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红朵

关键词: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LAVSH),根据手术类型将患者分为LATM组(35例)、LAVH组(30例)、LAVSH组(35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T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57.26±10.11) min、(60.39±11.68) ml、(1.20±0.43)d、(4.98±1.63)d,均低于LAVH组、LAVSH组,其中LAV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M组与LAVSH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LAVH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均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但腹腔镜辅助下LATM手术可减少术中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取53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n=27)和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组(B组,n=26)两组.术后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内,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3%,明显高于B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A组为(2.1±0.5)分和(90.4±5.7)分,优于B组的(4.2±0.6)分和(82.4±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5年,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与B组的7.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跃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30例,中型40例,重型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乳胶比浊法、免疫比浊法分别对患者、健康人群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hs-CRP[(11.64±6.35) mg/LVS(5.10±3.17) mg/L]、FIB[(4.85±1.32) g/L VS(3.03±0.94)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hs-CRP、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84、13.50,P<0.01).结论 hs-CRP、FIB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发生、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徐宏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Survivin mRNA和血清IL-8表达水平在大鼠肺鳞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清IL-8在肺鳞癌动物模型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48只,40只行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三甲基胆蒽(MCA)和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油溶液0.lml,另8只灌注0.1ml碘油作为对照,分批处死前行心尖穿刺抽血4~6ml,然后摘除灌注部位肺组织,获取肺鳞癌发生过程各阶段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48只大鼠IL-8血清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各阶段病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分.结果 本试验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6例,侵袭癌7例,转移癌6例.根据原位杂交评分在鳞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组、增生组及正常组(P<0.01);在鳞癌组中转移癌Survivin mRNA表达评分为5.00±0.707,非转移癌的评分为3.08±1.3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阴性对照组血清IL-8的表达水平为(24.13±0.97) pg/ml,随着癌变进展而逐步上调,与不典型增生、肺鳞癌阶段IL-8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在大鼠肺癌组中,发生肿瘤转移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0.002).此外,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45.910±20.232,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31.214±1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和IL-8在大鼠肺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协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付美;李磊;牛慧君;杨廷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联合Judet植骨法治疗股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 探讨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Judet植骨法对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58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同时在不愈合部位联合行Judet植骨术,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愈合率为96.55%,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87.41±8.5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1.36±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为81.03%,高于术前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联合Judet植骨法可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功能恢复率.

    作者:范探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取55例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计算卵巢髓质面积(S)、卵巢切面面积(A)、卵泡数量(NF)以及卵巢体积(-V)以及S:A的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测的NF值为14.89±3.68,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NF、OV、A、S、S/A值分别为(13.26±4.15)、(0.28±3.62) V/cm3、(5.33±1.7) V/cm3、(2.30±0.74) V/cm3、(3.41±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卵巢均呈明显均匀增大趋势,可见清晰边界,髓质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经腹部超声显示无回声,经阴道超声显示存在车轮状回声.结论 A、S、S/A等检测值可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的卵巢声像图较为清晰,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应用于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观察组51例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为74.51%,明显低于观察组(96.08%).对照组满意度仅可为72.55%,明显低于观察组(96.08%).两组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手术情况、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应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作者:申博统;刘天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儿童血液病112例骨髓细胞学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学调查结果.方法 选择血液科收治的儿童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病类型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12例患儿中红细胞系统疾病32例(占28.57%),白细胞系统疾病28例(占25.00%),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疾病39例(占34.82%),其他12例(占11.61%).其中红细胞系统疾病以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为主,分别占37.58%、18.75%;白细胞系统疾病以ALL为主,占60.71%;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疾病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占74.36%.合并出血症状、贫血症状、肝肿大、发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8.39%、41.96%、45.54%、43.75%,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占10.71%、8.04%.结论 血液病患儿入院时伴随症状以出血、贫血、发热为主,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疾病的发病率高,且疾病类型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F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 研究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将襄汾县人民医院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与DHS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与治疗效果.结果 PFN组、DHS组切口长度分别为(13.67±1.87)、(23.17±3.20)em,手术时间分别为(53.11±16.10)、(88.10±22.97) 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79.54±118.31)、(476.30±174.61) ml,住院时间分别为(20.61±5.21)、(24.60±5.48) min,PFN组均显著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H组优良率(73.33%)显著高于DHS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内固定术较为适合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质特点,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低的优势,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优选内固定方案.

