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芳;李华;李天艺;董捷;陈素芳
目的 了解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实验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RR)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pH值为7.37±0.04,PaO2为(72.81±8.12)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0.03、(54.13±7.93) mm Hg,且PaCO2、HR、RR[(53.67±9.43) mm Hg、(87.01±6.02)次/min、(24.04±3.0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70.12±11.34)mmHg、(96.23±10.03)次/min、(28.43±4.0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市南石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危重胸腔积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0±1.35)、(8.15±1.6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4±1.80)、(11.70±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胸腔积液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德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6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8例,对照组行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行一次性手术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痿形成率与脓肿复发率分别为6.25%、2.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增华;陈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选择范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为A组;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为B组,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64.90±9.10) ain VS(60.61±9.50) min]、术中出血量[(74.75±12.80) ml VS(70.05±8.97)ml]、住院时间[(13.15±1.28)d VS (12.86±1.ll)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1%、3.85%,与B组(66.67%、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酒精性小脑变性(AC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病变的特征,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9例酒精性小脑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确诊ACD患者9例,临床表现为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肢体动作笨拙、震颤、眼震等.头颅MIR主要显示有小脑萎缩.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 ACD初期就诊时易误诊或漏诊.在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资料及电生理检查时,详细询问患者饮酒史,可提高ACD的诊断率.
作者:李菁;杨清成;张向东;吴海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与诺氟沙星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种药物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敏感率耐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敏感率分别为90.63%、96.88%,均高于对照组的58.09%、80.62%,细菌耐药率为3.12%,低于对照组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细菌耐药性较低,可提高细菌清除率.
作者:秦大勇;刘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对照组给予单用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率为81.82%,胸痛缓解率为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恢复率(63.64%)、胸痛缓解率(72.73%).研究组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研究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5% (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石保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和随访28例LRYGB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变化.结果 28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空腹血糖均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明显增强.13例术后随访6个月,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无需药物辅助.全部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LRYGB治疗T2DM近期疗效明显,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作者:马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 对2例子宫性索样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子宫性索样肿瘤形态学表现多样化.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alretinin,a-inhibin,Melan-A,CD99,Cytokeratin,EMA,SMA,desmin,ER,PR,CgA,CD56,CD10,Vimentin,Ki67标记.结论 子宫性索样肿瘤是一种形态学类似卵巢性索成分、免疫表型多样化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有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及长期的随访.
作者:任颖;银平章;孔令非;郝远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AP(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NST-ACS(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0例,随机将SAP患者分为A组(n=20)与B组(n=30),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A组75 mg/d,B组150 mg/d.NST-ACS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后分为C组(n=35)与D组(n=35),均给予氯吡格雷维持,C组75 mg/d,D组150 mg/d.同时选取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于服药前后取患者静脉外周血液样本,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服药前,C组血清sCD40L水平为(804.55±257.25) pg/ml,D组为(860.72±154.8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D四组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荷量ld后,C、D两组血清sCD40L浓度水平明显降低,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5d后,A组sC D40L浓度为(630.31±238.57)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健康人血清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NST-ACS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降低治疗的危险性,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史周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及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2例为研究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2例)与非肥胖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接待的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35例),观察记录三组内分泌物及代谢特点,包括血脂、激素等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胆固醇、血清黄体生成素、三酰甘油、胰岛素、泌乳素、雄激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在血脂与激素相关指标水平上虽然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与激素等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表现出显著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其中肥胖者特点更突出,为此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对症措施防治,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宋晓军;陈国超;肖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285例T2DM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痛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285例患者中T2DM合并高血压者(A组)185例(64.9%),未合并高血压者(B组)100例(35.1%),两组患者的年龄、FPG、血尿酸、TG、HDL、LDL及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年龄高于B组,且随着年龄增长,A组患病例数明显增加;A组血尿酸、HDL及FIB高于B组,而FPG、TG及LDL低于B组.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酸及FIB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水平越高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亦升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常伴随有高尿酸血症及高凝状态.
作者:李伟芳;李华;李天艺;董捷;陈素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取55例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计算卵巢髓质面积(S)、卵巢切面面积(A)、卵泡数量(NF)以及卵巢体积(-V)以及S:A的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测的NF值为14.89±3.68,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NF、OV、A、S、S/A值分别为(13.26±4.15)、(0.28±3.62) V/cm3、(5.33±1.7) V/cm3、(2.30±0.74) V/cm3、(3.41±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卵巢均呈明显均匀增大趋势,可见清晰边界,髓质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经腹部超声显示无回声,经阴道超声显示存在车轮状回声.结论 A、S、S/A等检测值可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的卵巢声像图较为清晰,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7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非糖尿病冠心痛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女性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男性则以吸烟为主,另高血压同为两组危险因素.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冠心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血管占67.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其中三支病变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单支观察组较低(P<0.05),多节段病变观察组(70.8%)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 <0.05).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具有必要性,对延缓和减轻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片50 mg/d,连服3d,改为2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1.0g/次,每月1次,静脉点滴.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78.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肌酐、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白蛋白、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有相当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谓;安乐美;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20例,均行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通过对患者术后随访,探讨该手术方式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临床价值.结果 20例患者均随访1~3年,平均2年.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0例.手术优良率为95%.结论 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兵站;廖文波;沈仲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19例,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过敏、心脏毒性、关节酸痛及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取53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n=27)和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组(B组,n=26)两组.术后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内,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3%,明显高于B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A组为(2.1±0.5)分和(90.4±5.7)分,优于B组的(4.2±0.6)分和(82.4±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5年,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与B组的7.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跃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闻喜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视力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视力情况多集中在0.1以下及0.1~0.2,所占比例分别为41.2% (33/80)、50.0% (40/80),经治疗后视力得到大幅提高,主要集中在0.3 ~0.6,所占比例为68.8%(55/8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7例患者前房出现纤维渗出,3例瞳孔不圆,2例眼压偏高,7例出现角膜轻度水肿,总发生率为23.7% (19/80).结论 应用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且快捷、方便,避免散光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系数高,费用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患者更易于接受,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临床价值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祥贵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