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及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2例为研究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2例)与非肥胖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接待的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35例),观察记录三组内分泌物及代谢特点,包括血脂、激素等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胆固醇、血清黄体生成素、三酰甘油、胰岛素、泌乳素、雄激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在血脂与激素相关指标水平上虽然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与激素等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表现出显著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其中肥胖者特点更突出,为此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对症措施防治,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宋晓军;陈国超;肖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清GPC3浓度测定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所有患者血清GPC3测定工作,记录各组血清GPC3测定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GPC3、AFP水平高,与其他组别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及对照2组甲胎蛋白检测值上升幅度显著低于研究组,但明显高于对照3组、对照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疑似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及时给予血清中GPC3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准确判断其病情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清IL-8在肺鳞癌动物模型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48只,40只行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三甲基胆蒽(MCA)和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油溶液0.lml,另8只灌注0.1ml碘油作为对照,分批处死前行心尖穿刺抽血4~6ml,然后摘除灌注部位肺组织,获取肺鳞癌发生过程各阶段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48只大鼠IL-8血清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各阶段病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分.结果 本试验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6例,侵袭癌7例,转移癌6例.根据原位杂交评分在鳞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组、增生组及正常组(P<0.01);在鳞癌组中转移癌Survivin mRNA表达评分为5.00±0.707,非转移癌的评分为3.08±1.3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阴性对照组血清IL-8的表达水平为(24.13±0.97) pg/ml,随着癌变进展而逐步上调,与不典型增生、肺鳞癌阶段IL-8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在大鼠肺癌组中,发生肿瘤转移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0.002).此外,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45.910±20.232,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31.214±1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和IL-8在大鼠肺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协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付美;李磊;牛慧君;杨廷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疾病类型、病原菌检验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19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89.92%)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10.08%)及真菌(0.8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5.29%、25.21%、14.29%);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老年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可知,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P <0.05);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无效率为0,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积极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检验有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19例,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过敏、心脏毒性、关节酸痛及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伊托必利组、氟哌噻吨组和联合用药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伊托必利组和氟哌噻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银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抢救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急救护理措施、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7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上述措施完成救治后,抢救成功率为93.24%,病死率为6.76%,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建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选择范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为A组;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为B组,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64.90±9.10) ain VS(60.61±9.50) min]、术中出血量[(74.75±12.80) ml VS(70.05±8.97)ml]、住院时间[(13.15±1.28)d VS (12.86±1.ll)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1%、3.85%,与B组(66.67%、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和随访28例LRYGB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变化.结果 28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空腹血糖均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明显增强.13例术后随访6个月,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无需药物辅助.全部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LRYGB治疗T2DM近期疗效明显,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作者:马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闻喜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视力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视力情况多集中在0.1以下及0.1~0.2,所占比例分别为41.2% (33/80)、50.0% (40/80),经治疗后视力得到大幅提高,主要集中在0.3 ~0.6,所占比例为68.8%(55/8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7例患者前房出现纤维渗出,3例瞳孔不圆,2例眼压偏高,7例出现角膜轻度水肿,总发生率为23.7% (19/80).