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1%双氯芬酸钠眼液对减轻视网膜光凝疼痛程度的观察

高建伟;张阿芳

关键词:视网膜光凝, 0.1%双氯芬酸钠眼液, 疼痛
摘要:目的 观察0.1%双氯芬酸钠眼液对视网膜光凝过程中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患者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每周1次视网膜光凝术,共两次.B组41例患者患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19例为双眼,22例为单眼,给予黄斑格栅样光凝,0.1%双氯芬酸钠眼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视网膜光凝前30 rmin点眼.行两次激光光凝患者第1次和第2次随机应用不同药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90次光凝中85次(94%)出现疼痛,其中应用0.1%双氯芬酸钠眼液平均疼痛水平为44.2%,应用氯化钠注射液的患者平均疼痛水平为53.1% (P=0.011).B组60次光凝中有16次(26.7%)出现疼痛,疼痛程度10%~ 60%不等,两组疼痛的程度与激光斑数量、激光光凝的能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0.1%双氯芬酸钠眼液可明显减轻视网膜光凝的疼痛程度.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19例,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过敏、心脏毒性、关节酸痛及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Survivin mRNA和血清IL-8表达水平在大鼠肺鳞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清IL-8在肺鳞癌动物模型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48只,40只行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三甲基胆蒽(MCA)和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油溶液0.lml,另8只灌注0.1ml碘油作为对照,分批处死前行心尖穿刺抽血4~6ml,然后摘除灌注部位肺组织,获取肺鳞癌发生过程各阶段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48只大鼠IL-8血清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各阶段病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分.结果 本试验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6例,侵袭癌7例,转移癌6例.根据原位杂交评分在鳞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组、增生组及正常组(P<0.01);在鳞癌组中转移癌Survivin mRNA表达评分为5.00±0.707,非转移癌的评分为3.08±1.3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阴性对照组血清IL-8的表达水平为(24.13±0.97) pg/ml,随着癌变进展而逐步上调,与不典型增生、肺鳞癌阶段IL-8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在大鼠肺癌组中,发生肿瘤转移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0.002).此外,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45.910±20.232,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31.214±1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和IL-8在大鼠肺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协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付美;李磊;牛慧君;杨廷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脑疝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伴脑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伴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前给予微创穿刺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4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4例,占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7%);且其Ⅳ级12例,占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永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285例T2DM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痛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285例患者中T2DM合并高血压者(A组)185例(64.9%),未合并高血压者(B组)100例(35.1%),两组患者的年龄、FPG、血尿酸、TG、HDL、LDL及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年龄高于B组,且随着年龄增长,A组患病例数明显增加;A组血尿酸、HDL及FIB高于B组,而FPG、TG及LDL低于B组.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酸及FIB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水平越高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亦升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常伴随有高尿酸血症及高凝状态.

    作者:李伟芳;李华;李天艺;董捷;陈素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LAVSH),根据手术类型将患者分为LATM组(35例)、LAVH组(30例)、LAVSH组(35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T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57.26±10.11) min、(60.39±11.68) ml、(1.20±0.43)d、(4.98±1.63)d,均低于LAVH组、LAVSH组,其中LAV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M组与LAVSH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LAVH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均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但腹腔镜辅助下LATM手术可减少术中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红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150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 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69例,占4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54例,占3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25例,占17%,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坤;王璐娜;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与诺氟沙星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

    目的 比较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与诺氟沙星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种药物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敏感率耐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敏感率分别为90.63%、96.88%,均高于对照组的58.09%、80.62%,细菌耐药率为3.12%,低于对照组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细菌耐药性较低,可提高细菌清除率.

