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中PIM-3和p-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

杨锴;王亚莉;杨建萍

关键词:PIM-3, p-STAT3,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60例骨肉瘤组织中PIM-3及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和51.7%;20例良性骨肿瘤中PIM-3及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10.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0及10.746,p<0.05).PIM-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的Enneking分级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63,P<0.05);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远端转移及病理分型均无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5.266、2.986及0.703).p-STAT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Enneking分级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528及7.901,P<0.05);与骨肉瘤的Enneking分级及病理学分型均无关(X2 =7.901及3.695,p>0.05).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yp =0.339,P<0.05).结论 PIM-3和p-STAT3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IM-3及p-STAT3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治疗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应用HA280血液灌流器对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血液灌流治疗,隔日1次,共3次,检验灌流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清除血清TNF-a,灌流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L-6也有一定的清除效果,而IL-8未观察到明显差异.全部患者灌流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HA280血液灌流对TNF-α等细胞因子有一定的清除效果,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对常规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是有益的补充治疗措施.

    作者:张成;李彬;张晓荣;沈理;沈东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环氧化酶-2和骨桥蛋白与脑膜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骨桥蛋白(OPN)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COX-2和OPN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40例脑膜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膜组织,COX-2、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侵袭组中COX-2、OPN的血清含量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COX-2、OPN及MMP-9蛋白在侵袭组脑膜瘤中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在侵袭性脑膜瘤中COX-2、OPN和MMP-9两两比较,其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OX-2、OPN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脑膜瘤侵袭性及预后的辅助指标,通过术前血清学检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可判断脑膜瘤的潜在侵袭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疗效水平.

    作者:刘昆;王敏;张铁铮;韩培军;陈清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胱抑素C (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比值,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 38例,糖尿病肾病(DN)组32例;对照组(CON)组4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痛肾病较敏感的指标,并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

    作者:胡建荣;魏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施行取石术,进行内镜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指导、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结果 1045例成功实施取石,31例取石困难而放弃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7.1%.1例在手术结束时突然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经抢救治愈出院.1例出现肠穿孔,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4例出现术后大出血,4例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均痊愈,无死亡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2%.结论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廖桂芳;王波;熊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68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分为两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组36例及传统开腹手术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和胆道镜组成功例数为31例,术后B超未见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40.0±2.5)ml,手术时间(120±8)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12.9%,肠排气时间(11±4)h,切口感染率为3.2%,住院时间(6.1±1.3)d;开腹组术后4周后可见有2例有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105.0±9.7) ml,手术时间(131±11)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83.9%,肠排气时间(23±6)h,切口感染率为25.8%,住院时间(15.3±3.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在与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相似的基础上,有出血量少、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现状,探讨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法抽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3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 -R)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的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使护士的职业任务加重同时个体应对资源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应安排护理人员执行适度的职业任务,采取措施增强个人应对能力以降低职业紧张反应.

    作者:张继娜;施学忠;张华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患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士和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为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当前护患关系性质、对未来护患关系发展趋势及期望,以及不和谐护患关系的责任及处理选择.结果 护患双方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的相同点集中体现在对护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措施方面,护患者双方对当前护患关系性质、期望认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认知,护士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欠佳,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

    作者:杨巧芳;牛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7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祛痰、解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等.对照组同时给予泰能,每天2~4g,连续应用5~7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改善时间和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伟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血清Ig E的监测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E西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8例门诊确诊患儿,取病程急性期和缓解期静脉血栓测IgE、IgA、IgG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结果 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血清IgA、IgG、IgE和ECP均有增高,但是以IgE增高患儿比例大,急性期占75%,缓解期约占47%,其次为ECP(急性期占34%,缓解期约占11%),而IgA、IgG增高的患者比例较低.结论 IgE对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春芳;夏艳;刘景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术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例,1周后随访观察.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Gamma3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Gamma3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于湖北省中山医院骨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分别行PFNA(PFNA组,23例)及Gamma3钉(Gamma3钉组,22例)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失血量度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患髋功能恢复良好.PFNA组与Gamma3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疗效优于Gamma3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曾舸;郑均华;万昌涛;郭亚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在支气管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三者间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血清IL-12、TNF-α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12、TNF-a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病情患者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不同,病情重组三者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情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IL-12与TNF-α(r =0.41,P<0.05)、IL-12和hs-CRP(r=0.42,P <0.05),TNF-α和hs-CRP(r =0.4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IL-12、TNF-α和hs-CRP对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病情越重,三者血清中的水平越高.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L-12、TNF-α和hs-CRP的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丘岗;张华茹;翟展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微量组和肾痛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选受试者抽取静脉血5ml,同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测定血清NGAL和Cystatin C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UAE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痛各组 NGAL、Cptatin 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NGAL、Cystatin C水平高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组NGAL、Cyswtin C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NGAL和Cystatin 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前干预,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刘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检查的情况.结果 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检查,有助于胆总管梗阻原因的确诊,必要时可取活检,指导取石,有效预防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患者因结石残留长期带“T”管生活的不便,及再次手术取石或胆道镜取石的痛苦.结论 纤维胆道镜是目前诊疗肝内外胆道疾病比较理想方法,解决手术中观察肝内外胆道腔内变化及活检问题,并降低了残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潘振龙;王连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象CT分析

    目的 探讨CT对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的5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临床、CT征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椎间盘变性膨出74例,引起相关征像29例;椎间盘突出426例,引起相关征像392例.结论 CT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象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陈映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结构,在防止胫骨关节面向前移动起主要作用,在控制膝关节旋转运动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常见的损伤,多见于运动创伤,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该型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就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保守治疗的选择对于保守治疗的疗效,长期以来颇有争议.

    作者:吕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目的 探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6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法,对照组采用单针腰穿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肖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病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救治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下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温炳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 ~45 min,平均35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约30 ml,住院时间8~20 d,平均11.2d.1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褥疮及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关节按St-Michael髋关节评分为16 ~ 25分,平均为22分.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于体质较差患者是较好选择.

    作者:梁兴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