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M真菌和施P量对黄芩生长、养分吸收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贺学礼;马丽;王平;赵丽莉

关键词:AM真菌, 施P量, 生长量, 营养元素, 黄芩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P条件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黄芩Scuteliaria baiealensis生长、养分吸收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黄芩根系侵染率,增加黄芩干重、全磷(P)、黄芩苷、地下部全氮(N)含量,促进黄芩根系对钾(K)、钙(Ca)、镁(Mg)、铁(Fe)、锌(Zn)元素的吸收;降低了地上全N含量及氮磷比(N/P),抑制了黄芩根系对锰(Mn)、铜(Cu)元素的吸收和分配.AM真菌接种效应因施P量不同而变化,施P量为0.12~0.18 g·kg-1时接种效果好.结论:接种AM真菌和施P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适宜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能够显著提高黄芩产量和质量,提高P肥利用率,减少P肥施用量.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PEG胁迫对黄芩黄酮类有效成分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PEG胁迫对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并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黄芩悬浮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随PEG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10% PEG胁迫黄芩悬浮细胞可以模拟干旱条件,提高悬浮细胞PAL基因表达量且会促进黄芩素的积累.20% PEG胁迫提高了UBGAT基因的表达量,但同时APX酶活性的提高抑制了黄芩素参与清除活性氧,导致了黄芩素向黄芩苷的转化.

    作者:杨兆春;袁媛;陈敏;帅凌飞;肖倩;林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健片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运动功能以及脑组织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和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用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h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9g·kg-1,其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周.用前肢放置检测法评定运动功能;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脑组织trk-B和Nogo-A的表达,并测定染色平均灰度.结果:药物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 86.34±5.48)明显高于模型组(62.26±14.87),P<0.01;trk-B表达药物组(95.98±3.55)较模型组明显增强(110.10±6.82),P<0.01;而Nogo-A药物组(131.09±8.99)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121.36±11.06),P<0.01.结论:复健片可显著增强trk-B并抑制Nogo-A的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周永红;胡怀强;张玉杰;王新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开花对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及单糖组成的影响

    目的:揭示开花对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及单糖组成的影响,为优质铁皮石斛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铁皮石斛开花前样品、开花结束时经人工摘除花蕾与未摘花蕾的样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多糖质量分数,柱前衍生HPLC检测多糖中的单糖组分.结果:摘花蕾样品与未摘花蕾样品比较,总多糖及多糖中的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绝对量分别高30.35%,26.44%,20.78%,57.80%,木糖,阿拉伯糖分别低28.33%,24.37%,半乳糖差异不显著.结论:开花显著消耗铁皮石斛药材中的多糖及多糖中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的量,而开花过程可能有利于木糖、阿拉伯糖积累.

    作者:金小丽;苑鹤;斯金平;张至诚;俞巧仙;汪玲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葛根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葛根素(PUE)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葛根素高、中、低剂量(1.5×104,1.5×10-4,1.5×10-5 mol·L-1)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加药组与正常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葛根素可使Caspase-9的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升高,葛根素对PASMC的诱导作用还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葛根素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PASMC凋亡.

    作者:张晓丹;赵凤华;张秀梅;盛洁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淫羊藿苷与染料木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及矿化成熟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淫羊藿苷( icariin,I)与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增殖与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药理活性的强弱.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培养子含10% FBS的MEM培养液中,3d后首次换液,铺满90%皿底后传代培养;I与G的作用终浓度为1×10-5 mol·L-1,增殖分析采用96孔板,MTT法分析;分化成熟分析采用24孔板,于成骨性诱导培养第3,6,9,12天分别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第12天进行ALP组织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和钙化结节计数;于成骨性诱导培养0,6,12,24,48,72 h提取总RNA,Real-time RT-PCR法检测Runx-2,bFGF,IGF-I,Osterix( OSX)等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为1×10-5 mol·L-1的I与G均不促进ROB的增殖,均能显著提高细胞ALP活性、增加钙含量、促进骨钙素分泌,并增加钙化结节数量;同时上调Runx-2,bFGF,IGF-I和Osterix等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在成骨细胞水平上I促进ROB矿化成熟的药理学活性明显强于G的活性.结论:1×10-5 mol·L-1的I与G均能促进ROB矿化成熟,均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但在成骨细胞水平上I促进ROB矿化成熟的药理学活性显著强于G.

