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岩;朱平增;杨彦军;贾真;乔治;关文川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肠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结肠肿瘤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肿瘤梗阻18例及左半结肠肿瘤梗阻2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12)d和(33±10)d;并发症率为22.2%和30.0%;病死率为0%和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结肠肿瘤患者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态度,创造手术条件,选择手术时机,采用病灶切除一期吻合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占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无张力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51例(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费用高,术后异物感、疼痛及阴囊水肿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高博文;张德言;张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骨桥蛋白(OPN)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膜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COX-2和OPN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40例脑膜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膜组织,COX-2、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侵袭组中COX-2、OPN的血清含量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COX-2、OPN及MMP-9蛋白在侵袭组脑膜瘤中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在侵袭性脑膜瘤中COX-2、OPN和MMP-9两两比较,其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OX-2、OPN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脑膜瘤侵袭性及预后的辅助指标,通过术前血清学检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可判断脑膜瘤的潜在侵袭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疗效水平.
作者:刘昆;王敏;张铁铮;韩培军;陈清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约1周;对照组住院时间约2周.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姚合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心脏再同步治疗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心力衰竭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其不但具有常规的起搏功能,而且可协调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心功能.还可以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律变化并自动报警.如果发生室速、室颤,可通过超速抑制和体内放电功能将失常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心脏再同步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和防止心脏猝死,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秦小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T对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的5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临床、CT征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椎间盘变性膨出74例,引起相关征像29例;椎间盘突出426例,引起相关征像392例.结论 CT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及相关征象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陈映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分为两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组36例及传统开腹手术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和胆道镜组成功例数为31例,术后B超未见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40.0±2.5)ml,手术时间(120±8)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12.9%,肠排气时间(11±4)h,切口感染率为3.2%,住院时间(6.1±1.3)d;开腹组术后4周后可见有2例有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105.0±9.7) ml,手术时间(131±11)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83.9%,肠排气时间(23±6)h,切口感染率为25.8%,住院时间(15.3±3.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在与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相似的基础上,有出血量少、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结构,在防止胫骨关节面向前移动起主要作用,在控制膝关节旋转运动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常见的损伤,多见于运动创伤,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该型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就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保守治疗的选择对于保守治疗的疗效,长期以来颇有争议.
作者:吕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定位注射治疗肠胃手术后患者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46例,按摩组45例,对照组45例.穴位注射组选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次选一侧穴位,双侧交替进行,间隔12小时1次;按摩组于术后6h后用大拇指交替按摩双侧足三里穴,每次10~15 min,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早恢复肠蠕动且先出现肛门排气,按摩组次之,对照组晚恢复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组腹胀发生率低,按摩组次之,对照组腹胀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快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张敏丽;吕玲玉;刘湖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并发症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和脏器损伤,轻柔准确的操作、合理的淋巴结清扫策略是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基础.结论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腹腔镜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涛;徐钧;张瑞;陈海云;郭勤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术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例,1周后随访观察.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30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0.7分(34 ~51分),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肢体短缩.所有患者术后半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行髋关节X线检查了解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肢体长度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半年平均Harris评分94.7分(92~97分),与术前Harris评分运用SPSS13.0进行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肢体短缩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
作者:孙俊魁;王义生;王秀利;张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82例153处骨折中,骨性愈合126处(82.4%),畸形愈合15处(9.8%),骨不连12处(7.8%).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以髓内固定患者预后佳.结论 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术式,而交锁髓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段建青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每周进行胸腔穿刺术2~3次,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术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定期行胸部B超和CT检查观察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及胸腔包裹的形态.结果 治疗组消除包裹性积液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P <0.05).治疗组治愈患者的抽液总量、胸腔穿刺术总次数、胸液完全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治愈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均P<0.01).结论 在规律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刘仁水;郑大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育龄期患者TCRP的临床资料,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6个月者35例,未服用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情况、超声下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内的复发率.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服药组恢复正常32例(91.4%),未服药组21例(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月经干净后3~7d子宫内膜厚度,服药组(6.7±1.7)mm,(6.0±1.4)mm,未服药组(9.3±1.2)mm,(8.0±1.2)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服药组0例,未服药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应用于TCRP术后可有效改善月经紊乱状况,抑制内膜增殖,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毅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了解与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对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的关系,以及与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关系.结果 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尿培养阳性396例,占34.99%,其中革兰阴性菌294例,占74.24%,革兰阳性菌102例,占25.76%;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明显相关,按尿培养结果分尿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尿培养阳性组术后发热及出血的比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感染菌种分布广,细菌感染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临床因素有关,合并细菌感染的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并发症较非感染者明显升高.
作者:黄锦坤;吴开俊;罗金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现状,探讨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法抽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3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 -R)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的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使护士的职业任务加重同时个体应对资源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应安排护理人员执行适度的职业任务,采取措施增强个人应对能力以降低职业紧张反应.
作者:张继娜;施学忠;张华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社区DN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6个月,分析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各检验指标变化,评定综合护理干预对DN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后DN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各检验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DN患者的各检验指标,明显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鹏;陈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胱抑素C (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比值,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 38例,糖尿病肾病(DN)组32例;对照组(CON)组4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痛肾病较敏感的指标,并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
作者:胡建荣;魏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