结论 应用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且快捷、方便,避免散光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系数高,费用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患者更易于接受,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临床价值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祥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对照组50例选用胺碘酮单纯用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起效快,其心率和血压的恢复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起效快,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麻贵平;王堃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膀胱阴道瘘的手术修补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膀胱阴道瘘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美蓝试验或膀胱镜检查确诊,全部患者于发现尿瘘后3~7个月行手术修补.结果 28例经腹修补,9例经阴道修补.经一次修补获得成功者33例,经二次修补后终成功者4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分娩产程过长、经腹子宫切除手术导致膀胱损伤是膀胱阴道瘘主要原因,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瘘的性质来决定,手术时机宜选择局部炎症水肿控制后,提高产科质量及妇科操作技能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陈静华;陈永华;程艳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64例8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面罩或鼻罩供氧,比较两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HR、RR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HR、RR分别为(77.41±5.64)次/min、(25.51±3.3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3±3.94)次/min、(31.50±5.76)次/min(P <0.05),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aO2、LVEF相比治疗前显著上升,而PaCO2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PaO2、LVEF分别为(77.68±9.31)mm Hg(1 mm Hg =0.133 kPa)、(39.61±3.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1±7.68)mm Hg、(35.05±4.89)%,PaCO2为(47.65±5.10)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39±4.87)mm Hg(P <0.05),pH值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效果显著,可避免有创通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泉林;马瑜;郭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的12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总有效率(96.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11,P <0.05).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36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411,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无需二次手术,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相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郑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行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1±4.13)分vs(14.75±4.78)分]、并发症发生率(6.67% vs 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改良经皮穿刺引流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作为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彦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144眼)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个月龄患儿先采取按摩泪道和冲洗泪道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给予泪道探通术,>6个月龄患儿采取泪道探通术.术后随访6~ 12个月.结果 采取按摩和冲洗泪道保守治疗的2~6个月龄患儿81眼,3眼治愈,治愈率为3.70%.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患儿141眼,137眼治愈,治愈率为96.82%.结论 泪道探通术治疗2个月龄以上的新生儿泪囊炎治愈率高,而且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健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活检组织样本的镜检特征,探讨病理学诊断要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 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要研究对象,纳入患者125例,选取同期肝活检正常者10例;行超声介导穿刺获取肝活组织,常规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染色,Co-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选择病变严重区域观察,诊断、分期.结果 10例(8.00%)患者病理诊断正常,浸润G1级68例,G2级36例;纤维化等级S1 79例,S2级20例;ALT 1~2 ULN炎症反应纤维化水平高于ALT≤1 ULN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阳性与阴性、HBV-DNA≥10 7拷贝与<107拷贝、纤维与炎症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肝细胞变质,均伴有不同程度疏松样变、气球样变、肝细胞拥挤排列,嗜酸性变11例,脂肪变性14例,脂肪变性单独存在4例;肝细胞坏死多为灶性坏死,碎屑样坏死8例;炎细胞浸润汇管区、坏死区,半数侵犯小叶周;肝间质均伴有纤维组织增生,102例涉及小叶区,48例存在弓形纤维,8例小胆管增生;Co-Ⅳ抗原免疫组化,正常者棕黄色广泛存在于门管区,染色程度稍弱,肝窦壁弱阳性表达,CHB患者广泛存在于中央静脉血管壁、门管区等,呈现弱阳性、强阳性不等,随着肝炎性浸润或纤维化等级越高,Co-Ⅳ抗原免疫表达强阳性比重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炎性浸润呈现一致性,检测肝功能有助于了解肝纤维化、炎性浸润变化情况,可作为是否活检依据;镜检肝细胞变质、坏死、炎性浸润存在部分特异性症状,如脂肪与嗜酸性变、碎屑样坏死、小胆管增生,应提高警惕;Co-Ⅳ抗原等免疫组化可作为病理分期依据,病理分期越高,强阳性可能性越高.
作者: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采用治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2例额颞对冲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实验组应用扩大翼点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参照GOS预后评测体系,接受传统额颞瓣入路手术的46例患者中,预后达到良好共14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52.17%;对照组46例患者中,预后达到良好共24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1.74%;两组预后恢复良好程度、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的扩展翼点入路对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开展额颞部皮瓣法的患者(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对于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艾子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取55例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计算卵巢髓质面积(S)、卵巢切面面积(A)、卵泡数量(NF)以及卵巢体积(-V)以及S:A的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测的NF值为14.89±3.68,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NF、OV、A、S、S/A值分别为(13.26±4.15)、(0.28±3.62) V/cm3、(5.33±1.7) V/cm3、(2.30±0.74) V/cm3、(3.41±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卵巢均呈明显均匀增大趋势,可见清晰边界,髓质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经腹部超声显示无回声,经阴道超声显示存在车轮状回声.结论 A、S、S/A等检测值可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的卵巢声像图较为清晰,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