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疗效

孙俊魁;王义生;王秀利;张弛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 成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30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0.7分(34 ~51分),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肢体短缩.所有患者术后半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行髋关节X线检查了解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肢体长度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半年平均Harris评分94.7分(92~97分),与术前Harris评分运用SPSS13.0进行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肢体短缩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测量不同孕周胎儿肾脏大、小肾盂宽度及临床意义

    目的 确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肾脏大小及肾盂宽度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超声测量1375例孕17 ~40周正常胎儿肾脏的长径、前后径和肾盂分离宽度,直线回归分析胎肾长径、前后径与双顶径的相关性,并制定不同孕周肾盂宽度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胎肾长径、前后径随孕周增长而增长,与双顶径呈直线相关(r=0.997,r=0.804,P<0.01).结论超声测量能提供胎儿肾脏长径、前后径,及肾盂宽度,可作为判断不同孕周胎儿发育的可靠指标,为临床评价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提供依据.

    作者:许玉敏;韩艳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手术开始20 min、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平稳,平均手术时间(32 ±4) min,术中顺利,观察组患儿术中循环稳定,优于对照组,术毕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下儿童扁桃体切除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崔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漏斗胸患儿行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通过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等方法对小儿进行护理.结果 38例患儿住院7d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规范的健康宣教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保证胸廓矫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付晓荣;古建平;李金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细胞因子在支气管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三者间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血清IL-12、TNF-α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12、TNF-a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病情患者血清中IL-12、TNF-α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不同,病情重组三者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情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IL-12与TNF-α(r =0.41,P<0.05)、IL-12和hs-CRP(r=0.42,P <0.05),TNF-α和hs-CRP(r =0.4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IL-12、TNF-α和hs-CRP对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病情越重,三者血清中的水平越高.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L-12、TNF-α和hs-CRP的水平可能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丘岗;张华茹;翟展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7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祛痰、解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等.对照组同时给予泰能,每天2~4g,连续应用5~7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改善时间和意识障碍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泰能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伟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纳米仿生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用纳米仿生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纳米仿生骨颈椎椎间融合器和椎体支撑体治疗,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摘除减压仿生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行JOA评分,X射线检查判断椎间融合率、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手术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不良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未发现椎间高度丢失,颈椎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有显著提高,随访6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0±2.4)分增加到(14.8±3.1)分.结论 纳米仿生骨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小伟;母心灵;张华;潘玉林;孟庆勇;李保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确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正术,并对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例手术均在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44 min,出血量分别为30、40 ml,术后住院天数均为7d.未出现国术期并发症如吻合口尿漏、感染等.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可行且创伤小,该术武可以做为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定占;冯战启;毛长青;刘彦军;高江涛;李纪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 ~45 min,平均35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约30 ml,住院时间8~20 d,平均11.2d.1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褥疮及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关节按St-Michael髋关节评分为16 ~ 25分,平均为22分.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于体质较差患者是较好选择.

    作者:梁兴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每周进行胸腔穿刺术2~3次,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术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定期行胸部B超和CT检查观察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及胸腔包裹的形态.结果 治疗组消除包裹性积液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P <0.05).治疗组治愈患者的抽液总量、胸腔穿刺术总次数、胸液完全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治愈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均P<0.01).结论 在规律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刘仁水;郑大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27例),并随机选取正常健康者74例作为对照组.将降钙素原浓度、APACHEⅡ评分、并发症、痛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清降钙素原浓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将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Ⅱ评分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③降钙素原浓度正常组、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痛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判断预后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测降钙素原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微量组和肾痛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选受试者抽取静脉血5ml,同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测定血清NGAL和Cystatin C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UAE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痛各组 NGAL、Cptatin 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NGAL、Cystatin C水平高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组NGAL、Cyswtin C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NGAL和Cystatin 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前干预,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刘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现状,探讨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法抽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3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 -R)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的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使护士的职业任务加重同时个体应对资源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应安排护理人员执行适度的职业任务,采取措施增强个人应对能力以降低职业紧张反应.

    作者:张继娜;施学忠;张华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入院的孕产妇160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所有孕产妇均建立孕妇卡,孕妇均<30岁且无产科并发症史.对照组使用常规妇产科护理形式,分娩时不专门指定助产士,孕期全程无助产士护理.观察组使用助产士全程陪护和分娩时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的方法,其中包括产前孕期的健康教育,各种孕产相关技能课程,由孕妇专门指定陪伴自己分娩的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结果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6%,观察组为92%.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士孕期、产时的整体护理对产妇分娩有着重要的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与保证母婴安全、母婴健康息息相关,更能提高医院产科的总体服务质量.

    作者:郭素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室颤动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650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5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5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均获成功.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护士密切监测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状动脉压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准确的采取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杰;张晓丽;王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病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救治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下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温炳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目的 探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6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法,对照组采用单针腰穿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肖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妈富隆在65例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妈富隆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育龄期患者TCRP的临床资料,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6个月者35例,未服用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情况、超声下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内的复发率.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服药组恢复正常32例(91.4%),未服药组21例(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月经干净后3~7d子宫内膜厚度,服药组(6.7±1.7)mm,(6.0±1.4)mm,未服药组(9.3±1.2)mm,(8.0±1.2)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服药组0例,未服药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应用于TCRP术后可有效改善月经紊乱状况,抑制内膜增殖,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毅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脏再同步治疗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

    心脏再同步治疗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心力衰竭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其不但具有常规的起搏功能,而且可协调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心功能.还可以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律变化并自动报警.如果发生室速、室颤,可通过超速抑制和体内放电功能将失常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心脏再同步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和防止心脏猝死,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秦小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纵隔气肿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疗方案.方法 对32例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行纵隔切开置管引流18例.结果 32例中治愈31例(96.9%),死亡1例(3.1%).结论 纵隔气肿可分为张力性和非张力性气肿两种.对于张力性纵膈气肿,在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的同时,要积极减压治疗,采取前上纵膈切开置管引流,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仵好金;李自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