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24例临床体会

霍晓梅

关键词: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切除, 合并妊娠, 肌瘤细胞增殖, 发生率, 子宫切除术, 妊娠并发症, 肌瘤剔除术, 压迫症状, 肌瘤生长, 高龄产妇, 退行性, 流产率, 肿瘤, 应用, 水肿, 临床, 技术, 患者, 产科
摘要: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一般在0.3%~7.2%,合并妊娠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主要系肿瘤水肿,退行性变而并非肌瘤细胞增殖,流产率高于正常子宫妊娠者,随妊娠月份增加,子宫较同期妊娠大,因此压迫症状较明显.近年来由于高龄产妇增多,B超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对24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环氧化酶-2和骨桥蛋白与脑膜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骨桥蛋白(OPN)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COX-2和OPN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40例脑膜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膜组织,COX-2、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侵袭组中COX-2、OPN的血清含量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COX-2、OPN及MMP-9蛋白在侵袭组脑膜瘤中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在侵袭性脑膜瘤中COX-2、OPN和MMP-9两两比较,其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OX-2、OPN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脑膜瘤侵袭性及预后的辅助指标,通过术前血清学检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可判断脑膜瘤的潜在侵袭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疗效水平.

    作者:刘昆;王敏;张铁铮;韩培军;陈清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乳腺积乳囊肿6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乳腺积乳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乳腺积乳囊肿患者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结果 本研究68例全部治愈,术中和术后做病理均得到证实为乳腺积乳.结论 手术治疗乳腺积乳囊肿效果显著.

    作者:郭玉奇;郭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21例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共治疗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骨折;男2例,女18例;年龄63 ~78岁,平均68.6岁;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病变椎体前缘高度可见增加,后凸角度有所减小,随访15例,时间2~10个月,未见相邻阶段明显异常.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宏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重度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探讨内外侧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1例成人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本研究11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随访均骨性愈合,Jupiter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2%.结论 采用内外侧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获得较坚强的固定效果,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张永乐;王晓;王义生;张世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在支气管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三者间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血清IL-12、TNF-α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12、TNF-a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病情患者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不同,病情重组三者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情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IL-12与TNF-α(r =0.41,P<0.05)、IL-12和hs-CRP(r=0.42,P <0.05),TNF-α和hs-CRP(r =0.4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IL-12、TNF-α和hs-CRP对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病情越重,三者血清中的水平越高.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L-12、TNF-α和hs-CRP的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丘岗;张华茹;翟展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施行取石术,进行内镜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指导、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结果 1045例成功实施取石,31例取石困难而放弃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7.1%.1例在手术结束时突然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经抢救治愈出院.1例出现肠穿孔,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4例出现术后大出血,4例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均痊愈,无死亡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2%.结论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廖桂芳;王波;熊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术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例,1周后随访观察.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手术开始20 min、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平稳,平均手术时间(32 ±4) min,术中顺利,观察组患儿术中循环稳定,优于对照组,术毕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下儿童扁桃体切除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崔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定位注射治疗肠胃手术后患者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46例,按摩组45例,对照组45例.穴位注射组选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次选一侧穴位,双侧交替进行,间隔12小时1次;按摩组于术后6h后用大拇指交替按摩双侧足三里穴,每次10~15 min,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早恢复肠蠕动且先出现肛门排气,按摩组次之,对照组晚恢复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组腹胀发生率低,按摩组次之,对照组腹胀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快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张敏丽;吕玲玉;刘湖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目的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和病理学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P患者根除前后血清中CRP、TNF-α、IL-8的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HP相关胃炎组血清CRP、TNF-α、IL-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33,5.12,4.98,P<0.05),HP根除后血清中CRP、TNF-α、IL-8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23,3.99,P<0.05).结论 CRP、TNF-α、IL-8与HP相关胃炎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纵隔气肿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疗方案.方法 对32例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行纵隔切开置管引流18例.结果 32例中治愈31例(96.9%),死亡1例(3.1%).结论 纵隔气肿可分为张力性和非张力性气肿两种.对于张力性纵膈气肿,在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的同时,要积极减压治疗,采取前上纵膈切开置管引流,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仵好金;李自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检查的情况.结果 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检查,有助于胆总管梗阻原因的确诊,必要时可取活检,指导取石,有效预防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患者因结石残留长期带“T”管生活的不便,及再次手术取石或胆道镜取石的痛苦.结论 纤维胆道镜是目前诊疗肝内外胆道疾病比较理想方法,解决手术中观察肝内外胆道腔内变化及活检问题,并降低了残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潘振龙;王连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80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68例为单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12例,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黏膜出血11例、肠道出血14例、穿刺点出血5例,颅内出血44例,其余6例为颅内出血合并皮肤黏膜出血、肠道出血或穿刺点出血;颅内压增高43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50例;失血性贫血78例,均采用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其中32例颅内出血者手术治疗.除死亡2例,1例严重者自动出院外,其余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婴幼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伴有颅内出血量大者手术治疗;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作者:叶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结构,在防止胫骨关节面向前移动起主要作用,在控制膝关节旋转运动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常见的损伤,多见于运动创伤,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该型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就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保守治疗的选择对于保守治疗的疗效,长期以来颇有争议.

    作者:吕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途径.方法 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5例,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后体质量(BWI)均有所下降,但PN组下降更明显(P<0.05);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均升高,EN组明显好于PN组(P<0.05);肠功能恢复EN组快于PN组;并发症发生率PN组高于E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EN支持优于PN支持.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声在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的声像图,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33个浅表淋巴结的纵径/横径(L/H)值、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部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 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L/H值分别为2.09±0.22、1.38±0.27,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数呈类圆形,淋巴门髓质消失、且常多处肿大.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分别为(19±13)cm/s、(36±15)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分别为(8±4)crn/s、(6±4) 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9±0.13、0.78±0.11.四项指标中L/H值及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淋巴结超声测量的L/H值分析,结合淋巴结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频谱分析,对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作者:赵露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早期喉癌应用放射治疗的意义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在早期喉癌中应用的意义及临床效应.方法 将90例早期喉癌患者分为观察组(放射治疗)45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45例,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yclin DI、血管内发生长因、P53水平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采取放射治疗治疗早期喉癌能够减少常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转移及复发,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周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确诊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59例(64眼)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60眼(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眼(4.69%)视力无明显变化,视力下降1眼(1.56%).术后并发虹膜新生血管2眼和后发性白内障5眼,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痛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依托咪酯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择期行无痛胃镜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单用依托咪酯麻醉,B组联合应用地佐辛+依托咪酯.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依托咪酯用量、并发症、术中耐受程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依托咪酯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术中耐受程度较佳.结论 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侯俊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肾结石合并非特导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了解与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对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的关系,以及与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关系.结果 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尿培养阳性396例,占34.99%,其中革兰阴性菌294例,占74.24%,革兰阳性菌102例,占25.76%;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明显相关,按尿培养结果分尿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尿培养阳性组术后发热及出血的比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感染菌种分布广,细菌感染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临床因素有关,合并细菌感染的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并发症较非感染者明显升高.

    作者:黄锦坤;吴开俊;罗金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