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清IL-8在肺鳞癌动物模型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48只,40只行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三甲基胆蒽(MCA)和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油溶液0.lml,另8只灌注0.1ml碘油作为对照,分批处死前行心尖穿刺抽血4~6ml,然后摘除灌注部位肺组织,获取肺鳞癌发生过程各阶段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48只大鼠IL-8血清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各阶段病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分.结果 本试验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6例,侵袭癌7例,转移癌6例.根据原位杂交评分在鳞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组、增生组及正常组(P<0.01);在鳞癌组中转移癌Survivin mRNA表达评分为5.00±0.707,非转移癌的评分为3.08±1.3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阴性对照组血清IL-8的表达水平为(24.13±0.97) pg/ml,随着癌变进展而逐步上调,与不典型增生、肺鳞癌阶段IL-8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在大鼠肺癌组中,发生肿瘤转移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0.002).此外,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45.910±20.232,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31.214±1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和IL-8在大鼠肺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协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付美;李磊;牛慧君;杨廷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150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 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69例,占4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54例,占3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25例,占17%,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坤;王璐娜;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中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14例,以咪达唑仑0.0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3.0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μg/(kg·min),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5~5.5 ng/ml;B组207例,除麻醉诱导无咪达唑仑外,其余同A组;C组211例,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增加到3.8~4.8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减至0.5 ~1.0μg/(kg·min),其余同B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5天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维持在一定血浆浓度可以减少和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片50 mg/d,连服3d,改为2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1.0g/次,每月1次,静脉点滴.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78.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肌酐、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白蛋白、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有相当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谓;安乐美;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0.1%双氯芬酸钠眼液对视网膜光凝过程中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患者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每周1次视网膜光凝术,共两次.B组41例患者患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19例为双眼,22例为单眼,给予黄斑格栅样光凝,0.1%双氯芬酸钠眼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视网膜光凝前30 rmin点眼.行两次激光光凝患者第1次和第2次随机应用不同药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90次光凝中85次(94%)出现疼痛,其中应用0.1%双氯芬酸钠眼液平均疼痛水平为44.2%,应用氯化钠注射液的患者平均疼痛水平为53.1% (P=0.011).B组60次光凝中有16次(26.7%)出现疼痛,疼痛程度10%~ 60%不等,两组疼痛的程度与激光斑数量、激光光凝的能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0.1%双氯芬酸钠眼液可明显减轻视网膜光凝的疼痛程度.
作者:高建伟;张阿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对照组给予单用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率为81.82%,胸痛缓解率为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恢复率(63.64%)、胸痛缓解率(72.73%).研究组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研究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5% (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石保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和比较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同时接受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时,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的准确率(P<0.05).诊断心脏和大血管连接畸形、心内畸形时,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对于心外畸形的患者来说,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而对于心内畸形来说,可联合两种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环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提高小儿偏头痛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偏头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将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偏头痛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服中药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72例患者中34例有典型的偏头痛先兆,占47.2%;27例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37.5%;6例为家族性头痛,占8.3%;5例为普通性偏头痛,占6.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在小儿疼痛中较为常见,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在坚持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调理有助于达到根治目的,促进预后,减少不良反应,也利于小儿正常成长发育.
作者:余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老年口腔修复的有效途径.方法 6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口腔情况,并根据口腔情况、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复要求及意愿等采用对应的口腔修复方法.结果 治疗后62例口腔疾病均治愈,经口腔修复后牙齿咬(牙合)良好,且无塞牙情况.为62例老年患者中的46例实施了义齿修复治疗,修复比例为74.19%;固定义齿19例,活动义齿27例,46例缺失的牙齿数共为394颗,人均8.6颗.结论 根据具体的口腔状况,为老年患者提供口腔修复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拥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 对2例子宫性索样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子宫性索样肿瘤形态学表现多样化.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alretinin,a-inhibin,Melan-A,CD99,Cytokeratin,EMA,SMA,desmin,ER,PR,CgA,CD56,CD10,Vimentin,Ki67标记.结论 子宫性索样肿瘤是一种形态学类似卵巢性索成分、免疫表型多样化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有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及长期的随访.
作者:任颖;银平章;孔令非;郝远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6例(46眼)均经角膜刮片或共焦显微镜检查确诊.采取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病灶清创联合碘酊烧灼、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46例经过一种或多种抗真菌综合治疗全部痊愈,43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例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药物与手术有机合理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既可保住眼球,又能提高视力,疗效较佳.
作者:王宇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伊托必利组、氟哌噻吨组和联合用药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伊托必利组和氟哌噻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银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采用治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2例额颞对冲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实验组应用扩大翼点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参照GOS预后评测体系,接受传统额颞瓣入路手术的46例患者中,预后达到良好共14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52.17%;对照组46例患者中,预后达到良好共24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1.74%;两组预后恢复良好程度、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的扩展翼点入路对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开展额颞部皮瓣法的患者(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对于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艾子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的12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总有效率(96.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11,P <0.05).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36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411,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无需二次手术,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相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取53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n=27)和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组(B组,n=26)两组.术后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内,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3%,明显高于B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A组为(2.1±0.5)分和(90.4±5.7)分,优于B组的(4.2±0.6)分和(82.4±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5年,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与B组的7.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跃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膀胱阴道瘘的手术修补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膀胱阴道瘘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美蓝试验或膀胱镜检查确诊,全部患者于发现尿瘘后3~7个月行手术修补.结果 28例经腹修补,9例经阴道修补.经一次修补获得成功者33例,经二次修补后终成功者4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分娩产程过长、经腹子宫切除手术导致膀胱损伤是膀胱阴道瘘主要原因,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瘘的性质来决定,手术时机宜选择局部炎症水肿控制后,提高产科质量及妇科操作技能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陈静华;陈永华;程艳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血小板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疗效确切肯定,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敏;李春姬;姚兰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LFP化疗方案联合左卡尼汀对胃肠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体能状态、血液学及胃肠道毒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5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LF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Karnofsky评分以及WHO不良反应分级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经化疗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得到较大提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4例患者血液学毒性为Ⅰ级,7例为Ⅱ级,总发生率为80.8%,与对照组的76.9%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5例患者血液学毒性为Ⅰ级,4为Ⅱ级,总发生率为73.1%,对照组则为76.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抗肿瘤LFP化疗方案不会增加血液学及胃肠道毒性,但是可改善患者的体能状态,对于临床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平;胡秋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2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个人意愿分成胰岛素组(A组,n=114)和降糖药组(B组,n=114)两组.B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方案,A组则予以胰岛素控糖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变化情况,随访直至其妊娠结束,记录其妊娠结局.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自然分娩率为18.4%,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B组的16.7%和14.0%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予以胰岛素干预,可在血糖控制下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4月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51例,其中25例行标准剂量扫描,26例根据BMI指数分别l采取50、80、120 mA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lvol),比较两种方式在输尿管各段及肾脏集合系统的检测差别.结果 对照组、高体质量组与中体质量组DLP呈递减趋势,中体质量组低,CTDlvol值与上述趋势相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上尿路不同部位显示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根据BMI指数采取降低管电流的CTU可使辐射剂量降低,在上尿路结构检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为民;臧任丽;赵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