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治疗极高危冠心病疗效对比分析

高华;费天彬

关键词: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血脂
摘要: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128例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用量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非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对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治疗期间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阿托伐他汀强化组较阿托伐他汀常规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1.5%,15.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相对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9.0%).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降低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开胸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及防治.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月施行开胸手术1552例.其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损伤类型及其防治对策.结果 开胸手术155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2例,发生率0.77%.包括喉返神经误扎、挫伤、切断.结论 充分重视开胸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掌握牢固的喉返神经解剖知识及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

    作者:党兰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Duckett法加Duplay法治疗重度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畸形,其治疗困难,手术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尚没有一种公认通用的、令人满意的方法.对于尿道缺损常伴有中、重度阴茎下弯的重度尿道下裂,治疗单用任一种术式均不能奏效.Duckett法(横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加Duply法(阴囊原位皮管成形术)被应用于修复尿道缺损长伴有中、重度阴茎下弯的重度尿道下裂的手术中.我们近7年来应用Duckett法加Duply法治疗重度尿道下裂1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国柱;赵琨;孟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甲基强的松龙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临床以喘憋为主,引起继发哮喘的几率较高.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在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甲基强的松龙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广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 观察乳腺微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不同.结果 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检出率、淋巴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个数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P<0.01).结论 淋巴管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显著生物学特点.

    作者:李振芬;付茹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及HE染色

    目的 探讨病理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过程中针对常见问题可以采用的处理方法.方法 参照<病理学技术>进行病理石蜡切片和HE染色.结果 病理石蜡切片经过处理后,减少了掉片、残片的出现,HE染色红、蓝对比鲜明.结论 病理石蜡切片可以按照作者的经验,经过处理后便于病理诊断医生的阅片,避免因制片质量引起的误判和误诊.

    作者:徐戬;杨艳丽;王域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黛力新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脑钠肽和左心室综合射血等容期指数的影响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由于心力衰竭长期迁延不愈,躯体及心理的双重压力使患者容易出现精神障碍.我们对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黛力新抗抑郁治疗,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旨在观察黛力新对患者脑钠肽左心室综合射血等容期(Tei)指数的影响.

    作者:罗康华;谷翔;叶兴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入选的150例BPH患者,观察等待1个月后口服非那雄胺5 mg加坦索罗辛0.2 mg,非那雄胺用药时间2年以上,坦索罗辛用药3个月以上,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的改变.结果 118例完成实验者用药3个月后各指标明显改善,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缩小14.4%(P<0.01).大尿流率增加4.33 ml/s(P<0.01)、IPSS减少9.6分(P<0.01),残余尿量下降27 ml(P<0.01).有不良反应者27例(22.9%),主要为低血压、头晕、阳痿等,2例因低血压暂停坦索罗辛外,其余症状较轻不需停药.治疗前后各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联合用药有缩小和稳定前列腺体积、改善症状作用,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

    作者:刘铁城;张赞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对26例(32眼)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行颠侧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4~21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有30眼(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术后视力无提高者系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者.术后矫正视力低于0.05者3眼(9.38%),0.3~1.0者21眼(65.63%).所有病例术后滤过泡均无影响,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结论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的功能.

    作者:朱翠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以往多见于45岁以上患者.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近年有报道13岁的男孩发生了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 .

    作者:李自胜;李世学;宋红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重症烧伤病人切痂深度对病情的影响

    本院自1994年8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重症烧伤病人中,对有Ⅲ度烧伤病人Ⅲ度创面采取不同深度的切痂方法,产生不同的病情变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翁旭豪;杨学荣;张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高频彩超图像特点,并与临床及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诊断睾丸扭转17例全部经手术证实.其中8例扭转睾丸二维声像图(2DE)显示睾丸正常大小或轻度肿大,实质回声无明显不均质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兀)显示睾丸实质内血流信号较健侧减少或消失,手术松解后睾丸存活而给予固定保留.另9例扭转睾丸2DE显示睾丸肿胀且回声不均,CDFI未见血流信号显示,术中证实睾丸缺血坏死而予以摘除.结论 高频彩超能够准确诊断睾丸扭转,并对扭转睾丸的存活状况做出预测,为临床及时正确处理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永杰;赵新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

    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和43.8%,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量,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优于复方丹参片治疗.

    作者:余廷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63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63例DAI病人采取手术、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合并伤,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结果 恢复良好30例,轻残9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21.9%.结论 早期确诊与综合治疗是降低DAI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胡明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监护仪中两种方法测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血压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能够反映出人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况.血压的准确检测在临床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通常要求患者在上臂裸露条件下进行肱动脉血压测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不能严格按此要求进行血压测量.如有的将血压计袖带直接缠绕于患者穿有内衣的上肢测量.

    作者:周云勤;梁务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极高危冠心病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128例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用量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非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对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治疗期间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阿托伐他汀强化组较阿托伐他汀常规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1.5%,15.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相对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9.0%).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降低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高华;费天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磁性微粒栓塞支气管动脉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磁性微粒(Fe3O4)经导管栓塞支气管动脉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明确诊断和供血动脉后,用Fe3O4+5-Fu混悬药液或Fe3O4微粒栓塞32例患者,其中支气管扩张性咯血12例,肺癌20例.结果 Fe3O4微粒栓塞持久、安全,未出现异位性栓塞.结论 Fe3O4微粒是一种优良的永久性栓塞颗粒,对减少栓后临床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继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综合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聋患者资料,采用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抗病毒及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方面的疗效分析.结果 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明显优于单一方法.结论 根据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调节各种用药和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宋爱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

    生长抑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静滴牛长抑素抑制胃泌素、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保护胄黏膜,从而达到胃内止血的目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诊,伴发多种疾病.病情危重,抢救不当死亡率高.现将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0例应用生长抑素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启梅;程源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频发室性早搏治疗作用的探讨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疼痛诊疗中应用范围甚广,近年来其在临床应用的指征经过有系统地观察和研究报告,适应证范围在不断扩大.室性早搏(VPC)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偶发性室性早搏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对频发室性早搏(FVPC>5次/min),常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

    作者:谢河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强心剂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比索洛尔5 mg,口服,每天2次,视病情逐渐增量至10~20 mg,每天2次,治疗6个月后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量试验.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守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