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明
目的 对我国50岁以下绝经前期的妇女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心绞痛患者采用冠状动脉照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经过冠状动脉照影检查,绝经前期100例妇女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的检出率30%,冠状动脉狭窄占12%,检测出单支病变占70%,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63%.结论 在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后,发现50岁以下绝经前期妇女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与动脉造影的符合率不高,且发现劳力性心绞痛并不是绝经前期妇女出现心绞痛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可靠指标.
作者:罗亚雄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经过彻底清创、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创面以皮辩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的方式修复,全部治愈.结论 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创面修复方式多以皮瓣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为主.
作者:吴旭红;孙明亮;詹淑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膳食纤维经肠内营养支持对创伤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创伤危重患者180例,根据术后给予营养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谷氨酰胺、膳食纤维.观察患者胃肠道的症状,及服用一段时间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后血液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糖(FBG)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膳食纤维对创伤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强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业旻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淋病患者,男性取尿道分泌物,女性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结果 269例患者标本,培养法阳性检出90份,阳性率33.46%;FQ-PCR法阳性检出122份,阳性率45.35%.FQ-PCR法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 FQ-PCR速度快且检出率高,培养法虽费时,但可同时做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还可对流行病学耐药株进行筛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翠英;杜志强;鹿亚昆;杨妮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经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影像资料.结果 23例均明确显示真、假腔,破口位置、数量,内膜片走行,受累血管及邻近重要脏器血供,假腔呈“鸟嘴”样改变18例,蜘蛛网状改变5例,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DeBackey分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8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2例,头臂干3例,双骼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由假腔供血4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快速、安全、无创,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破口位置、病变程度、累及范围及邻近重要脏器血供,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手术风险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肿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阑尾黏液囊肿7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病灶均位于右下腹回盲部7例,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2例,CT值增加9、11 Hu;5例无明显强化,囊壁厚度均匀,光滑,囊内容物无增强.结论 双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提高阑尾黏液囊肿的术前确诊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氨蝶呤(MTX)和宫颈钳刮术联合治疗5例,宫颈刮组织病理报告为退变绒毛组织,β-HCG明显下降,1例清宫时出现大出血休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送病检证实为宫颈妊娠,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妊娠妇女如出现宫颈增大,子宫正常要考虑宫颈妊娠可能,B超可作为诊断宫颈妊娠的首选方法;MTX和宫颈钳刮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保留子宫,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宜考虑子宫切除术.
作者:蔡奕军;陈雪容;张少平;莫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佳疗效.方法 采用问卷、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病程、服药前血压、目前血压、用药种类及剂量、靶器官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糖、血脂及其他生化项目)、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还进行胸片B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能令人满意.结论 医疗单位在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实施医疗监测、干预与自我保护相结合的模式,改变以往无规律、凭症状就诊的分散管理模式,根据患者总的心血管危险评价,合理个体化选用降压药物.
作者:章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观察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TNF-α、IL-6含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两个指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瑜;邢丽菲;汪艾曼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90例分为冠心病无糖尿病组3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检测,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骨保护素水平等,分析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与冠心病无糖尿病组的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中的Syntax高危组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痛的严重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将外周血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作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亮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50例健康对照和168例NAFLD患者的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和CIMT厚度.分析影响NAFLD、CIMT的独立因素.结果 NAFLD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空腹游离脂肪酸及CIMT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游离脂肪酸水平是NAFLD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普遍升高,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与CIMT增加有关.
作者:郝齐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探讨大肠癌、切缘正常组织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中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和dUTP焦磷酸酶(dUTPase)的表达情况;研究是否存在大肠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TS、TP和dUTPase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与5-氟尿嘧啶(5-r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TS、TP和dUTPase作为5-Fu化疗敏感性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中TS、TP和dUTPase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S和dUTPase的表达在表达水平、染色范围和染色深度三个方面均高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TP的表达均为高表达,无相关性;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耐药性不尽一致.结论 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TS和dUTP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转移灶本身的TS和dUTPase的表达水平选择化疗方案.
作者:任建林;田林;赵素琴;梁建芳;郑绘霞;肖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金水宝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D)和SGRT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和金水宝胶囊.对比治疗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和SGRT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MWD和SGRT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在6MWD上高于对照组,SGR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2周的干预之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较,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8.00%.经x2检验,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02,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金水宝胶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SGRT评分,减少气道阻塞程度,防止支气管痉挛,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西药耐药性及其不良反应.
作者:魏祥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介素-18 (ILq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法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L-18B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清IL-18、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IL-18和IL-18BP、ALT和HBVDNA载量水平随着临床表现逐步加重逐步升高;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呈正相关(r=0.808,r=0.672,r =0.631,P均<0.01),IL-18BP水平与ALT、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717,r=0.683,P均<0.01).结论 IL-18和IL-18BP共同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且与肝脏炎症活动性、肝损害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因骨质疏松和脊柱椎体转移肿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通过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64%,明显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PKP法不良反应更小,可减少材料的渗出,使患者治疗有效率极大提升,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业广;何升华;孙志涛;余伟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婴儿各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41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矫治术.心上型采用心上吻合27例,心内吻合3例,其中自体心包扩大吻合口11例;心内型7例为连接至冠状静脉窦,彻底剪除肺静脉开口前方的房间隔组织和冠状静脉窦顶壁,以人工材料再造房隔的同时扩大左房,1例为连接至右房顶,扩大房缺后心内补片纠治;心下型2例在心外右房后方纵切肺静脉共干后纵行吻合.结果 39例存活,临床症状消失,体格发育明显改善,无心功能异常表现.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8%.1例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跳骤停,1例为左心发育不良低心排.39例全部门诊随访,除1例二次手术外,无近中期吻合口狭窄,随访无死亡.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作为一个在正常双心室心脏中发生的孤立性畸形时,婴儿期是积极手术的理想时机,手术效果满意,预后好.
作者:彭帮田;张岩伟;艾峰;程兆云;范太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静脉连用左西孟旦对晚期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心肌重构和心脏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晚期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连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通过测定每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等的变化,比较用药前后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心肌重构的变化,以及对心脏生化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的影响.结果 左西孟旦静脉连用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及全身临床症状缓解,左室功能提升,SV、CI、LVEF均上升(P均<0.05),LVEDV及cTnI、BNP、MMP-9等的表达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下降(P均<0.05).结论 左西孟旦连续用药能显著改善晚期心衰患者的左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心肌重构的进展,并对心脏生化标志物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张松村;来丽萍;张永花;王卫东;李中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手术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鹤壁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行痔手术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照组实施传统外膜内扎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对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保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9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A组52例给予肿瘤局部切除,B组44例给予肿瘤大部分或完全切除;中高度风险42例,其中肿瘤局部切除22例(C组),肿瘤大部或全部切除20例(D组).术后定期随访,比较其1年、2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在1年、2年和5年的生存率为92.7%、83.8%和73.5%.B组为91.6%、81.9%、7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照Fletcher分级的高风险等级的患者,使用大部分或者完全切除较局部切除疗效更好(P<0.05).结论 GIST确诊率低,治疗GIST首选的方法是外科完全切除手术.
作者:苏宝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HBV-DNA转阴37例,占58.7%,观察组52例,占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HVV-DNA转阴率,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良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