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敏;李春姬;姚兰兰
目的 了解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实验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RR)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pH值为7.37±0.04,PaO2为(72.81±8.12)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0.03、(54.13±7.93) mm Hg,且PaCO2、HR、RR[(53.67±9.43) mm Hg、(87.01±6.02)次/min、(24.04±3.0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70.12±11.34)mmHg、(96.23±10.03)次/min、(28.43±4.0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我院传统的开腹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手术切口方面,观察组的切口创面明显比对照组小,术后愈合程度也好,感染率也低(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方面也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卧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好,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综合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好,临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冯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取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照组采取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的再通时间、2h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h内胸痛缓解率研究组为95.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分级研究组中0级0例,Ⅰ级0例,Ⅱ级4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0、0、10、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h内ST段回落>50% 19例(95.00%),再灌注心律失常15例(75.00%);对照组治疗后2h内ST段回降>50% 13例(65.00%),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4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酶峰提前15例(75.00%),对照组CK酶峰提前8例(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是有效梗死治疗溶栓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彤;何书恒;张永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2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个人意愿分成胰岛素组(A组,n=114)和降糖药组(B组,n=114)两组.B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方案,A组则予以胰岛素控糖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变化情况,随访直至其妊娠结束,记录其妊娠结局.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自然分娩率为18.4%,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B组的16.7%和14.0%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予以胰岛素干预,可在血糖控制下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Judet植骨法对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58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同时在不愈合部位联合行Judet植骨术,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愈合率为96.55%,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87.41±8.5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1.36±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为81.03%,高于术前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联合Judet植骨法可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功能恢复率.
作者:范探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市南石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危重胸腔积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0±1.35)、(8.15±1.6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4±1.80)、(11.70±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胸腔积液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德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联用洛赛克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洛赛克治疗,可显著提高止血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降低降出血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疾病类型、病原菌检验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19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89.92%)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10.08%)及真菌(0.8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5.29%、25.21%、14.29%);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老年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可知,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P <0.05);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无效率为0,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积极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检验有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6例(46眼)均经角膜刮片或共焦显微镜检查确诊.采取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病灶清创联合碘酊烧灼、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46例经过一种或多种抗真菌综合治疗全部痊愈,43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例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药物与手术有机合理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既可保住眼球,又能提高视力,疗效较佳.
作者:王宇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中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14例,以咪达唑仑0.0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3.0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μg/(kg·min),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5~5.5 ng/ml;B组207例,除麻醉诱导无咪达唑仑外,其余同A组;C组211例,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增加到3.8~4.8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减至0.5 ~1.0μg/(kg·min),其余同B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5天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维持在一定血浆浓度可以减少和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150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 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69例,占4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54例,占3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25例,占17%,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坤;王璐娜;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取55例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计算卵巢髓质面积(S)、卵巢切面面积(A)、卵泡数量(NF)以及卵巢体积(-V)以及S:A的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测的NF值为14.89±3.68,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NF、OV、A、S、S/A值分别为(13.26±4.15)、(0.28±3.62) V/cm3、(5.33±1.7) V/cm3、(2.30±0.74) V/cm3、(3.41±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右卵巢均呈明显均匀增大趋势,可见清晰边界,髓质面积呈明显增大趋势.经腹部超声显示无回声,经阴道超声显示存在车轮状回声.结论 A、S、S/A等检测值可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的卵巢声像图较为清晰,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2)及血氧饱和度(Sp-2)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用于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文辉;李永丽;韩小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采用治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2例额颞对冲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实验组应用扩大翼点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参照GOS预后评测体系,接受传统额颞瓣入路手术的46例患者中,预后达到良好共14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52.17%;对照组46例患者中,预后达到良好共24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1.74%;两组预后恢复良好程度、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的扩展翼点入路对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开展额颞部皮瓣法的患者(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对于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艾子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的12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总有效率(96.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11,P <0.05).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36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411,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无需二次手术,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相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AP(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NST-ACS(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0例,随机将SAP患者分为A组(n=20)与B组(n=30),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A组75 mg/d,B组150 mg/d.NST-ACS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后分为C组(n=35)与D组(n=35),均给予氯吡格雷维持,C组75 mg/d,D组150 mg/d.同时选取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于服药前后取患者静脉外周血液样本,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服药前,C组血清sCD40L水平为(804.55±257.25) pg/ml,D组为(860.72±154.8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D四组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荷量ld后,C、D两组血清sCD40L浓度水平明显降低,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5d后,A组sC D40L浓度为(630.31±238.57)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健康人血清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NST-ACS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降低治疗的危险性,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史周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及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2例为研究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2例)与非肥胖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接待的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35例),观察记录三组内分泌物及代谢特点,包括血脂、激素等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胆固醇、血清黄体生成素、三酰甘油、胰岛素、泌乳素、雄激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在血脂与激素相关指标水平上虽然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与激素等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表现出显著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其中肥胖者特点更突出,为此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对症措施防治,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宋晓军;陈国超;肖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子细胞、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等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0.16±3.2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4.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FVC(FEVl%)分别为(1.62±0.60)L、(2.63±1.12)L、(63.26±9.8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彤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片50 mg/d,连服3d,改为2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1.0g/次,每月1次,静脉点滴.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78.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肌酐、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白蛋白、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有相当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谓;安乐美;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提高小儿偏头痛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偏头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将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偏头痛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服中药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72例患者中34例有典型的偏头痛先兆,占47.2%;27例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37.5%;6例为家族性头痛,占8.3%;5例为普通性偏头痛,占6.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在小儿疼痛中较为常见,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在坚持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调理有助于达到根治目的,促进预后,减少不良反应,也利于小儿正常成长发育.
作者:余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