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颅内血肿致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11例

潘立新

关键词:
摘要:我院1995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脑外伤后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576例,其中创伤性颅内血肿致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11例,占同期脑疝病人的1.5%,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心脏是高血压病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高血压的治疗及逆转左室重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我们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对肛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直肠腔内超声探测法对108例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与临床对照.结果 发现单纯型肛周脓肿92例,肛瘘12例,其中4例肛瘘患者因瘘管细小、走行迂曲,未能发现瘘管而诊断为单纯型肛周脓肿,上述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对于肛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良好的直观性,能区分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分辨多数肛瘘内外口的位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开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

    目的 探讨开腹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40例开腹射频消融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40例患者在开腹全麻下完成治疗,除1例发生电极板皮肤烫伤,1例并发胸腔积液感染外,余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围术期护理对于病人顺利恢复和并发症早期发现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累及范围和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病理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X线表现.结果 点片状的不规则的钡斑影30例,针刺状龛影30例,锯齿样龛影19例,不规则的多发的充盈缺损影12例,铅管征4例,直肠后壁和骶骨前方的间隙增宽3例.结论 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能很好地显示结肠黏膜的小溃疡和累及的范围,能对溃疡性结肠炎准确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吕贻民;郭素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山莨菪碱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目的 研究肺结核大咯血时山莨菪碱(654-2)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55例,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组)58例.分别观察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91.38%,显效率分别为40.00%、7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能明显提高肺结核大咯血的止血疗效.

    作者:冯光明;王立兵;李俊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合理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分为依那普利组20例、硝苯地平缓释组20例.全部病例用药前均查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血电解质、X线片、心电图、尿11项.治疗组选用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时照组分别用单一依那普利、单一硝苯地平缓释剂.结果 三组血压1周达标分别为治疗组19例,依那普利组17例,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7例,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85%.2周为95%、85%、85%,三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每种药物用量较单一用药时剂量减少.结论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作者:寇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联合胸腔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目的 观察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22例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积液为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后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胸腔注药加用654-2.结果 两组对比胸水吸收天数、穿刺次数、胸膜反应、吸收程度都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腔注药的应用下,加用654-2可以提高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穿刺次数,减轻胸膜肥厚.

    作者:王嫦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80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LAVH 80例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lAH)8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术后镇痛用药率10.1%,肛门排气时间(23±8)h、术后住院日(5.3±1.3)d、术后病率10.48%;TAH组术后镇痛用药率92.82%,肛门排气时间(42±13)h、术后住院目(8.4±1.5)d、术后病率45.52%.两组相比,术后镇痛用药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VH组优于TAH组,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术式.

    作者:杨青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以达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反复发作,延长远期存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医护合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医护合作式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该病基本知识及疾病预防技巧的掌握率达到94.5%以上.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医护合作进行此项工作对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达到佳的治疗效果,提高康复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史翠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筛选中的价值

    糖尿病(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各器官、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其中DM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晨尿微量蛋白(MA)浓度,以讨论MA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近年来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原因是他们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所以,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高度重视,积极干预.本文观察56例患者,其中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作者:宋三军;张素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取基础生活护理;康复训练护理,药物、肌电刺激的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 24例患者患肢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2例能生活自理,其中13例患者肌力恢复至Ⅳ~Ⅴ级,2例恢复部分自理能力.结论 对臂丛神经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自理能力.

    作者:秦芝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各自单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早期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三组在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且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

    作者:朱俊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76例新生儿休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休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76例新生儿休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室息是引起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性和低血容量性休克.76例患几中死亡45例,均为中重度休克患儿.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预防休克的关键措施,早期诊断和及时呼吸支持是降低新生儿休克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澳沙利铂联合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研究澳沙利铂联合足叶乙甙(Vp-16)、甲酰四氢叶酸(CF)、5-氟尿嘧啶(5-Fu)(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者为病理证实的晚期胃腺癌患者.化疗方案澳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Vp-16 10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甲酰四氢叶酸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3天,5-Fu 5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第1-3天,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3个周期判断疗效.结果 本组32例,完全缓解(CR)2例(6.2%)、部分缓解PR 15例(46.9%)、无变化(NC)12例(37.5%)、进展(PD)2例(6.3%).KPs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40.6%(13/32).Ⅲ/Ⅳ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15.6%),贫血3例(9.3%),恶心呕吐3例(9.3%),腹泻1例(3.1%),感觉神经异常4例(12.5%).结论 澳沙利铂联合Vp-16、CF、5-Fu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且经济代价患者可承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 探讨临床工作中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年至2005年间279例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包括:骶前静脉出血7例,输尿管损伤2例,吻合口瘘6例,切口感染27例,人工肛门狭窄7例,膀胱功能障碍16例.上述并发症均经手术或相应处理治愈.结论 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经相应处理,预后良好,术中规范、细致操作,可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光月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药物性刮宫治疗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疗效观察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要求,孕早期终止妊娠的患者临床较常见,由于许多患者对人工流产的恐惧,自愿选择药物流产,但药物流产术后部分患者会有少量蜕膜组织宫腔残留,导致阴道淋漓出血.本文对药物流产(药流)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药物性刮官配伍益母草颗粒冲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思密达联合乳酸菌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2例

    目的 探讨思密达及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腹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患儿进行随机抽样分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纠酸、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迭、乳酸菌素口服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疗效满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5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思密达、乳酸菌素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具有费用低、无毒副作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李留栓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胎盘部分植入2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7岁.孕4次,剖宫产2次,人流1次,1990年足月妊娠剖宫产1女,1992年再次足月妊娠剖宫产1男,均健康.

    作者:吴立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糖食品较多,肥胖人群比例上升,患糖尿病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年龄也逐渐年轻化,给患者的生活及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如果血糖控制不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胡向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