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老年患者62例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苏拥军

关键词:口腔修复, 老年患者,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老年口腔修复的有效途径.方法 6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口腔情况,并根据口腔情况、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复要求及意愿等采用对应的口腔修复方法.结果 治疗后62例口腔疾病均治愈,经口腔修复后牙齿咬(牙合)良好,且无塞牙情况.为62例老年患者中的46例实施了义齿修复治疗,修复比例为74.19%;固定义齿19例,活动义齿27例,46例缺失的牙齿数共为394颗,人均8.6颗.结论 根据具体的口腔状况,为老年患者提供口腔修复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郑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行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1±4.13)分vs(14.75±4.78)分]、并发症发生率(6.67% vs 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改良经皮穿刺引流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作为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彦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150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 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69例,占4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54例,占3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25例,占17%,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坤;王璐娜;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我院传统的开腹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手术切口方面,观察组的切口创面明显比对照组小,术后愈合程度也好,感染率也低(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方面也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卧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好,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综合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好,临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冯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以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50例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情况、并发症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溶栓开始后的0.5、1、2h再通率分别为36.00%、66.00%、88.00%,对照组分别为18.00%、36.00%、72.00%,研究组三个时段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6.00%、22.00%,对照组分别为6.00%、8.00%、16.0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龈出血率(18.00%)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有效实现溶栓再通,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白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2例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对照组给予单用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率为81.82%,胸痛缓解率为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恢复率(63.64%)、胸痛缓解率(72.73%).研究组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研究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5% (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石保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危重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市南石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危重胸腔积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0±1.35)、(8.15±1.6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4±1.80)、(11.70±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胸腔积液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德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中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14例,以咪达唑仑0.0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3.0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μg/(kg·min),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5~5.5 ng/ml;B组207例,除麻醉诱导无咪达唑仑外,其余同A组;C组211例,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增加到3.8~4.8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减至0.5 ~1.0μg/(kg·min),其余同B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5天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维持在一定血浆浓度可以减少和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子宫性索样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 对2例子宫性索样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子宫性索样肿瘤形态学表现多样化.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alretinin,a-inhibin,Melan-A,CD99,Cytokeratin,EMA,SMA,desmin,ER,PR,CgA,CD56,CD10,Vimentin,Ki67标记.结论 子宫性索样肿瘤是一种形态学类似卵巢性索成分、免疫表型多样化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有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及长期的随访.

    作者:任颖;银平章;孔令非;郝远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7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非糖尿病冠心痛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女性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男性则以吸烟为主,另高血压同为两组危险因素.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冠心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血管占67.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其中三支病变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单支观察组较低(P<0.05),多节段病变观察组(70.8%)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 <0.05).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具有必要性,对延缓和减轻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LAVSH),根据手术类型将患者分为LATM组(35例)、LAVH组(30例)、LAVSH组(35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T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57.26±10.11) min、(60.39±11.68) ml、(1.20±0.43)d、(4.98±1.63)d,均低于LAVH组、LAVSH组,其中LAV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M组与LAVSH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LAVH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均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但腹腔镜辅助下LATM手术可减少术中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红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子细胞、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等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0.16±3.2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4.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FVC(FEVl%)分别为(1.62±0.60)L、(2.63±1.12)L、(63.26±9.8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彤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目的 研究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且仅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他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使其得到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小,应用较安全,值得临床大量推广使用.

    作者:赵林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的12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总有效率(96.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11,P <0.05).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36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411,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无需二次手术,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相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呼吸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的致病菌的菌群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监测.结果 共分离出318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00株,占81.5%,革兰阳性球菌111株,占3.48%,真菌478株,占15.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1069株(33.5%),铜绿假单胞菌834株(26.2%),肺炎克雷伯氏菌357株(11.3%),大肠埃希氏菌146株(4.58%)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1株(2.2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6.3%和61.6%;革兰阳性球菌11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0株(2.51%),粪肠球菌28株(0.88%).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B耐药性较低,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没有发现耐药株.结论 重症患者感染率高,各主要致病菌均耐药严重且呈多重耐药,提示加强ICU细菌耐药检测,了解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细菌耐药性扩散尤为重要.

    作者:娄峻;邱卫强;张智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与诺氟沙星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

    目的 比较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与诺氟沙星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种药物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敏感率耐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敏感率分别为90.63%、96.88%,均高于对照组的58.09%、80.62%,细菌耐药率为3.12%,低于对照组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细菌耐药性较低,可提高细菌清除率.

    作者:秦大勇;刘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取55例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计算卵巢髓质面积(S)、卵巢切面面积(A)、卵泡数量(NF)以及卵巢体积(-V)以及S:A的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测的NF值为14.89±3.68,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NF、OV、A、S、S/A值分别为(13.26±4.15)、(0.28±3.62) V/cm3、(5.33±1.7) V/cm3、(2.30±0.74) V/cm3、(3.41±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卵巢均呈明显均匀增大趋势,可见清晰边界,髓质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经腹部超声显示无回声,经阴道超声显示存在车轮状回声.结论 A、S、S/A等检测值可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的卵巢声像图较为清晰,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分析其免疫学表型,研究其淋巴结转移状况,为其预后分析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进行光镜检查、病理分析、免疫组化分析,总结其病理特点.结果 检出37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乳头状癌,病灶直径0.5~1.0cm者10例,0.1~0.5cm者24例,<0.1 cm者2例,漏诊3例,符合率为92.5%.结论 为提高甲状腺微小癌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从取材到阅片整个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必要情况下可配合免疫组化测定,以确定诊断结果,确保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快速冰冻切片标本明确诊断.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2)及血氧饱和度(Sp-2)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用于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文辉;李永丽;韩小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选择范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为A组;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为B组,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64.90±9.10) ain VS(60.61±9.50) min]、术中出血量[(74.75±12.80) ml VS(70.05±8.97)ml]、住院时间[(13.15±1.28)d VS (12.86±1.ll)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1%、3.85%,与B组(66.67%、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117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n=60)和常规治疗组(B组,n =57)两组.B组予以早期常规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方案.进行为期1年随访,使用Gesell量表行发育商数评估,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Q值变化情况,记录其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会行为及运动行为等四项行为领域评估均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D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其中A组治疗后第12个月达到(103.3±1.1)分,明显高于B组[(97.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A组Gesell量表各行为领域评估均值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治疗早期予以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