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晶;杨珺超;夏永良;汪潞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通过天地、自然、气候、物候等周期性变化,阐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疫病的防治具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体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被人们重视,尤其是SARS、禽流感等疫情后,五运六气理论在疫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气候与疫病发病的关系被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相继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
作者:曹雷;苏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肺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肺与气的关系尤为密切,《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肺主一身之气”。《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中云:“气虚者,肺虚也。”宋建平等[1]研究表明,肺气虚为肺纤维化基本的证型,肺纤维化的形成与肺气虚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肺气虚时机体所呈现出的变化,将肺纤维化分为早期、慢性迁延期及晚期三期,并论述了肺气虚在肺纤维化各期的形成中的相关性。
作者:胡晶晶;杨珺超;夏永良;汪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DWI及常规MRI检查阳性结果的异同。结果:4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DWI序列上都发现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8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5例患者T1WI未见异常,仅在FLAIR和T2WI上呈略高信号;13例患者临床有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又出现DWI高信号。结论:DWI检查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
作者:吴永新;王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气虚证患者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与CHD心气虚证发病的相关性,以揭示CHD心气虚证发病的机制。方法:选取年龄40岁~75岁的CHD心气虚证患者30例,非心气虚证患者30例,另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技术测定各组血浆cAMP含量。结果:CHD心气虚证患者组的血浆cAMP水平较CHD非心气虚证组、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CHD非心气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cA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含量升高与CHD心气虚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提示血浆cAMP水平升高是CHD心气虚证发病的微观机制之一。
作者:蔚青;李晓璇;马月香;孔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解郁方”的不同频率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探讨抑郁症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针刺干预组(设3组,分别编号C组、D组、E组)5组,每组8只。除A组外,其他各组动物接受21 d各种不同的应激,造模的同时分别对针刺干预组进行不同频率电针干预。21 d后测定5组血清中BDNF和CRH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BDNF含量均降低,CRH含量均升高,表明造模成功;与B组比较,C、D、E组BDNF含量升高,CRH含量降低;D、E组与C组BDNF及CRH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频率2 Hz效果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有关。
作者:王敏丹;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以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为技术平台,获取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系统常见病临床诊疗数据,以数据挖掘分析平台为工具,构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方法学。方法:以名老中医脾胃病临床病案为原始资料,运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全面、动态地采集临床信息,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总结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脾胃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经验。结果:采集127位名老中医、1457例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建立结构化名老中医脾胃病病例数据仓库,形成了3个病种名老中医专家经验总结报告。结论:确定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方法,即利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对临床病历数据化,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平台进行分析挖掘,形成知识库,在临床上进行应用验证,将证明有效的经验形成治疗方案及治疗理论来指导临床,并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健;任剑锋;刘竺华;陈国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69只眼)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34只眼)和治疗组23例(36只眼)。观察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底的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及Amsle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是视力明显改善。结论: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病机入手,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利用。
作者:姚杰;李上;郭承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吸引高质量的优秀稿件,提高本刊学术质量,更好地为作者服务,本刊从2014年起开辟稿件审稿、刊发绿色通道,具体如下。1.对于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形成的科研论文,经审查录用后,将通过本刊绿色通道优先出版并4个月内见刊。2.对于国家级和国际科技合作资助项目形成的科研论文,经审查录用后,将通过本刊绿色通道优先出版并3个月内见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传统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链锁性地写在古汉语里,由此转换一个新的眼光和视野,我们能揭示出像为什么没有基于“以毒攻毒”的学说及法则产生出“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现代免疫学这样的药物与科学的原因吗?