    作者:秦大勇;刘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疾病类型、病原菌检验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19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89.92%)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10.08%)及真菌(0.8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5.29%、25.21%、14.29%);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老年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可知,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P <0.05);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无效率为0,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积极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检验有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儿童血液病112例骨髓细胞学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学调查结果.方法 选择血液科收治的儿童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病类型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12例患儿中红细胞系统疾病32例(占28.57%),白细胞系统疾病28例(占25.00%),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疾病39例(占34.82%),其他12例(占11.61%).其中红细胞系统疾病以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为主,分别占37.58%、18.75%;白细胞系统疾病以ALL为主,占60.71%;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疾病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占74.36%.合并出血症状、贫血症状、肝肿大、发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8.39%、41.96%、45.54%、43.75%,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占10.71%、8.04%.结论 血液病患儿入院时伴随症状以出血、贫血、发热为主,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疾病的发病率高,且疾病类型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取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照组采取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的再通时间、2h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h内胸痛缓解率研究组为95.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分级研究组中0级0例,Ⅰ级0例,Ⅱ级4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0、0、10、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h内ST段回落>50% 19例(95.00%),再灌注心律失常15例(75.00%);对照组治疗后2h内ST段回降>50% 13例(65.00%),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4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酶峰提前15例(75.00%),对照组CK酶峰提前8例(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是有效梗死治疗溶栓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彤;何书恒;张永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在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在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牵引、理疗、抗感染药物口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无痛(42.86% VS 5.71%)、中度疼痛(17.14% VS 48.57%)、重度疼痛(0.00% VS 1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能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症状,临床疗效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子细胞、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等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0.16±3.2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4.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FVC(FEVl%)分别为(1.62±0.60)L、(2.63±1.12)L、(63.26±9.8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彤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取55例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计算卵巢髓质面积(S)、卵巢切面面积(A)、卵泡数量(NF)以及卵巢体积(-V)以及S:A的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测的NF值为14.89±3.68,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NF、OV、A、S、S/A值分别为(13.26±4.15)、(0.28±3.62) V/cm3、(5.33±1.7) V/cm3、(2.30±0.74) V/cm3、(3.41±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卵巢均呈明显均匀增大趋势,可见清晰边界,髓质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经腹部超声显示无回声,经阴道超声显示存在车轮状回声.结论 A、S、S/A等检测值可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的卵巢声像图较为清晰,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AP(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NST-ACS(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0例,随机将SAP患者分为A组(n=20)与B组(n=30),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A组75 mg/d,B组150 mg/d.NST-ACS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后分为C组(n=35)与D组(n=35),均给予氯吡格雷维持,C组75 mg/d,D组150 mg/d.同时选取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于服药前后取患者静脉外周血液样本,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服药前,C组血清sCD40L水平为(804.55±257.25) pg/ml,D组为(860.72±154.8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D四组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荷量ld后,C、D两组血清sCD40L浓度水平明显降低,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5d后,A组sC D40L浓度为(630.31±238.57)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健康人血清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NST-ACS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降低治疗的危险性,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史周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分析其免疫学表型,研究其淋巴结转移状况,为其预后分析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进行光镜检查、病理分析、免疫组化分析,总结其病理特点.结果 检出37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乳头状癌,病灶直径0.5~1.0cm者10例,0.1~0.5cm者24例,<0.1 cm者2例,漏诊3例,符合率为92.5%.结论 为提高甲状腺微小癌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从取材到阅片整个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必要情况下可配合免疫组化测定,以确定诊断结果,确保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快速冰冻切片标本明确诊断.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片50 mg/d,连服3d,改为2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1.0g/次,每月1次,静脉点滴.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78.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肌酐、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白蛋白、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有相当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谓;安乐美;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酒精性小脑变性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特征

    目的 探讨酒精性小脑变性(AC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病变的特征,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9例酒精性小脑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确诊ACD患者9例,临床表现为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肢体动作笨拙、震颤、眼震等.头颅MIR主要显示有小脑萎缩.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 ACD初期就诊时易误诊或漏诊.在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资料及电生理检查时,详细询问患者饮酒史,可提高ACD的诊断率.

    作者:李菁;杨清成;张向东;吴海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目的 了解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实验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RR)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pH值为7.37±0.04,PaO2为(72.81±8.12)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0.03、(54.13±7.93) mm Hg,且PaCO2、HR、RR[(53.67±9.43) mm Hg、(87.01±6.02)次/min、(24.04±3.0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70.12±11.34)mmHg、(96.23±10.03)次/min、(28.43±4.0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选择范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为A组;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为B组,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64.90±9.10) ain VS(60.61±9.50) min]、术中出血量[(74.75±12.80) ml VS(70.05±8.97)ml]、住院时间[(13.15±1.28)d VS (12.86±1.ll)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1%、3.85%,与B组(66.67%、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