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马宏宇;朱荃
目的:制备小檗碱微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利用伪3元相图得到空白微乳的优化处方,制得小檗碱微乳;考察了小檗碱微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粒径;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回流液中小檗碱含量,分析其肠吸收特性.结果:小檗碱微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平均粒径分别为2.11 cPa·s,125.5μΩ,1.363,24.0 nm.小檗碱在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快,小檗碱微乳在回肠段的吸收较小檗碱原料药明显增加(P<0.01).结论:微乳能促进小檗碱在大鼠小肠的吸收.
作者:桂双英;吴蕾;潘君;温志强;开伟华;王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超临界快速膨胀技术制备中药厚朴超临界CO_2流体(SCF-CO_2)萃取物纳米液,并结合正交实验优选佳工艺.方法:以平均粒径、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总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实验,对影响RESS制备厚朴纳米液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喷嘴孔径、预膨胀温度)进行优选.结果:佳制备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5 MPa,喷嘴孔径200μm,预膨胀温度30℃;此条件下得到乳白色澄清纳米液,平均粒径为303.50 nm,纳米液中总酚含量为0.172 g·L~(-1),低温密封放置1个月内仍保持稳定.结论:该技术稳定可行,且操作温度低,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无有机溶剂残留.
作者:贺帅;张守尧;雷正杰;张忠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将黄芪载入胶原支架内,通过对胶原支架进行修饰,观察黄芪是否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及探讨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5,10μL黄芪注射液载入修饰后的胶原内,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实验模型,从胶原周围微血管再生数量、胶原内血红蛋白含量、胶原干重、CD_(34)抗原免疫组化标记等指标来考察黄芪注射液对肝素修饰后胶原促血管再生的作用.结果:黄芪联合肝素修饰后的胶原能够产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当的疗效,血管计数、胶原血红蛋白含量、CD_(34)的表达均显著性增加(P<0.01,与单纯胶原组比较);与单纯胶原组相比,胶原+黄芪10ul组胶原干重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载入修饰后的胶原具有良好的促血管再生作用.
作者:严士海;朱萱萱;陈晓虎;李七一;龚韧;姚昶;朱长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名贵真菌类药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多方面的医疗保健价值,基本无毒副作用.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和具有养生保健意识的人士的极大关注[1].
作者:刘健鹏;兰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对小花远志Polygala telephi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ODS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精制,根据各种波谱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小花远志全草中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telephiose D(1),telephiose G(2),异芒果素(3)和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作者:李建晨;冯丽;戴敬;王润彪;野原稔弘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的饲养方式条件下引种研究云南产剑川蝠蛾Hepialus jianchu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在四川康定室内环境条件下,蛹期约40 d,全天可以羽化;雌、雄性比约为1.2:1,成虫交配高峰在19:30-20:30,成虫期约25 d,个体寿命雌蛾为5~6 d,雄蛾为6~7 d;成虫产卵量平均300粒左右,卵100粒重平均为10.33 mg;幼虫期为350 d左右,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寒性.结论:引种的剑川蝠蛾与康定基地饲养的其他寄主生物学特性在生活历期、卵的100粒重以及腹内余卵数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刘飞;伍晓丽;张德利;罗庆明;陈仕江;尹定华;曾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药用白菊花为菊科菊属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i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常用大宗药材.有关药用菊花化学成分、栽培类型间品质差异和遗传育种等都已有较多报道[1-2],但关于栽培条件对其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3],土壤水分状况对菊花生理及药材内在品质的影响仍未见报道.
作者:杨云富;郭巧生;张守栋;王庆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采用SRAP(sequo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iphlism)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进行遗传关系研究,为蒙古黄芪的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来源于12个产地的蒙古黄芪的样品进行了SRAP多态性研究.结果:从8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产物条带信号强,重现性好,特征性好的16个引物组合,扩增得到141条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份材料可以分为2个大类.结论:蒙古黄芪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SRAP技术可以有效用于蒙古黄芪的亲缘关系分析.