    作者:明磊国;陈克明;葛宝丰;马慧萍;周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气质联用法对黄精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目的:研究炮制对黄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气质联用法(SD-GC-MS)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P&T-TD-CC-MS)分别对黄精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SD-GC-MS鉴定出黄精挥发性成分51种,P&T-TD-GC-MS鉴定出11种化合物.炮制后黄精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从黄精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的角度,为进一步探讨黄精炮制的减毒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进;岳永德;汤锋;陶吴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蟾衣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对源于蟾蜍的新资源蟾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蟾衣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蟾衣粗粉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结合结晶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95%乙醇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蟾衣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胆甾烯酯(1),胆甾醇(2),5α,8α-epidioxycholesta-6-en-3β-ol(3),胆甾-5-烯-3β,7β-二醇(4),胆甾-7-烯-3β,5α,6β-三醇(5),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6),△4,5(E),△9,10(Z)-鞘胺醇-正十五碳酸酰胺(7)和蟾蜍噻咛(8);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蟾衣95%乙醇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对试验的细胞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蟾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和蟾蜍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高慧敏;吴喜燕;李宗云;游云;张毅;王智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工冬虫夏草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虫草菌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虫草菌液组、强的松组、虫草菌液联合强的松组(联合组).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模型,次日起分别给药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第28天处死动物,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Ashcroft纤维化评分,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上清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虫草菌液、强的松组能够降低肺组织纤维化评分,减少肺组织胶原沉积、HYP含量,下调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降低BLAF中TGF-的含量;联合组分别与虫草菌液组、强的松组比较,能够进一步减少肺纤维化评分、胶原面积、HYP含量,进一步下调CTGF蛋白、TGF-蛋白表达.结论:虫草菌液、强的松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且虫草菌液联合强的松能产生协同治疗效果.

    作者:许惠娟;李时悦;林云恩;刘蓉;顾莹莹;廖东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AM真菌和施P量对黄芩生长、养分吸收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施P条件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黄芩Scuteliaria baiealensis生长、养分吸收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黄芩根系侵染率,增加黄芩干重、全磷(P)、黄芩苷、地下部全氮(N)含量,促进黄芩根系对钾(K)、钙(Ca)、镁(Mg)、铁(Fe)、锌(Zn)元素的吸收;降低了地上全N含量及氮磷比(N/P),抑制了黄芩根系对锰(Mn)、铜(Cu)元素的吸收和分配.AM真菌接种效应因施P量不同而变化,施P量为0.12~0.18 g·kg-1时接种效果好.结论:接种AM真菌和施P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适宜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能够显著提高黄芩产量和质量,提高P肥利用率,减少P肥施用量.

    作者:贺学礼;马丽;王平;赵丽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

    为了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治疗方案优化,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如何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对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方法学保证和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的研究工具.

    作者:孙蓉;张亚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HPCE-DAD同时测定地耳草中6种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CE-DAD)同时测定地耳草中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槲皮苷、山柰酚及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以40 mmol·L-1硼砂缓冲液(pH 8.62)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 ×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25 kV,检测波长为206nm,毛细管温度为25℃,压力进样为5 kPa,8 s.结果:6种黄酮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 3);加样回收率为98.8% ~10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较好,可用于地耳草药材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作者:韩乐;刘训红;吴启南;李俊松;蔡宝昌;王丽娟;傅兴圣;陆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溪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萃取,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学技术(1D和2D NMR.MS,IR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ent -1α,7α,14β,20-tetrahydroxy-11,16-kauradien- 15 -one(1),kamebakaurin(2),dihydrokamebakaurin(3),rabdoinflexin A (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郑琴;崔炯谟;傅宏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三金片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三金片对女性再发性尿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揭示该药防治尿感的免疫学药理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的方法,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予常规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服三金片,在尿菌转阴后,治疗组予三金片维持治疗3个月;对照组予相应低剂量抗生素维持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2组自起始治疗至尿菌培养转阴时所用治疗时间以及分别在停药3个月后2组尿感的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外周血CD3+,CD4+T细胞以及CD4+/CD8+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自起始治疗至尿菌培养转阴时所用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短(P<0.01);2组在分别停药3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尿感再发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三金片能通过改善女性再发性尿感患者细胞免疫水平,而达到缩短疗程、降低再发率等疗效.

    作者:殷敏;张慧;徐新春;陈以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三角叶凤毛菊中类异戊二烯和苯丙素类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菊科药用植物三角叶凤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色谱、凝胶分子筛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角叶凤毛菊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R,6R,7E)-3-hydroxy-4,7 -megastigmadien-9 -one(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 (2),3 -h ydroxy-β-damascone(3),S-(+)-dehydrovomifoliol(4),megastigman-5 -ene-3β,9R-diol(5),coniferaldehyde(6),β-hydroxypropiovanillone (7),3-hydroxy-1- (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8),dihydrosyringenin(9),4-[(1S)-3-hydroxy-1-methoxypropyl]-2,6-dimenthoxyphenol( 10).结论: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火强;闫美娜;朴香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雷公藤甲素诱发大鼠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脏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对2个实验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2 mg· kg-1的雷公藤甲素,对照组大鼠则给予相当量的空白对照液.注射后48 h将所有大鼠处死,采集心脏血液并取出双侧肾脏,检测血清尿素氮(BUN)与肌酐(Cr)含量,观察HE染色切片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肾组织内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雷公藤甲素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鼠肾脏造成严重损伤,剂量越大越显著;经雷公藤甲素处理后,肾组织中SOD与GSH-Px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则明显升高,且均与肾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肾脏是雷公藤甲素急性毒性作用重要的靶器官,氧化应激在雷公藤甲素对肾脏造成的毒性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杨帆;卓荦;李上勋;孙婷怡;白英杰;刘良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川芎(芎菊)的本草源流考

