阿司匹林(每晚1次,每次0.3 g)系统治疗,局部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2周后,患者皮损处红肿、压痛减轻,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每两周减5 mg,治疗2月后结节消退,局部遗留色素沉着。

    作者:黄斐然;张韡;王大光;骆丹;孙建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维A(方希)治疗特殊皮肤病病例有奖征集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规则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或cm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一般情况下,统一用L(升)作为表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单位的分母,而不使用ml(毫升)、dl(分升)、mm3(立方毫米)等作分母。但当涉及高精度测试时,可以用ml、μl等作分母。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例如:mg/kg/d;应写为mg/(kg·d)或mg·kg-1·d-1。时间的表示方法:作为单位修饰词仅为数字时,天(日)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非单位时可用天、小时、分钟、秒。如:在描述第×天、第×小时、第×分钟,或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等时,均用汉字。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形式表达。例如:6000× 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000 r/min离心10 min。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评介第三版《皮肤科治疗学》

    有幸见到2016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皮肤科治疗学》第三版,对照2006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发现第三版亮点更多。经过几年临床实践、2013年版关于硬皮病治疗中列入疗法的D-青霉胺治疗,经循证医学证明无效,第三版已删去,还有曾风行一时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依法利珠,由于其可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已下市,在第三版中已删除,还有一些无效或不常用治疗方法已不再推荐,并有明确的说明。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一些对皮肤病有效的新的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及血管性水肿、血管畸形、乃至血管瘤治疗等新概念、血管胎记的分类等都有补充介绍。全书琳琅满目,不胜枚举。鲜明的亮点是:第三版进一步明确提出皮肤科治疗的新理念、特别是完整的治疗理论及体系、完整的治疗思维和步序。突出的亮点是提出了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一些前沿成果,并强调心身医学对皮肤科治疗的重要意义,强调在皮肤科治疗时不仅要重视“病”,更应注意”患者的整体”,还举实例说明皮肤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真是“十年出三版,版版有新花”。由于只是初读,具体内容尚待深入学习,但深刻体会到《皮肤科治疗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实用参考书。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查阅参考,是各级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的良师益友。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

    目前,使用各种动物进行的实验性研究越来越多,但我们发现,作者对实验动物所作的描述很不完整。根据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①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②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③性别、年龄、体重;④质量等级及合格证编号;⑤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⑥健康状况;⑦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方式。医学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研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皮肤微生物群与特应性皮炎

    皮肤的微生物群与机体保持着稳态关系,影响皮肤的屏障和免疫功能。皮肤微生物群的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繁殖加重了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表皮葡萄球菌虽然也是特应性皮炎优势菌,但通过树突细胞、分泌IL?17A的Th17细胞/IL?17通路调节皮肤屏障免疫反应,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过度繁殖,发挥保护性免疫防御作用。马拉色菌可以通过定植、致敏和交叉反应等多种机制诱导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皮肤益生菌的研究有望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苏惠春;姚煦;王宝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点阵射频在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

    点阵射频通过阵列式排布电极或微针发射的射频产生电流,点阵模式加热真皮层,对表皮损伤很小,热损伤后的修复过程涉及多种热休克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等的参与,可刺激胶原和弹力纤维增生,因此用于皱纹、松弛、痤疮瘢痕等皮肤问题的治疗。研究证明,点阵射频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容手段,可以紧肤、除皱、改善肤质,可显著改善萎缩性痤疮瘢痕,并可改善炎症性痤疮和炎症后红斑,不良反应较少,包括可耐受的疼痛、一过性红斑、水肿及细小结痂,停工期很短,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小,更适合深肤色人群。近几年,点阵射频更多地与激光等设备的联合应用,或辅助经皮给药,疗效显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雯佳;吴家强;项蕾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