作者:钱丹;黄璐琦;崔光红;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藿胆鼻炎软胶囊系根据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4册收载品种藿胆鼻炎胶囊经改剂型而成,由苍耳子提取物、广藿香油、精制猪胆干膏组成,功能为清风热,通鼻窍;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作者:席仲洪;帅银花;文萍;虞金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四味藏木香汤散系藏族验方,藏医典籍<四部医典>和<月王药诊>都有记载,由藏木香、悬钩木、宽筋藤、干姜组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功用解表、发汗;用于瘟病初期、流感初期、恶寒头痛、关节酸痛、类风湿关节炎、发烧[1].
作者:热增才旦;童丽;利毛才让;李文渊;王英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肝细胞萃取-HPLC分析法(HE-HPLC),并应用其分析栀子中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肝细胞选择性地结合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洗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后,使细胞靶点失活,被结合的活性成分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可检测到栀子水提液的主要保肝效应成分,初步确定为2个,其中1个为栀子昔,另1个有待进一步鉴定.结论:肝细胞萃取-HPLC 分析法基本可以反映化合物与细胞生物靶点(受体、通道、酶等)的相互作用;该体系中的保留成分和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物质基础的分析.
作者:洪敏;马宏宇;朱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_1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14 d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掺入终浓度为10 mg·L~(-1)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10μmol·L~(-1)的人参皂苷Rg_1,同时设置空白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标记,计数BrdU阳性细胞数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负性分化调节基因Hesl和正性分化调节基因Mashl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 μmol·L~(-1)人参皂苷Rg_1可显著性增加BrdU阳性细胞数目(40.5±10.9 vs 26.2±6.0,P<0.01),上调Gesl基因表达(1.00±0.11vs1.28±0.14,P<0.05);1 μmol·L~(-1)人参皂苷Rg_1同时上调了Hesl和Mashl基因表达(1.00±0.11 vs 1.28±0.14,1.01±0.17 vs 1.25±0.23,P<0.05),但BrdU阳性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26.2±6.0vs24.7±9.3).结论:人参皂苷Rg_1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Hesl基因表达实现的.
作者:庄朋伟;张艳军;庞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制备及鉴定辣椒碱-HP-β-CD包合物,并考察辣椒碱和HP-β-CD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HP-β-CD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25,35,45℃下辣椒碱和HP-β-CD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_L型.结论:辣椒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作者:陈晓昱;张志荣;任科;龚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青藤碱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和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在10只Beagle犬中研究单次口服或静脉注射青藤碱10 mg·kg~(-1)的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利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82.5±13.9)min,C_(max)(0.15±0.027)mg·L~(-1),t_(1/2)(87.6±28_3)min,AUC_(O~T)(28.43±3.48)m·min·L~(-1),静注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β)(106.7±120.2)min,Auc_(O~T)(93.32±82.08)mg·min·L~(-1),青藤碱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6±4.24)%.结论:青藤碱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在犬体内消除较快.
作者:陈万一;周远大;康纪平;李秋波;冯晓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从免疫原性上探讨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高良姜、肉桂与仙茅3味典型热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热性对照抗原,以黄连、大黄与知母3味典型寒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寒性对照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分别应用寒、热性对照抗原抗体与9味中药水提物作斑点免疫印迹,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定量扫描分析.结果:9味中药与热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大小顺序为:干姜、附子、杜仲、秦皮、金银花、知母、黄连、大黄、黄柏;与热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分别为:57.33%,43.56%,34.16%,30.2%,28.81%,26.53%,21.68%,17.62%,14.85%;9味中药与寒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大小顺序为:大黄、知母、黄连、黄柏、干姜、金银花、秦皮、杜仲、附子;与寒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分别为:55.22%,54.23%,46.72%,34.08%,30.3%,24.48%,24.33%,20.35%,15.17%.以印迹信号相似度为聚类变量,经wistar's Method聚类分析,9味中药被聚为2大类,一大类为:黄柏、知母、黄连、大黄,该大类与寒性对照抗原距离小,与寒性对照抗原的距离依次增大;另一大类为:干姜、附子、杜仲、秦皮、金银花,该大类与热性对照抗原距离小,与热性对照抗原的距离依次增大.结论:总体上,测试中药与对照抗原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越小,其药性与对照抗原的距离越大;斑点免疫印迹法是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王厚伟;窦彦玲;田景振;李峰;王世军;王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肉豆蔻挥发油按0.4,0.8,1.2 mg·g~(-1)剂量每天灌胃2次,连续10 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细胞色素B_5(Cytb_5)、丙二醛(MDA)和血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含量.结果:用药小鼠的肝脏微粒体CYP,Cytb5和血清中GST含量显著增加(P<0.01),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而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肝微粒体CYP具有诱导作用.
