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谷氨酰胺、膳食纤维经肠内营养支持对创伤危重患者的疗效观察

邓业旻

关键词:谷氨酰胺, 膳食纤维, 营养,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膳食纤维经肠内营养支持对创伤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创伤危重患者180例,根据术后给予营养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谷氨酰胺、膳食纤维.观察患者胃肠道的症状,及服用一段时间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后血液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糖(FBG)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膳食纤维对创伤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强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TS、TP和dUTPase在大肠癌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差异与5-Fu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探讨大肠癌、切缘正常组织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中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和dUTP焦磷酸酶(dUTPase)的表达情况;研究是否存在大肠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TS、TP和dUTPase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与5-氟尿嘧啶(5-r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TS、TP和dUTPase作为5-Fu化疗敏感性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中TS、TP和dUTPase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S和dUTPase的表达在表达水平、染色范围和染色深度三个方面均高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TP的表达均为高表达,无相关性;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耐药性不尽一致.结论 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TS和dUTP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转移灶本身的TS和dUTPase的表达水平选择化疗方案.

    作者:任建林;田林;赵素琴;梁建芳;郑绘霞;肖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期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患者评估、医生评估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3年随访,观察组X线有进展与无变化分别为55.71%、44.29%,对照组分别为54.29%、4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MMP-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贝那普利组和心肌梗死,每组各60只,比较4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全心重量/体质量、左室重量/体质量及血清MMP-2水平等.结果 卡托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全心重量/体质量、左室重量/体质量及血清MMP-2水平较心肌梗死组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卡托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全心重量/体质量、左室重量/体质量及血清MMP-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托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血清及心肌组织中MMP-2水平较心肌梗死组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减轻心室肥厚,延缓心室重构过程,相较于卡托普利改善作用无显著差别;而MMP-2参与到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

    作者:金卫东;韩明磊;刘艳宾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的比较

    目的 探讨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胸中胸段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50例.二野组采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联合Ivor-Lewis术,三野组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联合Akiyama术,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野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为950个,范围8 ~ 39个,观察淋巴结转移数目共86个;三野组在总淋巴结清扫数为1500个,范围16 ~ 62个,观察淋巴结转多数目共80个;淋巴结转移在二野组的发生率为48%,三野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纵隔加胃周淋巴结转移率为50%,三组为44%;二野组腹腔干淋巴结转移率为4%,三野组为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32%,三野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无法评估,三野组为42%.组间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淋巴结转移3.3个,三野组为2.8个,均以1~10个为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7.0个,三野组为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淋巴结转多度为10%,明显高于三野组(6%),二野组转移平度为20%,明显高于三野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时,需对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进行较好清扫,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预后可能更为理想,对颈部和纵隔的转移淋巴结可彻底清除,对于腹腔淋巴结,清扫颈部和纵隔转移淋巴结意义重大,可显著改善胸中段食管癌的预后.

    作者:闫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的一般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不伴恶性肿瘤的2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险因素分析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近期制动史、下肢静脉曲张史、近期手术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近期制动史、近期手术史者发生肺血栓栓塞明显增高(P<0.05);在实验室指标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结论 恶性消化道肿瘤因手术制动及肿瘤本身因素,易发生肺血栓栓塞,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作者:王慧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目的 回顾性总结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婴儿各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41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矫治术.心上型采用心上吻合27例,心内吻合3例,其中自体心包扩大吻合口11例;心内型7例为连接至冠状静脉窦,彻底剪除肺静脉开口前方的房间隔组织和冠状静脉窦顶壁,以人工材料再造房隔的同时扩大左房,1例为连接至右房顶,扩大房缺后心内补片纠治;心下型2例在心外右房后方纵切肺静脉共干后纵行吻合.结果 39例存活,临床症状消失,体格发育明显改善,无心功能异常表现.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8%.1例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跳骤停,1例为左心发育不良低心排.39例全部门诊随访,除1例二次手术外,无近中期吻合口狭窄,随访无死亡.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作为一个在正常双心室心脏中发生的孤立性畸形时,婴儿期是积极手术的理想时机,手术效果满意,预后好.

    作者:彭帮田;张岩伟;艾峰;程兆云;范太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探讨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方法以及初步应用.方法 运用七切面的顺序分段方法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6126例胎儿的心脏进行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筛查可以在胎儿出生之后进行随访,对比随访结果,再将12例高危患者的患病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及分析,超声筛查的102例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里有20例实行脐血或者羊水染色体的检查.结果 超声筛查出的10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出现结构异常的现象,误诊房间隔缺损2例,12例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含11个为筛查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染色体异常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程建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应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则联合使用自拟助孕种子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温持续时间、血清孕酮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该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妊娠率.

