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军
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状态中常见的一种,转癌率达4%~12%,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众多学者期望在中医中药领域能对该病的逆转和控制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并阻止向胃黏膜肠化发展寻求一定的突破.近年来,中医中药对CAG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近几年有关CAG的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杜琳;单兆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定增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增光胶囊中的当归、石菖蒲、泽泻.结果:增光胶囊中的当归、石菖蒲、泽泻和对照药材薄层色谱主斑点位置一致.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周晶;史晓慧;张德富;李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简称为功血),是指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因全身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固冲汤一方出自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著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笔者以本方化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6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俊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开创了中医临床证治的先河,书中创立了相对完整的辨证施治诊疗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作为<伤寒论>重要的辨证施治方法之一,八纲辨证概括了病变部位、邪气的属性、邪正的消长、证候的性质等,为六经病的辨证施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作者:窦志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因痛经前来就诊.在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时,在三阴交(双)、关元穴注射黄芪注射液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按1:1混合,2 ml/穴;黄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9041;复方当归注射液,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0206)后3 h,全身瘙痒,以脸部、颈部及四肢为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无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作者:杨建花;危椠罡;杨建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人口日渐老化,老年性痴呆(AD)已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类的社会问题,此病牵连广泛,除了患者本身会严重丧失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外,也会为亲朋好友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对AD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秋慧;钟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主要有自由基学说、钙超载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等.近年来,随着三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蒋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典型病例患者,闫某某,女,27岁,主因剖腹产术后27 d阴道大出血1 d于2003年11月22日急诊入院.
作者:王占鱼;孙恩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有幸随金振堂主任学习多年,现就金老治疗妇科崩漏与痛经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哮证,或称为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以痰哮气促为特征的疾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甚为透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代学者又多有发挥.兹从本病的病因病机角度探讨本病的治疗要诀.
作者:孙志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等八味药组成,为调和肝脾之经典名方,通过抑肝扶脾使肝气条达通畅、脾胃运化健旺.
作者:沈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1年3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头痛方治疗头痛36例,并与单用西比灵胶囊20例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施奠邦研究员,系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脾胃病专家,业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施老学习亲聆教诲,获益匪浅,施老遣用经方,更是匠心独具.现将随诊验案数则整理如下.
作者:安世进;聂群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金匮>是我国现存早的诊治杂病的专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所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践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尚应对<金匮>一书的理论精髓进行再认识.张仲景的贡献还在于:1.确立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2.首创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体系;3.收集和研制了二百余首方剂,初创了中医方剂学;4.对四十余种中医疾病的因、机、证、治进行了论述,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5.进一步弘扬了整体观念的思想.因而,必须重点掌握中医经典理论精髓,并以之指导临床实践,乃是进一步继承、弘扬以及发展中医学术的当务之急.
作者:乔模;王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根据中医对月经产生机制的认识以及祖国医学的脏腑、气血、冲任和阴阳学说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月经周期中卵巢功能变化的规律,模仿女性月经周期,以辨证论治为基点,调整肾-冲任-胞宫之间功能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近十年来国内应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作者:李亚萍;刘金星;崔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在<内经>中多有阐述,汗是由阳气蒸化人体津液所化.对汗出的分类有生理之汗和病理之汗之分,其中病理之汗又分为:汗不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局部汗出.同时阐述汗出机理的四方面:汗源、汗出的动力、汗出的门户、汗出调控.
作者:崔娜娟;王洪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经脉-脏腑相关规律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手厥阴心包经与心相关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从古代文献的研究到现在实验研究,均充分证明了经脉与脏腑之间特异性的联系.
作者:田岳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结晶天花粉治疗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并探讨天花粉治疗该病的可行性.方法: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8例.超声提示疤痕部位妊娠,均应用天花粉治疗.结果:8例患者中7例用天花粉治疗有效.结论: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天花粉治疗可有效地杀死早期妊娠胚胎.
作者: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1998年~2003年间所诊治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14岁~56岁,其中15岁以下6例,16岁~25岁21例,26岁~35岁18例,36岁~45岁7例,46岁~55岁4例,56岁以上4例;病程6个月~5年,其中6个月~1年13例,1年~2年27例,2年~3年12例,3年~5年8例.慢性单纯型咽炎26例,慢性肥厚型18例,慢性干燥型9例,慢性萎缩型7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作了咽喉壁棉试纸涂片病理等检查,每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脱落的底层鳞状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晕可消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患者TCD、SPECT的影响.方法:120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晕可消治疗组(观察组)和眩晕停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通过TCD检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观察组中1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前后的SPECT检测.结果:VBIV患者普遍呈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和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15例接受SPE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14例呈现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rCBF)减低或缺失,晕可消治疗后缺血灶总数目下降,低灌注灶有不同程度充填.结论:晕可消可提高VBIV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改善其脑血流灌注.
作者:李新毅;穆俊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