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军;张鑫;耿秀莲;封占民
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治疗小儿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5例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患儿应用夫西地酸治疗,并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的分析.结果 本组75例,总有效率84.0%,细菌清除率为8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结论 夫西地酸治疗小儿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疗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使用安全.
作者:王有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8(IL-18)、PCT浓度来评价血必净的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6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纽(19例)和干预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干预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干预组又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例,400 ml/d)、中等剂量组(14例,200 ml/d)、低剂量组(20例,100 ml/d);用药前及用药后3、7、14 d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检测静脉血浆中IL-18、PCT浓度;应用SPSS15.0统计其治疗前后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血浆中IL-18、PCT均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相同时间点相比,干预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IL-18、PCT及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与高等剂量纽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IL-18、PCT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 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缩短脓毒症患者病程,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马宁;孙荣青;熊申明;杨宏富;李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理想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以理想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尿酸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而显著低于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而显著低于高血压组.血压与尿酸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王一军;李琴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评估、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145例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32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例因盆腔粘连、子宫腺肌瘤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 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75 ml,术后3d内高体温37.6℃,住院时间4~5d,是一种安全有效保留器官的手术.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有效并能保留患者子宫.
作者:潘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α-硫辛酸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α-硫辛酸组(L组),每组15例.L组于体外循环(CPB)前静脉注入α-硫辛酸50 mg/kg,术后1~5d均静脉滴注α-硫辛酸50 mg/kg;C组静脉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5)、术后第7天(T7)测定血清尿素氯(BUN)、血清肌酐(Cr)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β2-MG、Cr及BUN于术后T1、T3均高于T0;相同时间点L组明显低于C组.结论 围术期应用α-硫辛酸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梁卫东;尹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对59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年龄早、症状重、多发性梗死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易于复发.
作者:杜晋花;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胰岛素给药途径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4例初诊T2DM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各42例.观察治疗后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泵停用后胰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CSⅡ组与MSⅡ组相比较血糖更加容易平稳,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并且部分患者停泵后胰岛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T2DM疗效安全有效,适宜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姜丽燕;郑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浅表淋巴结诊断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意大利一次性全自动活检枪经超声引导对110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对取出的组织条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110例中,106例取材满意,穿刺获得组织学诊断率96.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浅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定位引导实时准确,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对临床诊断有确切价值.
作者:李新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惠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和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加用红花,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贺淑静;宋素彩;王萱;曹俊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黏稠度、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AMI患者(AMI组)和12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血中DD、hs-CRP、血液黏稠度、血管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AMI组DD、hs-CRP、血液黏稠度、血管内皮功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清中DD、血液黏稠度、hs-CRP、血管内皮功能,对AMI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家军;张鑫;耿秀莲;封占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降压药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抗焦虑药物+常规降压药)与对照组(安慰剂+常规降压药)各54例,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测定并随访8周.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下降的幅度,降压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2周后至结束时血压下降的幅度及降压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了;治疗结束,实验组HAMA(9.1±2.0)分、HAMD( 10.6±3.5)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药物(黛力新)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降压药的疗效及有效率,同时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李正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9例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9例ADR中,21~60岁成人较多,占80.46%;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56.39%,导致不良反应的以抗菌药物居多,占48.87%,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常见,占28.82%.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与 ADR 知识宣传,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志军;余海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次/d,1.0g/次;治疗纽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次/d,1.0g/次,联合利多卡因1g、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治疗12周,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肠镜肠黏膜表现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 (33/35),显效率为65.71% (23/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 (25/35),显效率为45.71% (16/3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5-ASA联合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华歌;李良臣;任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单用和联用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人工流产术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注射利多卡因40 mg后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B组: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后30 s内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手术中根据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每次30 ~ 50 mg.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毕等待苏醒时间、注射痛、术中体动次数和程度、丙泊酚用量、需追加丙泊酚的例数、术毕镇痛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等.结果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A组(P<0.01),B组需追加丙泊酚的例数少于A组(P<0.05),B组术毕的等待苏醒时间比A组短(P<0.01),B组的注射痛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人工流产术时,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佳.
作者:张子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南阳地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难活性肾病综合征忠儿33例,将病理分型与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33例患儿中单纯性肾病10例,肾炎性肾病23例,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39.1%,微小病变肾小球病(MCD)占17.4%,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及IgA肾病各占13.0%,膜增殖性紧肾小球肾炎及膜性肾痛(MN)各占8.7%.1例FSGS患儿及1例 MN 患儿要求转院失访,31例患儿明确病理类型后给予相应方案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难治性肾病患儿应适当早期行肾脏穿刺病理活检.南阳地区难治性肾病患儿病理类型以MsPGN及 MCD 为常见,首选应用强的松2mg/( kg·d)+环磷酰胺8~12mg/(kg·d),连用2d,共6~8次方案治疗.
作者:赵丽丽;陈九军;丁显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5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克拉霉素片剂250 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术前术后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及鼻窦CT扫描结果,量化评估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结果 2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5.20±2.50)分,克拉霉素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为(3.28±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前鼻窦CT发现19例为双侧鼻窦炎症,按侧进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共有44侧.治疗前后轻微炎症组和轻度炎症组与中度炎症组和重度炎症组的例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为(8.16±4.26)分,治疗后为(5.44±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樊生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结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诊断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7例疑似早期宫外孕的患者测定血HCG,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测量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均经腹腔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比较联合方法对宫外孕早期诊断的符合率和超声表现检出率.结果 167例中早期未破裂型50例(29.94%),早期流产型60例(35.92%),已破裂型53例(31.73%),漏误诊4例(2.45%),诊断符合率为97.60%.结论 经阴经腹结合CDFI能准确迅速地取得宫外孕的证据,并结合血HCG进行生化学检查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较好手段,可减少较小病灶的漏诊.
作者:李培玉;李欣欣;劳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克氏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Lyscholm膝关节评分对行克氏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与可吸收螺钉固定的两种术式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ysholm膝关节评分:克氏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组由术前的(41±13)分增加至术后(93±5)分;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7±14)分增加至术后(82±5)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克氏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在Lyscholm膝关节评分上优于可吸收螺钉固定,且手术时间短,对关节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及整体的功能恢复令人满意.
作者:候江伟;辛若冰;李广贤;许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福辛普利单用及与辛伐他汀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福辛普利组30例,给予福辛普利10mg,口服,1次/d;联合用药组30例,给予辛伐他汀与福辛普利,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福辛普利用法同前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血压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UAER与尿蛋白均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UAER降低,降低幅度大于福辛普利组(P<0.01),尿蛋白降低与血清蛋白增长幅度联合用药组大于福辛普利组(P<0.01).两组Ccr与空腹血糖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和血压降低均有所改善(P<0.01),联合用药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福辛普利组(P<0.0l).结论 福辛普利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对肾脏保护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永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60例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资料,以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与健康体检者、尿毒症组作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血白蛋白(A)、前清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等相关指标.结果 各组hs-CRP水平平均为腹膜透析死亡组(12.4±5.1) mg/L,腹膜透析存活组(4.4±0.8)mg/L,尿毒症组(7.7±1.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8、0.023),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死亡纽与存活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直线相关性分析示hs-CRP变化与A、PA、Hb有负相关(r=-0,356、-0,15、-0.13).结论 hs-CRP 水平与患者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可相互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况可能影响其临床预后.
作者:靳云凤;赵占正;赵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