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细胞因子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张春玲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慢性胃炎
摘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和病理学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P患者根除前后血清中CRP、TNF-α、IL-8的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HP相关胃炎组血清CRP、TNF-α、IL-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33,5.12,4.98,P<0.05),HP根除后血清中CRP、TNF-α、IL-8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23,3.99,P<0.05).结论 CRP、TNF-α、IL-8与HP相关胃炎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病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救治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下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温炳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环氧化酶-2和骨桥蛋白与脑膜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骨桥蛋白(OPN)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COX-2和OPN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40例脑膜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膜组织,COX-2、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侵袭组中COX-2、OPN的血清含量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COX-2、OPN及MMP-9蛋白在侵袭组脑膜瘤中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在侵袭性脑膜瘤中COX-2、OPN和MMP-9两两比较,其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OX-2、OPN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脑膜瘤侵袭性及预后的辅助指标,通过术前血清学检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可判断脑膜瘤的潜在侵袭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疗效水平.

    作者:刘昆;王敏;张铁铮;韩培军;陈清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29例脑血管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9例,出血性脑卒中40例,与50例健康人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及传统危险因素(血糖、血脂)等水平,分析Hcy及传统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脑血管痛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缺血组与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可能与传统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进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结构,在防止胫骨关节面向前移动起主要作用,在控制膝关节旋转运动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常见的损伤,多见于运动创伤,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该型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就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保守治疗的选择对于保守治疗的疗效,长期以来颇有争议.

    作者:吕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施行取石术,进行内镜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指导、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结果 1045例成功实施取石,31例取石困难而放弃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7.1%.1例在手术结束时突然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经抢救治愈出院.1例出现肠穿孔,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4例出现术后大出血,4例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均痊愈,无死亡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2%.结论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廖桂芳;王波;熊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24例临床体会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一般在0.3%~7.2%,合并妊娠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主要系肿瘤水肿,退行性变而并非肌瘤细胞增殖,流产率高于正常子宫妊娠者,随妊娠月份增加,子宫较同期妊娠大,因此压迫症状较明显.近年来由于高龄产妇增多,B超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对24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重度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探讨内外侧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1例成人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本研究11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随访均骨性愈合,Jupiter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2%.结论 采用内外侧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获得较坚强的固定效果,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张永乐;王晓;王义生;张世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托咪脂乳剂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3 min后,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2~0.3 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后实施胃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注药前5 min、检查开始即刻、检查中及检查结束后5 min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P组患者在检查开始即刻及检查中的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各监测时点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注射痛显著少于P组(P<0.05).结论 依托咪脂乳剂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效果确切,注射痛少,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轻微.

    作者:焦岩;朱平增;杨彦军;贾真;乔治;关文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确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正术,并对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例手术均在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44 min,出血量分别为30、40 ml,术后住院天数均为7d.未出现国术期并发症如吻合口尿漏、感染等.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可行且创伤小,该术武可以做为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定占;冯战启;毛长青;刘彦军;高江涛;李纪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27例),并随机选取正常健康者74例作为对照组.将降钙素原浓度、APACHEⅡ评分、并发症、痛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清降钙素原浓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将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Ⅱ评分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③降钙素原浓度正常组、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痛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判断预后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测降钙素原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要点,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41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通过施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等综合护理,总结围术期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医护配合良好,手术均获得圆满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护理差错及并发症,医生满意,患者满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及术后周密护理是腔镜甲状腺手术取得成功的保证.

    作者:曾永峰;蔡米丽;石涛;王剑文;唐世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均采用股骨髁上牵引,伤后5~33 d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予以解剖复位,选择相应的骨盆重建钛板固定骨盆骨折.结果 2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8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垂直移位<4 mm,前方移位<1 cm,后方移位<3mm,结果满意,术后随访0.5 ~2.5年,术后根据Matta(1996)骨盆手术的评定标准及美国标准及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20例患者均为优良.感染4例,对患处进行清创处理,并且取出内固定器材,进行抗感染治疗,终感染被治愈,骨折部位均愈合.结论 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大限度还原骨盆以及髋臼的生理解剖结构,大限度使患者恢复功能,在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具体手术方案应该依据个体情况个别对待.

    作者:马兆强;孙双喜;张丽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术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例,1周后随访观察.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手术开始20 min、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平稳,平均手术时间(32 ±4) min,术中顺利,观察组患儿术中循环稳定,优于对照组,术毕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下儿童扁桃体切除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崔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途径.方法 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5例,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后体质量(BWI)均有所下降,但PN组下降更明显(P<0.05);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均升高,EN组明显好于PN组(P<0.05);肠功能恢复EN组快于PN组;并发症发生率PN组高于E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EN支持优于PN支持.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象CT分析

    目的 探讨CT对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的5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临床、CT征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椎间盘变性膨出74例,引起相关征像29例;椎间盘突出426例,引起相关征像392例.结论 CT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象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陈映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目的 探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6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法,对照组采用单针腰穿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肖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

    目的 通过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儿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从细胞因子水平探索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ITP患儿急性发作期组35例,缓解期组30例,另选择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 、IL-6和TNF-α水平分析比较.结果 ITP患儿血清IFN-γ、IL-6和TNF-α水平急性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N-γ、IL-6和TNF-α均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通过测定细胞因子IFN-γ、IL-6和TNF-α水平可以判断ITP的病情.

    作者:阴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纳米仿生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用纳米仿生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纳米仿生骨颈椎椎间融合器和椎体支撑体治疗,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摘除减压仿生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行JOA评分,X射线检查判断椎间融合率、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手术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不良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未发现椎间高度丢失,颈椎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有显著提高,随访6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0±2.4)分增加到(14.8±3.1)分.结论 纳米仿生骨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小伟;母心灵;张华;潘玉林;孟庆勇;李保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