    作者:覃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阿奇霉素与单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阿奇霉素与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在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上皮化时间、疗效、复发率及嗜酸性粒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头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鼻内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皮化率[97.6% (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82.9% (34/41),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2.7% (38/4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 (31/41),P<0.05];观察组复发率[2.4%(1/41)]低于对照组[12.2%(5/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阿奇霉素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上皮化率,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冯娟;张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谷氨酰胺、膳食纤维经肠内营养支持对创伤危重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膳食纤维经肠内营养支持对创伤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创伤危重患者180例,根据术后给予营养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谷氨酰胺、膳食纤维.观察患者胃肠道的症状,及服用一段时间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后血液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糖(FBG)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膳食纤维对创伤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强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业旻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手术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手术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鹤壁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行痔手术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照组实施传统外膜内扎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对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保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颈部肿块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肿块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 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颈部肿块患者50例.对所有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实施对比.结果 50例患者中颈部肿块表现为神经源性肿瘤20例,出现颈部淋巴结结核10例,囊性淋巴管瘤10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对患者实施CT检查及MRI检查过程中,两种检测方法终均显示为囊性肿块及囊实性肿块的情况,真实情况为在患者颈部间隙之间分布.结论 两种方法在影像学上无明显差异,不能细致观察常出现混淆.对此,在对肿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够注重表面,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杨有万;刘佳;董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胃肠道间质肿瘤外科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9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A组52例给予肿瘤局部切除,B组44例给予肿瘤大部分或完全切除;中高度风险42例,其中肿瘤局部切除22例(C组),肿瘤大部或全部切除20例(D组).术后定期随访,比较其1年、2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在1年、2年和5年的生存率为92.7%、83.8%和73.5%.B组为91.6%、81.9%、7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照Fletcher分级的高风险等级的患者,使用大部分或者完全切除较局部切除疗效更好(P<0.05).结论 GIST确诊率低,治疗GIST首选的方法是外科完全切除手术.

    作者:苏宝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血浆CRP和PCT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 将206例细菌感染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两组共治疗7d.观察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哆音消失时间.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CRP和PCT.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3%,观察组为98.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血浆CRP和PCT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小儿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血浆CRP和PCT的表达.

    作者:彭冬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西峡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间继性蓝光照射.对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间继性蓝光照射疗法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缩短黄疸消退的时间,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潘玉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CT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T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调取医院5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传统诊断对比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结果为:20例(34.5%)患继发性肺结核疾病,10例(17.2%)患结核性胸膜炎疾病,15例(25.9%)患原发性肺结核疾病,13例(22.4%)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疾病.经确诊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9例(确症率9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例(确症率90%),原发性肺结核患者14例(确症率93.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确症率92.3%),其他4例(6.9%)属于误诊.结论 CT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黄爱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Ⅰb2~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Ⅰb2 ~Ⅱb期宫颈癌患者32例,局部肿瘤≥4 cm,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采用紫彬醇+卡铂化疗方案进行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结果 32例宫颈癌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后,症状缓解率97%,宫颈癌肿块消退率93%,化疗2个疗程后,2~3周顺利完成宫颈癌的根治手术,手术率98%.结论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且有很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23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防治方法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3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发生、妊娠终止方法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轻度肺动脉高压8例,中度9例,重度6例,出现心力衰竭14例,约占60.9%,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P<0.05);2例中期妊娠患者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引产,5例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中期妊娠患者剖宫取胎术,3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13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分娩.围生儿医源性引产7例,早产12例,足月产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7例,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4例,另19例心功能好转出院.结论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应早期诊断,准确风险评估,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强产前检查及监护措施,适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获得较好妊娠结局.

    作者:白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HBV-DNA转阴37例,占58.7%,观察组52例,占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HVV-DNA转阴率,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良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比检测宫颈癌患者、子宫肌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分析IL-6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3例子宫颈癌患者、43例子宫肌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分离得到血清,后用ELISA方法检测收集血清中IL-6的浓度,并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之间的相关性,后判断IL-6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低分化肿瘤患者血清中IL-6的浓度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患者(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分期较早的患者;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6每上升10 ng/ml,宫颈癌的直径平均增大0.902 mm;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每上升10 ng/ml,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升高30.3% (P <0.05).结论 IL-6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在宫颈癌患者血清的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肿瘤的相关特性如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均密切相关,从而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水平的检测可能会有助判断宫颈癌患者肿瘤特性、病情监测等过程中.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