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金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三者间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血清IL-12、TNF-α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12、TNF-a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病情患者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不同,病情重组三者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情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IL-12与TNF-α(r =0.41,P<0.05)、IL-12和hs-CRP(r=0.42,P <0.05),TNF-α和hs-CRP(r =0.4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IL-12、TNF-α和hs-CRP对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病情越重,三者血清中的水平越高.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L-12、TNF-α和hs-CRP的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丘岗;张华茹;翟展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的声像图,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33个浅表淋巴结的纵径/横径(L/H)值、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部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 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L/H值分别为2.09±0.22、1.38±0.27,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数呈类圆形,淋巴门髓质消失、且常多处肿大.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分别为(19±13)cm/s、(36±15)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分别为(8±4)crn/s、(6±4) 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9±0.13、0.78±0.11.四项指标中L/H值及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淋巴结超声测量的L/H值分析,结合淋巴结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频谱分析,对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作者:赵露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脑损伤的MRI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3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血中胆碱酯酶活力分轻中重三组,分析患者脑组织MRI表现.结果 有机磷农药轻度组脑组织形态、信号未见异常.中度组有2例顶枕叶脑回肿胀,但MRS波形异常.重度组有6例双侧额顶枕叶弥漫性肿胀,灰白质分界模糊,呈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ADC值下降;4例双侧基底节、双侧额顶枕皮层长T1、长T2信号;1例仅累及脑干表现为脑干肿胀,弥漫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双侧尾状核头部、壳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中重组MRS示NAA/Cr值下降、Cho/Cr值升高、NAA/Cho值明显下降.各组间NAA/Cr、Cho/Cr、NAA/Ch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可以反映有机磷脑损伤的程度.结论 MRI能发现有机磷中毒后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坏死和细胞毒性水肿.有机磷中毒脑损伤好发部位是双侧基底节,小脑、脑干很少受累.1H MRS可早于MRI常规序列检测脑损伤,能有效的评估有机磷农药中毒脑损伤程度.
作者:李书鹏;张振华;王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了解与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对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的关系,以及与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关系.结果 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尿培养阳性396例,占34.99%,其中革兰阴性菌294例,占74.24%,革兰阳性菌102例,占25.76%;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明显相关,按尿培养结果分尿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尿培养阳性组术后发热及出血的比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感染菌种分布广,细菌感染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等临床因素有关,合并细菌感染的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并发症较非感染者明显升高.
作者:黄锦坤;吴开俊;罗金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分为两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组36例及传统开腹手术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和胆道镜组成功例数为31例,术后B超未见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40.0±2.5)ml,手术时间(120±8)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12.9%,肠排气时间(11±4)h,切口感染率为3.2%,住院时间(6.1±1.3)d;开腹组术后4周后可见有2例有残余结石影,术中出血量(105.0±9.7) ml,手术时间(131±11)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占83.9%,肠排气时间(23±6)h,切口感染率为25.8%,住院时间(15.3±3.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在与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相似的基础上,有出血量少、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现状,探讨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法抽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3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 -R)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的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使护士的职业任务加重同时个体应对资源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应安排护理人员执行适度的职业任务,采取措施增强个人应对能力以降低职业紧张反应.
作者:张继娜;施学忠;张华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和病理学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P患者根除前后血清中CRP、TNF-α、IL-8的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HP相关胃炎组血清CRP、TNF-α、IL-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33,5.12,4.98,P<0.05),HP根除后血清中CRP、TNF-α、IL-8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23,3.99,P<0.05).结论 CRP、TNF-α、IL-8与HP相关胃炎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7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祛痰、解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等.对照组同时给予泰能,每天2~4g,连续应用5~7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改善时间和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伟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积乳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乳腺积乳囊肿患者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结果 本研究68例全部治愈,术中和术后做病理均得到证实为乳腺积乳.结论 手术治疗乳腺积乳囊肿效果显著.
作者:郭玉奇;郭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92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心电图、心功能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情况,总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效果优于治疗前,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丹心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简洪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滨州市人民医院31例进行急诊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特点及术中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31例患者中有25例溶拴治疗取得成功,再通率达到80.6%.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溶栓,在溶栓过程中,护士严密的观察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是溶栓成功的重要保障,及对的溶栓治疗有效地提高了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王静;张翠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途径.方法 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5例,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后体质量(BWI)均有所下降,但PN组下降更明显(P<0.05);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均升高,EN组明显好于PN组(P<0.05);肠功能恢复EN组快于PN组;并发症发生率PN组高于E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EN支持优于PN支持.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并发症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和脏器损伤,轻柔准确的操作、合理的淋巴结清扫策略是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基础.结论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腹腔镜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涛;徐钧;张瑞;陈海云;郭勤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手术开始20 min、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平稳,平均手术时间(32 ±4) min,术中顺利,观察组患儿术中循环稳定,优于对照组,术毕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下儿童扁桃体切除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崔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痛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和对照组(胰激肽原酶)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均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药胰激肽原酶疗效更有效.
作者:刘明伟;方福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30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0.7分(34 ~51分),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肢体短缩.所有患者术后半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行髋关节X线检查了解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肢体长度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半年平均Harris评分94.7分(92~97分),与术前Harris评分运用SPSS13.0进行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肢体短缩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
作者:孙俊魁;王义生;王秀利;张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用于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宫颈病变需作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局部用药110例为观察组,自然修复11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能够减少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缩短愈合时间,预防宫颈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作者:孙会艳;潘静;张兰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约1周;对照组住院时间约2周.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姚合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置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30例前置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经腹部常规超声检查及测量,对可疑胎盘及前置血管显示不清者再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多切面观察.结果 前置血管30例,经临床诊断、病理检查确诊26例(86.67%),误诊4例(13.33%),其中3例(96.67%)前置胎盘合并前置血管诊断为前置胎盘,未观察到前置血管;1例(3.33%)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漏诊前置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前置血管分为四型,帆状附着型14例(46.67%),副胎盘型7例(23.33%),双叶胎盘型5例(16.67%),脐带胎盘边缘附着型4例(13.33%).30例前置血管患者中阴道分娩6例(20.0%),剖宫产24例(80.0%);活婴29例(90.63%),死胎3例(9.37%),30例中全部母亲及29例(96.67%)婴儿均康复出院.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置血管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首选用于前置血管的检查,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王刚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