    作者:郭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取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照组采取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的再通时间、2h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h内胸痛缓解率研究组为95.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分级研究组中0级0例,Ⅰ级0例,Ⅱ级4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0、0、10、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h内ST段回落>50% 19例(95.00%),再灌注心律失常15例(75.00%);对照组治疗后2h内ST段回降>50% 13例(65.00%),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4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酶峰提前15例(75.00%),对照组CK酶峰提前8例(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是有效梗死治疗溶栓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彤;何书恒;张永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GPC3浓度测定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GPC3浓度测定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所有患者血清GPC3测定工作,记录各组血清GPC3测定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GPC3、AFP水平高,与其他组别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及对照2组甲胎蛋白检测值上升幅度显著低于研究组,但明显高于对照3组、对照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疑似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及时给予血清中GPC3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准确判断其病情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6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8例,对照组行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行一次性手术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痿形成率与脓肿复发率分别为6.25%、2.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增华;陈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选择范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为A组;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为B组,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64.90±9.10) ain VS(60.61±9.50) min]、术中出血量[(74.75±12.80) ml VS(70.05±8.97)ml]、住院时间[(13.15±1.28)d VS (12.86±1.ll)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1%、3.85%,与B组(66.67%、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两种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郑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行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1±4.13)分vs(14.75±4.78)分]、并发症发生率(6.67% vs 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改良经皮穿刺引流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作为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彦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228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2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个人意愿分成胰岛素组(A组,n=114)和降糖药组(B组,n=114)两组.B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方案,A组则予以胰岛素控糖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变化情况,随访直至其妊娠结束,记录其妊娠结局.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自然分娩率为18.4%,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B组的16.7%和14.0%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予以胰岛素干预,可在血糖控制下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儿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提高小儿偏头痛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偏头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将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偏头痛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服中药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72例患者中34例有典型的偏头痛先兆,占47.2%;27例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37.5%;6例为家族性头痛,占8.3%;5例为普通性偏头痛,占6.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在小儿疼痛中较为常见,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在坚持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调理有助于达到根治目的,促进预后,减少不良反应,也利于小儿正常成长发育.

    作者:余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闻喜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视力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视力情况多集中在0.1以下及0.1~0.2,所占比例分别为41.2% (33/80)、50.0% (40/80),经治疗后视力得到大幅提高,主要集中在0.3 ~0.6,所占比例为68.8%(55/8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7例患者前房出现纤维渗出,3例瞳孔不圆,2例眼压偏高,7例出现角膜轻度水肿,总发生率为23.7% (19/80).结论 应用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且快捷、方便,避免散光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系数高,费用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患者更易于接受,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临床价值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祥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144眼)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个月龄患儿先采取按摩泪道和冲洗泪道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给予泪道探通术,>6个月龄患儿采取泪道探通术.术后随访6~ 12个月.结果 采取按摩和冲洗泪道保守治疗的2~6个月龄患儿81眼,3眼治愈,治愈率为3.70%.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患儿141眼,137眼治愈,治愈率为96.82%.结论 泪道探通术治疗2个月龄以上的新生儿泪囊炎治愈率高,而且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健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在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在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牵引、理疗、抗感染药物口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无痛(42.86% VS 5.71%)、中度疼痛(17.14% VS 48.57%)、重度疼痛(0.00% VS 1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能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症状,临床疗效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三维DSA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DSA、三维DSA检查工作,记录其DSA、三维DSA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9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经三维DSA技术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DSA技术(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给予三维DSA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患者尽快获得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作者:赵德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