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微量组和肾痛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选受试者抽取静脉血5ml,同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测定血清NGAL和Cystatin C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UAE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痛各组 NGAL、Cptatin 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NGAL、Cystatin C水平高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组NGAL、Cyswtin C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NGAL和Cystatin 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前干预,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刘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疗方案.方法 对32例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行纵隔切开置管引流18例.结果 32例中治愈31例(96.9%),死亡1例(3.1%).结论 纵隔气肿可分为张力性和非张力性气肿两种.对于张力性纵膈气肿,在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的同时,要积极减压治疗,采取前上纵膈切开置管引流,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仵好金;李自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 ~45 min,平均35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约30 ml,住院时间8~20 d,平均11.2d.1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褥疮及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关节按St-Michael髋关节评分为16 ~ 25分,平均为22分.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于体质较差患者是较好选择.
作者:梁兴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6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法,对照组采用单针腰穿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肖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E西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8例门诊确诊患儿,取病程急性期和缓解期静脉血栓测IgE、IgA、IgG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结果 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血清IgA、IgG、IgE和ECP均有增高,但是以IgE增高患儿比例大,急性期占75%,缓解期约占47%,其次为ECP(急性期占34%,缓解期约占11%),而IgA、IgG增高的患者比例较低.结论 IgE对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春芳;夏艳;刘景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三者间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血清IL-12、TNF-α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12、TNF-a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病情患者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不同,病情重组三者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情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IL-12与TNF-α(r =0.41,P<0.05)、IL-12和hs-CRP(r=0.42,P <0.05),TNF-α和hs-CRP(r =0.4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IL-12、TNF-α和hs-CRP对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病情越重,三者血清中的水平越高.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L-12、TNF-α和hs-CRP的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丘岗;张华茹;翟展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现状,探讨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法抽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3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 -R)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的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使护士的职业任务加重同时个体应对资源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应安排护理人员执行适度的职业任务,采取措施增强个人应对能力以降低职业紧张反应.
作者:张继娜;施学忠;张华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育龄期患者TCRP的临床资料,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6个月者35例,未服用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情况、超声下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内的复发率.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服药组恢复正常32例(91.4%),未服药组21例(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月经干净后3~7d子宫内膜厚度,服药组(6.7±1.7)mm,(6.0±1.4)mm,未服药组(9.3±1.2)mm,(8.0±1.2)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服药组0例,未服药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应用于TCRP术后可有效改善月经紊乱状况,抑制内膜增殖,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毅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每周进行胸腔穿刺术2~3次,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术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定期行胸部B超和CT检查观察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及胸腔包裹的形态.结果 治疗组消除包裹性积液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P <0.05).治疗组治愈患者的抽液总量、胸腔穿刺术总次数、胸液完全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治愈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均P<0.01).结论 在规律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刘仁水;郑大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用纳米仿生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纳米仿生骨颈椎椎间融合器和椎体支撑体治疗,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摘除减压仿生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行JOA评分,X射线检查判断椎间融合率、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手术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不良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未发现椎间高度丢失,颈椎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有显著提高,随访6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0±2.4)分增加到(14.8±3.1)分.结论 纳米仿生骨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小伟;母心灵;张华;潘玉林;孟庆勇;李保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分为两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组36例及传统开腹手术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和胆道镜组成功例数为31例,术后B超未见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40.0±2.5)ml,手术时间(120±8)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12.9%,肠排气时间(11±4)h,切口感染率为3.2%,住院时间(6.1±1.3)d;开腹组术后4周后可见有2例有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105.0±9.7) ml,手术时间(131±11)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83.9%,肠排气时间(23±6)h,切口感染率为25.8%,住院时间(15.3±3.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在与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相似的基础上,有出血量少、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1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并评价其结果.结果 经过舒适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舒适度得到提高,并发症减少,患者治疗信心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舒适护理的运用提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莉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手术开始20 min、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平稳,平均手术时间(32 ±4) min,术中顺利,观察组患儿术中循环稳定,优于对照组,术毕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下儿童扁桃体切除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崔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周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确诊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59例(64眼)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60眼(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眼(4.69%)视力无明显变化,视力下降1眼(1.56%).术后并发虹膜新生血管2眼和后发性白内障5眼,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痛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29例脑血管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9例,出血性脑卒中40例,与50例健康人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及传统危险因素(血糖、血脂)等水平,分析Hcy及传统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脑血管痛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缺血组与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可能与传统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进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Gamma3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于湖北省中山医院骨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分别行PFNA(PFNA组,23例)及Gamma3钉(Gamma3钉组,22例)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失血量度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患髋功能恢复良好.PFNA组与Gamma3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疗效优于Gamma3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曾舸;郑均华;万昌涛;郭亚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确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肾脏大小及肾盂宽度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超声测量1375例孕17 ~40周正常胎儿肾脏的长径、前后径和肾盂分离宽度,直线回归分析胎肾长径、前后径与双顶径的相关性,并制定不同孕周肾盂宽度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胎肾长径、前后径随孕周增长而增长,与双顶径呈直线相关(r=0.997,r=0.804,P<0.01).结论超声测量能提供胎儿肾脏长径、前后径,及肾盂宽度,可作为判断不同孕周胎儿发育的可靠指标,为临床评价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提供依据.
作者:许玉敏;韩艳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 126例胎膜早破孕妇住院后配合医生对其严密监测,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126例胎膜早破孕妇均无宫内感染发生,获健康婴儿.结论 严密的母儿监测、积极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崔惠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均采用股骨髁上牵引,伤后5~33 d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予以解剖复位,选择相应的骨盆重建钛板固定骨盆骨折.结果 2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8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垂直移位<4 mm,前方移位<1 cm,后方移位<3mm,结果满意,术后随访0.5 ~2.5年,术后根据Matta(1996)骨盆手术的评定标准及美国标准及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20例患者均为优良.感染4例,对患处进行清创处理,并且取出内固定器材,进行抗感染治疗,终感染被治愈,骨折部位均愈合.结论 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大限度还原骨盆以及髋臼的生理解剖结构,大限度使患者恢复功能,在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具体手术方案应该依据个体情况个别对待.
作者:马兆强;孙双喜;张丽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60例骨肉瘤组织中PIM-3及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和51.7%;20例良性骨肿瘤中PIM-3及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10.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0及10.746,p<0.05).PIM-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的Enneking分级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63,P<0.05);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远端转移及病理分型均无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5.266、2.986及0.703).p-STAT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Enneking分级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528及7.901,P<0.05);与骨肉瘤的Enneking分级及病理学分型均无关(X2 =7.901及3.695,p>0.05).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yp =0.339,P<0.05).结论 PIM-3和p-STAT3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IM-3及p-STAT3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杨锴;王亚莉;杨建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