    目的:通过本草文献,梳清芎藭的本草源流.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古代芎藭有东西两大产地,西部芎菊从唐代开始由于栽培分化出川芎、西芎,芎藭的原植物早为藁本Ligusticum sinense,西芎实为L.sinense的栽培品,川芎L.chuanxiong很可能为L.sinense在长期栽培下形成的园艺品种.结论:西芎古代作为芎藭使用,近代则归属于中药藁本,因此,需要通过现代研究搞清L.chuanxiong与L.sinense关系,确立L.sinense的中药归属.

    作者:单锋;郝近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醒脑静微乳的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研究醒脑静微乳体外释放的特性,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GC测定龙脑含量,以透析法研究醒脑静微乳的体外释放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微乳中水溶性成分栀子苷2h内基本释放完全,释放符合Weibell方程,脂溶性成分龙脑释放符合一级方程.结论:微乳中不同性质的药物成分释放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各成分分布于微乳的不同相中.

    作者:王珊;杜守颖;陆洋;陈晓兰;宋逍;李冬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归脾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对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归脾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以及归脾汤单独干预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依从性,评估中医特色睡眠卫生宣教在亚健康失眠干预中的作用.方法:研究设计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07例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受试者,随机分成归脾汤结合睡眠卫生宣教组(A组)52例和单纯归脾汤治疗组(B组)55例,比较2组有效率、PSQI评分、CGI评分、WHOQOL-BREF评分以及安全性.结果:2组有效率均为79.58%,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分别为(11.80±2.08)分和(6.78±2.84)分,B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分别为(11.61±2.00)分和(6.73±2.27)分,2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CGI评分、WHOQOL广BREF评分也有改善(P<0.01);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点与处理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停药2周后与疗程结束时CGI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归脾汤联合睡眠卫生宣教与单独归脾汤对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的干预均有显著效果,且依从性及安全性高.归脾汤联合睡眠卫生宣教并未显示出比单独归脾汤治疗更好的效果.

    作者:叶人;袁拯忠;戴春秀;李伟;宋秀华;程志清;胡万华;林燕;王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微渗析技术研究葛根素滴眼液麻醉家兔眼内药动学

    目的:建立微渗析实验模型,并对葛根素在麻醉家兔眼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手术将微渗析探针植入麻醉家兔的眼前房室内,待灌流平衡之后眼部给予1%葛根素滴眼液100 μL,于不同时间收集渗析液,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水溶液( 30: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9 nm.结果:给予自制葛根素滴眼液后,其能够迅速吸收进入眼前房室中,在1h达到峰浓度,Cmax为(2.52±0.31) mg·L-1,然后渐渐降低,但在消除阶段3.5h左右出现另外1个较低的峰浓度.可能是由于葛根素抑制了房水的生成,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t)为(5.04±0.21)mg·h·L-1,半衰期( t1/2)为(0.38±0.13)h.结论:采用微渗析技术,能够用于测定葛根素眼部的药物动力学,并且为葛根素滴眼液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药动学参数.

    作者:姚晨;周绣棣;曲涛;位冬昱;慕宏杰;梁荣才;王爱萍;孙考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板蓝根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板蓝根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方法:板蓝根水提醇沉后经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多糖;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各均一多糖的纯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经UV,IR,NMR,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法研究各多糖的化学结构,MTT法检测各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分离纯化得到板蓝根多糖A,B,C,D,E,各多糖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 000 kDa,1 757.1,1 342.7,955.6,11.7 kDa.板蓝根多糖A主要由阿拉伯糖组成,多糖E的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多糖B,C,D均由葡萄糖组成.多糖A,B,C,D,E主要为α糖苷键.多糖A~E中存在1→2,1 →3,1→4,1→6多种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板蓝根多糖C,D,E,对巨噬细胞的刺激增殖指数(SI)分别为5.31,4.76,5.17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促进作用.结论:板蓝根多糖A~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分支多糖.

    作者:何立巍;李祥;王洪兰;陈建伟;孙东东;王明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