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25例临床分析

王慧霞

关键词:恶性消化道肿瘤, 肺血栓栓塞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的一般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不伴恶性肿瘤的2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险因素分析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近期制动史、下肢静脉曲张史、近期手术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近期制动史、近期手术史者发生肺血栓栓塞明显增高(P<0.05);在实验室指标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结论 恶性消化道肿瘤因手术制动及肿瘤本身因素,易发生肺血栓栓塞,恶性消化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手指末梢离断再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指末梢离断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指末梢离断27例患者的手术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 27例患者手术后23例成活,坏死4例,其中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2例,二次手术给予祛除软组织,保留屈伸肌腱止点和远端指骨行腹部皮管,术后成活,保留了末梢指长度和部分功能.结论 手指末梢断指再植虽然困难较大,但成活率较高,应给予再植.

    作者:王锦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目的 回顾性总结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婴儿各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41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矫治术.心上型采用心上吻合27例,心内吻合3例,其中自体心包扩大吻合口11例;心内型7例为连接至冠状静脉窦,彻底剪除肺静脉开口前方的房间隔组织和冠状静脉窦顶壁,以人工材料再造房隔的同时扩大左房,1例为连接至右房顶,扩大房缺后心内补片纠治;心下型2例在心外右房后方纵切肺静脉共干后纵行吻合.结果 39例存活,临床症状消失,体格发育明显改善,无心功能异常表现.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8%.1例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跳骤停,1例为左心发育不良低心排.39例全部门诊随访,除1例二次手术外,无近中期吻合口狭窄,随访无死亡.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作为一个在正常双心室心脏中发生的孤立性畸形时,婴儿期是积极手术的理想时机,手术效果满意,预后好.

    作者:彭帮田;张岩伟;艾峰;程兆云;范太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

    目的 探讨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手术方式,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子宫脱垂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佳、术后恢复时间短,如配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丁贤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23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防治方法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3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发生、妊娠终止方法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轻度肺动脉高压8例,中度9例,重度6例,出现心力衰竭14例,约占60.9%,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P<0.05);2例中期妊娠患者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引产,5例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中期妊娠患者剖宫取胎术,3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13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分娩.围生儿医源性引产7例,早产12例,足月产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7例,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4例,另19例心功能好转出院.结论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应早期诊断,准确风险评估,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强产前检查及监护措施,适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获得较好妊娠结局.

    作者:白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静脉连用左西孟旦对晚期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心肌重构以及心脏生化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脉连用左西孟旦对晚期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心肌重构和心脏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晚期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连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通过测定每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等的变化,比较用药前后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心肌重构的变化,以及对心脏生化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的影响.结果 左西孟旦静脉连用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及全身临床症状缓解,左室功能提升,SV、CI、LVEF均上升(P均<0.05),LVEDV及cTnI、BNP、MMP-9等的表达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下降(P均<0.05).结论 左西孟旦连续用药能显著改善晚期心衰患者的左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心肌重构的进展,并对心脏生化标志物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张松村;来丽萍;张永花;王卫东;李中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通气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Pa02、PaC02和氧合指数(Pa02/Fi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比单纯COPD有更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倾向,单纯氧疗对上气道阻塞问题作用微弱.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降低C02潴留,减少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王丽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BE患者5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采用普通内镜模式及NBI模式观察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并进行清晰度评分;对普通内镜及NBI下所观察到的改变显著部位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BE主要表现为食管反流症状,但同时有约1/3患者无明显症状;NBI模式下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清晰度评分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BI指导下的靶向活检对BE的诊断及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绍岐;孟小芹;甘爱华;张晓慧;李春燕;林燕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TNF-α和IL-6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观察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TNF-α、IL-6含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两个指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瑜;邢丽菲;汪艾曼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经过彻底清创、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创面以皮辩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的方式修复,全部治愈.结论 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创面修复方式多以皮瓣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为主.

    作者:吴旭红;孙明亮;詹淑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治疗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儿治愈18例(100%);并发症5例(27.7%);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288±108)h,活血药物使用时间(45.3±41.3)h,呼吸机使用时间(24.3±8.2)h,钳夹主动脉时间(1.8±0.5)h,体外循环时间(2.4±0.5)h.结论 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要全面了解患儿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术后患儿的监护,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且能增加患儿术后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反应率、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4.9%、3.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刨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革联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显微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132例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132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32例140个脑动脉瘤全部行夹闭治疗,恢复良好76例,轻残27例,重残2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Hunt-Hess分级中Ⅰ~Ⅲ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Ⅳ、V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段.

    作者:纪德峰;纪芳;徐增良;周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减影CTA联合常规CT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减影CTA联合常规CTA诊断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规CTA及减影CTA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并对二者结合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减影CTA及常规CTA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CTA血管重建时间明显短于常规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减影CTA显示颅底动脉瘤及血管狭窄优于常规CTA(P <0.05).结论 减影CTA联合常规CTA能够有效显示动脉管壁及管腔情况,图像质量高,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余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小板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者38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且无慢血流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两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的浓度;进行血常规检验,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密度(PDW).比较两组GMP-140、PLT、MPV的水平,分析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GMP-140及MPV的相关性.结果 ①CSF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②CSF组GMP-140及MP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GMP-140及MPV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体积增大、聚集功能增强,提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处于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可以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光公;王丽霞;段红艳;李永强;黄彦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使用解剖型钢板的治疗,实验组使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骨折的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根据Sanders标准进行评定,对照组优13例,良5例;实验组优19例,良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中均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骺损伤早闭、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物无效等.结论 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使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固定度高、方便取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月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介素-18 (ILq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法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L-18B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清IL-18、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IL-18和IL-18BP、ALT和HBVDNA载量水平随着临床表现逐步加重逐步升高;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呈正相关(r=0.808,r=0.672,r =0.631,P均<0.01),IL-18BP水平与ALT、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717,r=0.683,P均<0.01).结论 IL-18和IL-18BP共同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且与肝脏炎症活动性、肝损害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期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患者评估、医生评估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3年随访,观察组X线有进展与无变化分别为55.71%、44.29%,对照组分别为54.29%、4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手术[1]已然成为了泌尿外科乃至整个外科学中的里程碑.自2000年被首次应用于泌尿外科以来,机器人手术平台因其三维视图及灵巧的机械手腕的绝对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等领域.随着更多应用程序的开发及其功能的不断强化,机器人手术平台迅猛发展,其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由于其学习曲线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及操作精度较高等诸多优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已成为了泌尿外科手术史上的一枝新起之秀.

    作者:李东升;魏金星;张雪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经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经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8个月,拍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提示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5.66%,JOA评分术后8个月为(14.75±1.3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丢失4个月为(1.09±0.17)mm,8个月为(1.15±1.2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颈椎活动度改善为(60.89±4.9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结论 经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显著减轻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无明显椎间高度丢失,是一种快捷、简便、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巩小明;马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CT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T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调取医院5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传统诊断对比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结果为:20例(34.5%)患继发性肺结核疾病,10例(17.2%)患结核性胸膜炎疾病,15例(25.9%)患原发性肺结核疾病,13例(22.4%)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疾病.经确诊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9例(确症率9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例(确症率90%),原发性肺结核患者14例(确症率93.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确症率92.3%),其他4例(6.9%)属于误诊.结论 CT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黄爱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