作者:曲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口服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4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静;徐向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血清药理学是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1984年第一届和汉医学会上首次提出[1],指在动物经口服给药一段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为科学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2]。1997年以王喜军为代表的科学研究者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与理论方法引入中国医药研究领域,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的研究随之开展起来。血清药理学较中药直接作用于体外实验的传统方法更符合中药在体内代谢的实际情况,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故在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3]。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神经、心血管、呼吸、免疫、消化、生殖、泌尿、骨骼系统以及在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4]。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黄丽华;孙国章;李凤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采用甘芍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月经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芳芳;李兆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和参麦注射液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制备SIRS大鼠动物模型。造模1 h后,针刺治疗组针刺足三里,留针5 min;生理盐水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0 g;参麦注射液组足三里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0.1 mL/100 g,以后每24 h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5 d后,予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测量血清生化指标(ALT、AST和CREA)和炎症因子(IL-6和IL-8)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针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CREA、ALT、AST、IL-6及IL-8水平升高(P<0.05);与针刺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CREA、ALT、AST、IL-6及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显著抑制SIR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表达,显著改善大鼠肝肾功能,发挥了抗SIRS的作用。
作者:任大为;傅天啸;兰菲;傅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治疗的42例Lisfranc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配合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足部功能疗效优良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继斌;赵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6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取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给予一次切开挂线术。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一次性痊愈10例(77.0%),治疗组一次性痊愈12例(92.3%),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保护肛门自制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该术式是一种肛门功能保护好、疗效满意的保留括约肌治疗肛瘘的新方法。
作者:陈伟伟;谷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问诊是中医临床诊查病情的重要活动,是中医四诊的首要环节。通过问诊医生能够获得临诊当时所不能感知到的病情,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患者自觉症状、宿疾、体质及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从而为分析病情、判定病位、掌握病性、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内经》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金匮要略》(《金匮》)为我国现存早的诊治杂病的专书,书中对脉象的论述甚为详实,故世人常说“时病重苔,杂病重脉”,但仲景并未忽略问诊在诊治杂病中的重要作用,兹就全书中涉及的问诊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浅析。
作者:张世霞;李聚林;穆俊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源流论》充分反映了徐灵胎的医学建树和学术思想,集中其毕生治医心得,为徐灵胎之力作,其中“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篇,在治病原则上阐明了“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体现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位确定的重要性。在其所著《洄溪医案》89案例中,有十余例着重强调用药施治前应当先确定病位所在,体现了徐灵胎非常重视治病必究病根之在,对后世医家进行疾病的诊疗施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亚兰;鲍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导致肠壁缺血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1]。轻者表现为可逆性肠绞痛或局灶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则会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死[2]。1963年Boley首次提出该病具有肠缺血损伤的可逆性,1966年Marston将其命名为“IC”。缺血性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及现代诊疗手段的发展,特别是内镜及血管介入技术的普及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完善,表现为胃肠道缺血性损伤的缺血性肠炎逐步受到重视。本文就缺血性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辛凯明;任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左归丸胚胎期干预能否对妊娠糖尿病(GDM)大鼠子代高糖高脂饮食诱发的糖耐量减低(IGT)起到预防作用。方法:育龄雌性SD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妊娠糖尿组、胰岛素组、左归丸组、联合干预组。受孕当日妊娠糖尿病组和3个干预组按45 mg/kg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复制妊娠糖尿病模型。并于孕4 d~19 d给药干预(左归丸10 g/kg灌胃,胰岛素20 IU/kg皮下注射)。孕鼠产子后,每窝取1只雄鼠,组成新组,组别不变。母乳喂养3 w,普通生长饲料喂养2 w,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子鼠均于6 w龄开始高糖高脂饮食。10 w后葡萄糖干化学法测各组子鼠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P2hG),全自动生化仪测血脂,酶联免疫法测脂联素浓度,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结果:15 w龄末,模型组子鼠发生IG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糖尿病组TC、TG显著升高,HDL-C、APN显著降低,药物干预组可以改善相关指标,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用药物组。结论:糖尿病大鼠妊娠期予补肾阴方左归丸干预能够有预防高糖高脂饮食引发子代成年大鼠发生IGT。
作者:王悦尧;王永辉;许凯霞;柴智;李艳彦;周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alis L.),味辛性温,原产于地中海一带国家,为唇形科灌木,高度可达2 m,其叶子常常在枝上丛生,有极短的柄或无柄,呈线形,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引种至我国,并培育成功,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迷迭香除具有观赏价值外,更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现已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食品添加和医药保健等领域[1]。现代研究表明,迷迭香中主要的有效部位有两个:一个是精油,即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单萜、倍半萜等萜类成分;另一个是抗氧化剂成分,即非挥发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酚、熊果酸、迷迭香酸)等成分[2-4]。其中,迷迭香精油多存在于迷迭香叶及梗中,有明显的抑菌、抗氧化、缓解胃痉挛、胃胀、促进肠部运动、增强食欲、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其抗痤疮作用以丙酸杆菌较强,还能够通过抑制细菌繁殖而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5]。目前,迷迭香精油提取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吸附法、压榨法、超声波提取法、瞬间降压法、酶法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6-9]。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迷迭香精油,本研究将其提取方法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王秀环;孙伟卫;季新燕;冯前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