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栓塞40例误诊分析

刘慧平;李凌;李黎;金焱

关键词:慢性肺栓塞, 现报告如下, 误诊率, 发病原因, 动脉系统, 特异性, 阻塞, 住院, 症状, 诊治, 疾病
摘要: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使其误诊率很高,本文就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58例慢性肺栓塞中曾在外院被误诊的4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15例小婴儿非消化道途径有机磷中毒误诊分析

    小婴儿有机磷中毒往往病史不清,临床表现不典型,很容易误诊误治.我院从1981年以来有15例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经非消化道途径吸收有机磷中毒,误诊为其他疾病,以致延误治疗,教训惨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74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称为病毒性脑炎(VE),是神经科常见疾病,通常指非流行病毒性脑炎.其常伴有脑膜炎,临床以头痛、发热、精神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改变等为特征.由于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故症状不典型时,诊断较为困难.如果临床上能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正规治疗,常可使病死率大大降低.现总结临床收治的7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关分析.

    作者:朱艳玲;曾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4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救治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非常常见,但其救治常存在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或误区,本人就我科近2年收治的243例病人的救治实践,针对救治中的一些环节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76例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胃镜常规检查发现疣状隆起改变时,在胃窦及疣体上取组织分别做尿素酶实验和病理检查,并同时对应给予制酸、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3个月后复查胃镜,对隆起不消失的,镜下行微波灼除,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两周,追踪记录症状并6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 疣状胃炎214例,其中3个月后行微波治疗的76例,其症状缓解率96%,半年后内镜复查隆起消失率100%,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疣状胃炎,应用微波治疗能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孙国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用外科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245例,对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腋静脉损伤2例,气胸1例,头静脉损伤1例,皮下积液19例,皮瓣坏死18例,患侧上肢水肿9例,上肢活动受限16例.并发症发生率22.4%.结论 手术过程中,仔细熟悉解剖步骤可避免术中并发症;采用负压引流法,皮瓣的厚度和张力适宜,可有效防止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切口设计合理,锐性解剖腋窝,避免头静脉损伤,可有效减轻上肢水肿;术后功能锻炼,不采用弯向腋窝的切口是预防患肢抬举受限的关键.

    作者:张文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20万U快速静滴,1次/d,连用3~5 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对照组单纯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 U快速静滴,1次/d,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张付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4例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5年间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9.1%,MRI的确诊率为66.7%,B超确诊率为39%,CT确诊率为47.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3例,胃肠短路手术5例.手术切除率79.1%,切除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3%和22%.结论 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和磁共振胆管造影能较理想的诊断十二指肠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效果.

    作者:李兆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18例新生儿黄疸的诊疗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多数无需干预治疗可自然消退,但对高危新生儿黄疸或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及时干预治疗,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治疗新生儿黄疸1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伏如兵;郑尧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颈环扎术治疗孕期宫颈功能不全1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孕期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例孕期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16例妊娠至35~41周结束妊娠,其中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4例,且新生儿成活,成功率达89%.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丽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短波并磁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短波或磁疗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组40例、磁疗组40例、超短波并磁疗综合组40例.结果 超短波组与综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疗组与综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和磁疗两种疗法合用比单纯超短波或磁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李晓芳;董新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将10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共5 d;对照组加用病毒唑注射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共5 d.结果 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憋、紫绀、肺部啰音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献英;王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早期检出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内科常见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有上升趋势[1].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上,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简称肾动脉狭窄)的有无是临床医生必须参照的指征.因为肾动脉狭窄经常造成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而在使用常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如果患者合并有肾动脉狭窄且肾功能不全,使用ACEI就会使肾功能不全加重.且肾动脉狭窄若能早期发现,其导致的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高血压中常见的一种,虽然该病只占高血压患者的一小部分,但若能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能早期检出,则可望治愈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随着检出手段的不断进步,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现将其相关因素、早期检出手段及临床意义作如下综述.

    作者:杨海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卷曲霉素联用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219例

    目的 探讨硫酸卷曲霉素静脉滴注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根据有关标准选取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卷曲霉素0.75 g每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2个月;对照组采用链霉素0.75 g每天肌肉注射1次,疗程2个月,同时辅以其他抗结核药.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2个月末与8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个月末X线阴影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8个月末空洞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作用发生率对照组(40%)较试验组(33.8%)稍高,尤其是注射局部疼痛硬结较为多见.结论 卷曲霉素对复治涂阳病例痰菌阴转效果显著.

    作者:蔡如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曲库铵在使用呼吸机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阿曲库铵在机械通气中对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机械通气病人4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观测使用阿曲库铵前后5 h血气变化.结果 使用阿曲库铵后,病人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两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O2和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通气病人在使用阿曲库铵后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有利于病人恢复.

    作者:张佑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与CT特点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后继续出血的临床和CT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46例HCH后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的临床症状均较前加重,血压均≥180/120 mm Hg,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29例(63%);血肿呈不规则型27例(58.7%);首次出血量11~20 ml 21例(45.7%),21~30 ml 10例(21.7%).结论 HCH后继续出血的主要因素与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等有关.对HCH急性期应注意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处理.

    作者:颜凯世;阚明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69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35例和对照组(胺碘酮单用)34例,观察两组口服药物6个月内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内治疗组3例退出,完成观察32例;对照组4例退出,完成观察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1个月时即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68.7%、43.3%(P<0.05),心房纤颤患者的平均复律时间、平均胺碘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较胺碘酮单用既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复律率,又可缩短复律时间和减少胺碘酮用量,从而减少胺碘酮长期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作者:夏华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进展性脑卒中是指卒中发生后24~72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在3~5 d达到高峰[1],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亚型,一旦发生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起病后症状的持续性进展,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是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病,提示我们应对其致病原因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分析了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其经颅多普勒(TCD)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对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梅运涛;司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间收治的58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与常见的年龄低于60岁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多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而意识障碍、局灶神经系统损害较多,病死率高.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形式、临床特点表现常不典型,因此临床上容易致延缓治疗及误诊.

    作者:赵群;叶宝红;吴琪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应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病变诊治的指征、病灶切除范围、病理特点及预后. 方法对经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269例患者,采用LEEP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术后病理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 LEEP治疗成功率高,手术时间平均为4.8 min,出血量平均为15 ml,无痛苦,无需住院,随访修复完好,无一例感染. 结论 LEEP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作者:禹爱琴;岳青芬;李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

    硝酸酯类作为临床上古老的心血管药物之一,已被广大医生所认识,其不同的剂型,都具价格低廉、安全高效的特点,故临床应用广泛.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100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春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