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

付晓荣;古建平;李金荣

关键词:NUSS手术, 漏斗胸, 小儿, 护理, 胸腔镜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漏斗胸患儿行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通过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等方法对小儿进行护理.结果 38例患儿住院7d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规范的健康宣教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保证胸廓矫治效果的关键.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室颤动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650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5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5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均获成功.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护士密切监测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状动脉压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准确的采取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杰;张晓丽;王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肾结石合并非特导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了解与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对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的关系,以及与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关系.结果 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尿培养阳性396例,占34.99%,其中革兰阴性菌294例,占74.24%,革兰阳性菌102例,占25.76%;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明显相关,按尿培养结果分尿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尿培养阳性组术后发热及出血的比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感染菌种分布广,细菌感染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临床因素有关,合并细菌感染的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并发症较非感染者明显升高.

    作者:黄锦坤;吴开俊;罗金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80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68例为单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12例,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黏膜出血11例、肠道出血14例、穿刺点出血5例,颅内出血44例,其余6例为颅内出血合并皮肤黏膜出血、肠道出血或穿刺点出血;颅内压增高43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50例;失血性贫血78例,均采用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其中32例颅内出血者手术治疗.除死亡2例,1例严重者自动出院外,其余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婴幼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伴有颅内出血量大者手术治疗;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作者:叶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术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例,1周后随访观察.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患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士和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为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当前护患关系性质、对未来护患关系发展趋势及期望,以及不和谐护患关系的责任及处理选择.结果 护患双方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的相同点集中体现在对护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措施方面,护患者双方对当前护患关系性质、期望认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认知,护士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欠佳,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

    作者:杨巧芳;牛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

    目的 通过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儿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从细胞因子水平探索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ITP患儿急性发作期组35例,缓解期组30例,另选择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 、IL-6和TNF-α水平分析比较.结果 ITP患儿血清IFN-γ、IL-6和TNF-α水平急性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N-γ、IL-6和TNF-α均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通过测定细胞因子IFN-γ、IL-6和TNF-α水平可以判断ITP的病情.

    作者:阴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施行取石术,进行内镜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指导、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结果 1045例成功实施取石,31例取石困难而放弃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7.1%.1例在手术结束时突然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经抢救治愈出院.1例出现肠穿孔,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4例出现术后大出血,4例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均痊愈,无死亡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2%.结论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廖桂芳;王波;熊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依托咪酯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择期行无痛胃镜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单用依托咪酯麻醉,B组联合应用地佐辛+依托咪酯.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依托咪酯用量、并发症、术中耐受程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依托咪酯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术中耐受程度较佳.结论 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侯俊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纳米仿生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用纳米仿生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纳米仿生骨颈椎椎间融合器和椎体支撑体治疗,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摘除减压仿生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行JOA评分,X射线检查判断椎间融合率、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手术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不良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未发现椎间高度丢失,颈椎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有显著提高,随访6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0±2.4)分增加到(14.8±3.1)分.结论 纳米仿生骨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小伟;母心灵;张华;潘玉林;孟庆勇;李保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梗阻性结肠肿瘤一期切除吻合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肠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结肠肿瘤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肿瘤梗阻18例及左半结肠肿瘤梗阻2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12)d和(33±10)d;并发症率为22.2%和30.0%;病死率为0%和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结肠肿瘤患者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态度,创造手术条件,选择手术时机,采用病灶切除一期吻合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占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环氧化酶-2和骨桥蛋白与脑膜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骨桥蛋白(OPN)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COX-2和OPN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40例脑膜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膜组织,COX-2、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侵袭组中COX-2、OPN的血清含量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COX-2、OPN及MMP-9蛋白在侵袭组脑膜瘤中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在侵袭性脑膜瘤中COX-2、OPN和MMP-9两两比较,其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OX-2、OPN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脑膜瘤侵袭性及预后的辅助指标,通过术前血清学检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可判断脑膜瘤的潜在侵袭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疗效水平.

    作者:刘昆;王敏;张铁铮;韩培军;陈清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周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确诊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59例(64眼)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60眼(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眼(4.69%)视力无明显变化,视力下降1眼(1.56%).术后并发虹膜新生血管2眼和后发性白内障5眼,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痛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24例临床体会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一般在0.3%~7.2%,合并妊娠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主要系肿瘤水肿,退行性变而并非肌瘤细胞增殖,流产率高于正常子宫妊娠者,随妊娠月份增加,子宫较同期妊娠大,因此压迫症状较明显.近年来由于高龄产妇增多,B超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对24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均采用股骨髁上牵引,伤后5~33 d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予以解剖复位,选择相应的骨盆重建钛板固定骨盆骨折.结果 2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8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垂直移位<4 mm,前方移位<1 cm,后方移位<3mm,结果满意,术后随访0.5 ~2.5年,术后根据Matta(1996)骨盆手术的评定标准及美国标准及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20例患者均为优良.感染4例,对患处进行清创处理,并且取出内固定器材,进行抗感染治疗,终感染被治愈,骨折部位均愈合.结论 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大限度还原骨盆以及髋臼的生理解剖结构,大限度使患者恢复功能,在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具体手术方案应该依据个体情况个别对待.

    作者:马兆强;孙双喜;张丽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检查,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图像上测量病变径线,通过与术中测量值对比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颌骨囊肿CT表现各异,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类颌骨囊肿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多层螺旋CT对颌骨囊肿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廖益辉;刘晓兵;李夏缨;陈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丹心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92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心电图、心功能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情况,总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效果优于治疗前,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简洪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舒缓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护理干预,以缓解疼痛.结果 疼痛由剧烈转变为轻度25例,由中度疼痛转变为轻度疼痛20例,由疼痛转变为无痛23例.结论 护理人员提高疼痛评估能力和护理干预水平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痛变性疼痛.

    作者:张俐;马建新;杨贤琼;李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29例脑血管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9例,出血性脑卒中40例,与50例健康人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及传统危险因素(血糖、血脂)等水平,分析Hcy及传统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脑血管痛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缺血组与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可能与传统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进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D-二聚体(DD)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老年AMI患者162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ACE及血浆DD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ACE及血浆DD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ACE、DD的含量对老年AM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耿秀莲;封占民;张鑫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