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

季艳玲;费萍;张守荣

关键词:老年骨折, 临床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体会.方法 对197例老年骨折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结果 192例(97.46%)老年骨折患者经住院治疗、精心护理后取得满意效果顺利出院.结论 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特点,加强临床整体护理,能够调动老年骨折患者战胜疾病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冠心病搭桥术后氧合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观察危重冠心痛体外循环术后血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早期无创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31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监测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段血氧指数的变化趋势,对低氧血症患者无创上机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撤离呼吸机后血氧指数短暂升高,然后渐呈下降趋势,于12 ~48 h为无创上机高峰期,48 h后血氧进入稳定期.结论 危重冠心病患者撤离呼吸机后血氧指数呈下降趋势,能指导临床早期无创干预治疗.

    作者:赵健;程兆云;权晓强;赵子牛;赵小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静脉置管在胸外科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39例胸外手术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药物.结果 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145例,发生血栓性阻塞3例;PICC置管94例,发生血栓性阻塞6例.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施行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护血管,给患者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补液通路,减少反复穿刺输液的痛苦,防止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的损伤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殊;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平坦型结直肠腺瘤黏膜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腺瘤(C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35例CRA行EMR治疗患者的资料,选择直径≥10 mm的平坦型腺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及内镜和病理特征,统计病灶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1±12)岁,35例患者中发现38个病灶,病变平均(18±8)mm,病变多数位于盲肠/升结肠(44.7%,17/38).整块切除术占60.5%,病变直径>20mm的病灶具有较高的分片切除率(P<0.01)和切除后病灶残留率(P<0.05).内镜下完整切除率达到92.1%.组织学分类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多数(78.9%),并发症发生率为5.7%,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17.2%(5/29).结论 EMR治疗平坦型CRA是有效和安全的.病变>20mm分片切除术,虽没有导致较高的复发率,但病灶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整块切除高,术前应做认真细致的评估.

    作者:段淑芬;高扬;范兆红;于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与常规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仅能够提高糖尿病疗效,也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纳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脓毒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将22例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痰热清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7d,采用血细胞计数仪F-820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WBC计数和CRP,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II)评分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CRP水平及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WBC计数和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与常规组相比,痰热清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痰热清组较常规组APACHEII评分下降及ICU住院时间缩短更为显著(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降低脓毒症患儿的炎症反应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及缩短ICU住院时间,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作者:韩秀明;孙德胜;王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煤工尘肺并发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晋煤集团煤工尘肺(CWP)患者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尘肺病患者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阐明尘肺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与其接尘时间、年龄、肥胖、吸烟、肺功能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 CWP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有吸烟、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增高、体质量指数、肺功能下降.结论 煤工尘肺病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雪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空心螺钉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县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6例Jones骨折不愈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2例.结论 空心螺钉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固定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Jones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国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56例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整体护理到位,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的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和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测定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25和VEG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肿瘤平均直径从化疗前的(5.2±1.3)cm缩小为化疗后的(2.5±0.7)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2,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VEGF在化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肿瘤体积,改善预后.

    作者:武庆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变化及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3]水平的变化,以及25-(OH) D3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87例男性T2DM患者为病例组,均行腰椎及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90名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 D3水平及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比较两组25-(OH) D3的水平以及25-(OH) D3与男性病例组BMD的相关性.结果 ①病例组25-(OH) D3水平为(10±4)ng/ml,对照组为(12±4)ng/ml,T2DM组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病例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25-(OH) D3为(10±3)ng/ml,无OP患者为(9±4)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OH) D3水平明显降低,25-(OH) D3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爱霞;詹志伟;李全民;赵保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2011-2012年313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谱的改变.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2年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多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来源于痰及咽拭子,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2011年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2年其耐药率大部分超过5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数量日趋增多,其耐药率逐年增高,耐药种类亦显著上升.

    作者:曹美华;于水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软件诊断6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24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36例.结论 SCTA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动脉瘤及身体素质较差、手术评估风险较大的需要了解脑血管情况的患者的首选.SCTA可以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高身体条件一般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作者:魏全杰;李小燕;井志强;蔡林波;牛建西;卫亚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3207例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更好的开展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7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和相应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3207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组织来源主要为甲状腺、乳腺、卵巢、宫颈等,确诊3105例(96.82%),误诊6例(0.19%),其中假阳性1例(0.031%),假阴性5例(0.16%),延迟诊断100例(3.12%).结论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术中组织定性、决定手术方式及切缘情况、快速冷冻切片的质量、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军红;程蔚蔚;魏素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A-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5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CTLA-4 mRNA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3.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1b基因型患者CTLA-4 mRNA水平较2a基因型分别升高3.8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 ULN组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 ULN组患者CTLA-4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ALT<3 ULN和AST<3 ULN组(P =0.026 <0.05).结论 HCV感染者机体处于一定的免疫耐受状态,HCV 1b基因型的患者机体处于较强的免疫耐受状态,T细胞反应性较低.CTLA-4表达水平降低可以启动炎症反应并加重慢性丙肝者肝细胞损伤.CTLA-4可能在HC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康谊;曾艳丽;张晓菊;尚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尿路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尿路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更具系统性、规范性、时效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围术期护理路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按照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术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干预后比对照组干预后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有87.50%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对照组为5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期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并有利于良好护惠关系的建立.

    作者:董和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口服茶碱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吸入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2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情稳定后2周进入观察期,两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0.2g,2次/d.试验组加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吸入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回顾记录上1年及治疗后1年内急性发作及相关情况,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6 min行走距离及肺功能检查等,记录两组患者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82例中9例退出,1例死亡;对照组80例中7例退出,6例死亡.试验组72例与对照组67例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6 min行走距离明显延长,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年时试验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改善,对照组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茶碱基础上加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翠花;张颖;王新安;欧阳修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梯形仿生骨植入手术治疗颈椎病52例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时仿生骨植入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52例颈椎后路双开门、梯形、纳艾康仿生骨植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法、左右手10 s握力实验、左右手平均握力实验及颈椎前凸度数等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得到改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4.4±9.2)%.左右手10 s握力、左右手平均握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前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颈部轴性疼痛VAS评分(2.1±1.1)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结论 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成形术中应用纳米骨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作者:范富有;杨勇;卢中道;孙宜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护理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35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患肢血运恢复、功能良好,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围术期内,术前全面认真的评估、及时的抢救,术中细致的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指导等护理措施,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良英;陈仙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瘫及可疑脑瘫高危新生儿均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 经过约18个月的康复治疗和追踪观察,46例治疗前明确诊断脑瘫的患儿,65.8%治愈,19.2%临界正常,15.0%异常.可疑脑瘫早期的74例高危新生儿,除7例失访外,67例全部成为正常儿.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率.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唐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