作者:赵润英;王玮;赵丽妮;李昭;王俊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葡萄籽提取物(GSE)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及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GSE抑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GSE剂量分别为40,80,120,160,200 mg·L~(-1),在不同时间段,MTT法检测GSE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荧光素酶试剂盒观察GSE作用于含Surivin核心启动子的pGL3荧光报告载体后Survivin核心启动子的活性变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urvivin核心启动子序列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GSE能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GsE使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GSE能有效抑制Survivin mRNA的表达(P<0.01);GSE明显降低Survivin基因核心启动子活性(P<0.01).结论:GSE使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从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控与Survivin核心启动子活性相关的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降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陈昌杰;刘臣彪;章菊;杨清玲;藤风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豚鼠和BN大鼠过敏试验,以寻找用于致敏原检测的更为敏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白色豚鼠和BN大鼠(Brown Norway rat)分别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牛血清白蛋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组于试验的1,3,5 d分别腹腔注射0.6%牛血清白蛋白以致敏,1 mL/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于末次致敏后第7,14天,牛血清白蛋白组分别静脉注射2.4%牛血清白蛋白1 mL/次以激发过敏;而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及第2次静脉注射后,观察每只动物过敏反应情况,根据过敏反应症状评分,评价过敏反应强弱;并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竞争试验法检测IgE含量;此外,采用激发后动物的血清,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计算蓝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伊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结果:豚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过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N大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经非参数秩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牛血清白蛋白组血清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和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而豚鼠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蓝斑不明显,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种动物比较,牛血清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BN在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均显示牛血清白蛋白呈现阳性反应,而豚鼠反应不明显,因此,BN大鼠用于致敏原检测比豚鼠更为敏感.同时,BN大鼠在技术操作上比豚鼠更方便和容易.
作者:刘婷;梁爱华;易艳;李春英;赵雍;郝然;曹春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主要理化因子对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接种量、培养基种类、基质pH和光照条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e,Rb1以及西洋参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当接种量为25 g·L~(-1)时,西洋参细胞的干重增殖倍数显著增加;通过考察Ms,SH,B_5 3种培养基对西洋参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有利于西洋参细胞生长,B_5培养基有利于人参皂苷和西洋参多糖的合成.3种培养基中西洋参细胞多糖含量均高于栽培西洋参;pH变化对西洋参细胞生长影响不大,pH 6.0时,有利于人参皂苷Re和西洋参多糖的合成;光照培养显著促进西洋参细胞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但对多糖合成没有太大影响.结论:接种量、培养基种类、基质pH和光照条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e,Rb_1以及西洋参多糖合成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娟;高文远;黄滔;曹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对生地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组成分析.方法:经沸水抽提、乙醇沉淀、三氯乙酸脱蛋白,再经superdex 200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得到纯化的生地黄多糖SRP Ⅰ和SRP Ⅱ,经凝胶色谱分析,均为单一多糖.经水解、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分析其多糖的组分.结果:经分离纯化,从生地黄中得到了2个单一的纯品多糖SRP Ⅰ和SRPⅡ.结论:生地黄多糖SRP Ⅰ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6.11%,66.46%,3.93%和21.50%;而生地黄多糖SRP Ⅱ是由鼠李糖、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和果糖等单糖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1.82%,24.47%,10.48%,29.94%和13.29%.
作者:张艳萍;俞远志;张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