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普艳
护理风险(nursing risk)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其身体发生的侵权行为而导致的法律和经济赔偿的风险。护理风险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当中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上升及部分媒体的报道,医患纠纷数量明显上升[1],对患者的健康及护理人员正常工作的开展都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尤其在神经外科,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当迅速,护理的风险也很大,所以完善护理管理,提升护理的品质,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所以,笔者根据护理工作中的实际状况以及相关资料内容,对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了探讨,以深入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
作者:袁长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随机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12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12例患者中治愈51例,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2.0%。结论临床诊断妇产科急腹症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及早得到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润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别应用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远端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永煤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72例远端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为 A 组和 B 组,分别采取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结骨痂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骨折愈合时间、结骨痂时间分别为(148.4±11.5)d、(38.2±5.1)d,均比 B 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良率为94.6%(35/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出现1例伤口感染、1例骨不连及2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0.8%(4/37),显著低于 B 组的22.8%(8/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相比,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可减轻软组织剥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骨折愈合、结痂速度更快,预后得到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浦玉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88.9%和健康教育达标度61.1%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2.8%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进行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淑玲;吴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工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对工伤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确立康复护理目标,制定并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实现护理目标。结果95例工伤患者在我院康复期间无一例并发症出现,心理状态保持良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及社会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结论对工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落实康复护理计划,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全面实现职业社会康复。
作者:全旭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48%)P ﹤0.05。结论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积极恢复健康,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张小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实验组则实施全方位、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恢复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切口愈合情况更优,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采取全方位、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患者切口的有效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普通护理,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改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实验组加用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4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实验组体温恢复以及咳嗽、喘息、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速疾病的转归,其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32例,给予保守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于7~10 d 后治愈,2例因腹膜炎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成功率93.8%。结论保守治疗配合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桂凌;肖影;沈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COPD 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接受适应性支持通气,对照组压力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呼吸力学和临床护理监测指标变化。护理特点: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期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呼吸机监控数据变化,注意人工气道护理。对于抗凝或溶栓患者,注意此类药物的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协助完成各项出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明显改善。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
作者:王月霞;张罗献;刘豹;忽新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鼻中隔高位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在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性,并找到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0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伴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及鼻中隔偏曲术治疗,对另外100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结果全部20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患者中前组鼻窦炎142例,占全部患者的71.0%,鼻中隔高位偏曲的患者患有前组鼻窦炎较后组鼻窦炎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患者术后仅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而对照组鼻窦炎复发患者48例;在治疗后的12周以及24周后,实验组 VSA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自我感觉也相对较好。结论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中隔高位偏曲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及鼻中隔偏曲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与保守治疗患者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术后患者头闷痛及鼻腔通气改善明显,对抑制患者鼻窦炎的复发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淼;闫保星;贾代杰;张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科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实验组推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9.20±3.10)h,(82.65±9.91)min,(122.34±32.35)ml]均优于对照组[(26.76±4.54)h,(91.57±10.21)min,(134.10±29.98)ml],且并发症发生率(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妇科疾病治疗而言,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使用。
作者:黄普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心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9.1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病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术后拔管、清醒时间以及寒战、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 SBP、DBP、体温、心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毕两组患者 SBP、DBP、体温、心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完全清醒时间以及寒战、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保温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利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麻醉清醒快,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Ⅰ级及Ⅱ级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Ⅲ级以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韩远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4 h 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 pH 值得到明显改善,氧分压(PaO2)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减少,呼吸频率与心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给予合理护理干预,能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抽取解放军一五五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发生率、治疗前后 ET-1及 NO 水平。结果观察组 CVS 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6.67%、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ET-1、NO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能有效预防SAH 后 CVS,可能机制为抑制 ET-1水平、提高 NO 水平。
作者:封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同侧二次行泌尿外科手术中采用后腹腔镜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近年收治的需行同侧二次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共13例,均采用后腹腔镜方式手术。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97±12)min,术中出血量(125±45)ml,术后可正常下床活动时间(16±2.8)h,住院时间(6.8±1.2)d。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发现未出现并发症情况,恢复状况较好。结论对同侧二次泌尿系手术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方式能够达到有效治疗效果(需选择合适病例),术中危险较小,手术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张豪亭;刘天晓;丁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2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教育,观察组同时给予恢复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2、12周时 SDS 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12周观察组SDS 评分[(30.4±3.6)分]低于对照组[(37.9±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12周时对照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优于出院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明显优于出院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负性情绪,提高机体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
作者:丁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不同措施护理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获得满意预后效果,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杨春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