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田蕊;潘闽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及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10天及出院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降纤酶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
作者:李敏;马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常见的肿瘤,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3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伟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平片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对7例腹股沟疝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的治疗进行研究.结果 7例疝复发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复发原因为医源性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原因分为医源性和患者两方面因素,充分的治疗是可以预防其复发的.
作者:陈宁;何中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方法 51例采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阿托品、安定静推加缩宫素静脉滴注为研究组,49例单用人工破膜加缩宫素者为对照组,观察其产程进展.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产程(平均)分别为8 h和16 h.结论 本方法效果优于单纯人工破膜加缩宫素催产.
作者:李惠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科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206例妇科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安定-阿托品联合方法镇痛,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潘振朵;王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生脉注射液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62例,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生脉注射液外,其他用药如抗生素,化痰、止咳及平喘药物均与治疗组相同.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复查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对照组25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查血气分析14例,好转11例;对照组复查血气分析11例,好转2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用于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动脉高压,使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作者:殷晓玲;徐宏平;范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米索前列醇与水囊不同组合用于孕14~18周引产的疗效.方法 142例同期住院要求引产的孕14~18周的孕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置水囊同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B组,置水囊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C组,单纯水囊组,记录各组宫缩时间、总时间、给药次数、引产成功率以及产后2 h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水囊加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组、水囊加口服米索前列醇组与单用水囊组比较,引产总时间、住院天数、给药次数及产后2 h阴道出血量逐渐减少,引产成功率逐渐升高.结论 米索前列醇阴道小量序贯给药加水囊的引产方法经济有效、安全、适用于妊娠14~18周的中期引产
作者:赵蔚;赵瑞;李春梅;李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介绍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 对3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0 min(70~12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100~300 ml),10例出现尿道黏膜破裂,未予修补,术后7~9 d拔除尿管,均排尿顺畅,2例发现腹壁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结论 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开放切除前列腺的较好术式.
作者:苗武峰;苏建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比较西酞普兰与其他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不同分组实验结果,比较西酞普兰与其他SSRIs类抗抑郁药药效学和药动力学差异.结果 尽管SSRIs的药理作用机制总体上基本相似,但每种药物在结构、药效动力学(效能和选择性)、药代动力学(半衰期、代谢产物活性和对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方面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导致SSRIs类的药物在治疗上有所侧重.结论 西酞普兰是对5-羟色胺(5-HT)选择性高的SSRIs,对乙酰胆碱、组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γ-氨基酸(GABA)以及阿片受体都没有或只有极低的亲和力,在血浆中的代谢产物与其原型药物选择性相似,对治疗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福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科2006年1~7月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发病时间48 h以内.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作者:安文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胰肠吻合的合理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施行的21例空肠浆肌管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1例胰腺IV级损伤患者原有糖尿病史,术后合并胰瘘,经引流自愈.术后合并胃瘫1例,保守治愈.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均Ⅱ期缝合治愈.结论 胰空肠浆肌管套入式吻合能更好的预防胰瘘.
作者:姜建华;吕绍江;荆军防;缑伟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1 医学论文的意义对于医学科学工作者来说,无论从事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术交流,而学术交流重要的形式是科技论文.
作者:杨亚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因出国终止治疗1例),对照组30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5例).治疗组应用四逆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赛乐特治疗,对照组单用赛乐特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7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减少复发率,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许颖富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临床上肾上腺结核较少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本病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诊治肾上腺结核引起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3例,现结合病例及文献复习,对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周焰;周瑞锦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方法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抢救的40例妊娠合并心衰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妊娠合并心衰病例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衰34例(85%),先天性心脏病3例(7.5%),肺动脉瓣狭窄1例(2.5%),风湿性心脏病1例(2.5%),心肌炎后遗症1例(2.5%).平均心衰发生时间是平均孕周(34.5±2.5)周,平均终止孕周时间为(34.8±2.2)周;早产发生率为35%,平均新生儿体重(2367±556)g,其中5例体重<2000 g.围生期孕产妇死亡1例(2.5%),围生儿死亡3例(7.69%).结论 妊娠合并心衰的主要病因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综合治疗可降低母婴病死率;对于<30周发生心衰者应首选终止妊娠,而≥30周者积极治疗,改善心功能,促进胎儿发育,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苗勤玲;郭爱荣;曹素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中青年人的常见骨折类型,多因较强暴力引起,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高处坠落、加速运动是常见病因.因其解剖学上的病因,传统的内固定(如Ender钉、Zickel钉及髁部加压螺钉)使用效果不佳,保守治疗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常不被病人接受.
作者:邓邦瑾;张卫红;孙勇;张军波;刘明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对重复肾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经手术及肾盂造影证实的重复肾的超声表现回顾分析.结果 重复肾的超声表现可分为三类:上部或(和)下部肾因引流不畅导致相应肾集合系统分离;肾集合系统无分离,肾内探及两个不连续的肾窦回声;上部肾重度积水,实质菲薄,似肾上极囊肿样改变.结论 超声对重复肾有重要诊断价值,当上部肾功能减退时,超声检查优于X线静脉肾盂造影.
作者:王孝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一种后期改变,是小儿临床脑瘫的常见病因之一.运动功能受损是其常见的后果,同时可能伴有视觉受损,如视敏感度降低、视野缺损、动眼紊乱等.
作者:魏麦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随着阴道彩超的广泛应用,血HCG的连续监测,异位妊娠能够得到早期诊断;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为输卵管的保留提供了有利条件.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31例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赵秀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9月本科门诊接诊的14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93例(63.7%)伴发热,124例(84.9%)累及臀部,6例(4.1%)患儿为复发病例,101例(69.1%)为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治疗均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作者:宋俐;袁爽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