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忠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重,病死率高,坏死的肝细胞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恢复,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为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慢性重型肝炎78例,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全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十字法椎间阻滞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58例,行十字法椎间阻滞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60 例,行十字法椎间阻滞.分别于治疗后3、7、30 d进行随访,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7、30 d,治疗组有效率分别是97.5%、94.4% 、95.0%,对照组分别是96.3%、91.2%、81.3%,两组治疗后3、7 d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字法椎间阻滞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效果优于单纯十字法椎间阻滞,有利于防止腰棘间韧带损伤后再次复发.
作者:张雷;王达建;刘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灌洗术治疗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生理盐水100~200 ml经Olympus FB-P40纤支镜每次20 ml反复灌洗坠积性肺炎病人的支气管,直至灌洗液澄清透明;对照组仅全身应用常规的抗感染、祛痰治疗.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肺部CT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支气管灌洗术是治疗坠积性肺炎的佳辅助手段之一.
作者:禹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骨科是侵入性操作且内置物多的学科,它无菌要求严格,技术要求熟练,否则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作者: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是由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心脏畸形,形态特点是房室间隔消失,仅有一组房室瓣,而且在其上下方分别存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作者:曹书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对18例孤立肾结石患者在经皮肾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Ⅰ期治疗成功率较高,结石残留率低,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福庆;武玉东;程传宇;杨俊福;高建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充液防治椎管内麻醉中血管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施行椎管内麻醉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①对照组:椎管内穿刺成功后,直接进行硬膜外导管置入;②生理盐水组:椎管内穿刺成功后,先注入生理盐水3ml再置入导管;③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先注入含(1∶20万)生理盐水3ml,再置管.观察并记录置入导管过程中损伤血管的次数.结果 ①组损伤血管次数17例;②组损伤血管次数3例;③组损伤血管次数2例.结论 预充液可明显减少椎管内麻醉中血管损伤的发生,是预防硬膜外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能更大程度的避免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作者:毛乐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格拉司琼加糖皮质激素预防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并与甲氧氯普胺加糖皮质激素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将56例顺铂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第一周期用格拉司琼加糖皮质激素(试验组),第二周期用甲氧氯普胺加糖皮质激素(对照组);B组第一周期用甲氧氯普胺加糖皮质激素(对照组),第二周期用格拉司琼加糖皮质激素(试验组).结果 试验组对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2.9%~85.7%和89.3%~96.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格拉司琼加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经济的预防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索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37岁,工人.因被石块砸伤2 h致全身多发伤,收住入院.入院查体:神清,体温<35 ℃,心率150次/min,血压12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8次/min,右上臂、肘部、前臂见大片皮肤、肌肉挫裂伤,前臂可触及骨擦感,骨盆挤压征(+),双下肢髋部畸形,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主要的预后因素.虽然作为常规标准的Ⅰ/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node dissection, ALND)能准确评估淋巴结状态,但却伴随着一些严重的远期后遗症.
作者:焦东晓;秦长岭;禹正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改良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56眼翼状胬肉患者经改良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术后观察6~24个月,复发率低、治愈率高. 结论 改良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操作简单、植片不易脱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侯俊红;王治国;王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儿童期慢性鼻窦炎经系统、严格和科学的药物治疗多可治愈,如药物治疗无效则可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柯陆氏)对于9岁以下儿童的颅面发育影响较大,故应慎重.
作者:宗宪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在癔病性失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眼电生理仪对16例视力突然下降、眼底检查正常、怀疑为癔病性失明的患者进行P-VEP检测,分析P-VEP P100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并与正常眼组比较.结果 两组受检者P-VEP P100波的潜伏期、振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癔病性失明患者视路功能正常,P-VEP检测可以为癔病性失明提供客观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朱淑敏;田宏茹;王桂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探讨移植肾患者肾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43例肾移植术后的患者,对8例并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分析,以肾动脉流速/叶间动脉流速(PSV/PSV')作为判断移植肾肾动脉狭窄的指标,指标范围设定为:8<PSV/PSV'<13(中度狭窄), PSV/PSV'>13(重度狭窄).诊断结果 与磁共振(MRA)肾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8例中6例为重度狭窄,1例为中度狭窄,1例CDFI诊为中度狭窄,MRA诊为轻度狭窄.结论 PSV/PSV'>13可以很好地诊断移植肾重度肾动脉狭窄,9<PSV/PSV'<13可估测中度肾动脉狭窄.
作者:杨青;安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95例经临床及超声诊断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7~10 d后复查彩超,并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图像特点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5例患儿右下腹、右侧脐旁、左侧脐旁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纵横比(L/T)>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星点状、棒状及数条血流信号,RI(0.65±0.03).复查结果,47例淋巴结消失,48例存在,但较前明显减小.结论 高频彩超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