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王炬
毒理学基础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近年来随着药害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提高,毒理学基础的教学对于药学专业学生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文章从修改教学大纲、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改进教学手段以及改善考试制度与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在改进药学专业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荆黎;于洋;李阳;王继;段军超;杨曼;孙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近年来,转化医学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代外科学的教学特点不能适应目前医学的快速发展,而转化医学教学模式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根据转化医学在外科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现状,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外科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树立转化医学理念,训练转化医学思维,开展转化医学实践,从而提高外科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黄省利;武玥兴;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为探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中的教学效果,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同学在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中,实验组的多项选择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因此,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自学能力,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东瀛;朱帆;刘斌波;明珍平;汤纪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机能学是一门培养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验性学科,传统的真实动物实验和医学虚拟实验相结合已经成为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对医学生在机能实验课前提早开展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操作培训可提高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刘杰;刘辉琦;王生兰;马祁生;曹学锋;杨全余;吴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分子生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日趋突出。文章从双语教材、课堂教学、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互动教学和增加教学效果检查等几方面对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提高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
作者:孙雄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微课程具有容量小、时间短、便于传播和学习等特点,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发展非常迅速,但微课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文章从微课程的特征入手,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微课程的构架建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评价实施等,提出了人体解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
作者:冯成安;叶频;陈绍春;邹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搞好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可以为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分析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提出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善于复习总结、改进实验教学以及重视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达到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之目的。
作者:王辉;王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新兴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口腔医学的生物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对口腔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文章从目前口腔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对策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及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作者:郑庆委;管俊昌;徐锦程;刘勇;张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免疫学内容繁杂抽象,理论性强,而且随着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医学免疫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这些特点使得医学免疫学难学、难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刚刚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年轻老师要在教学基本功练习、教学方法技巧、实验课与理论课之间关系处理等方面做充足的准备,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自身实践浅谈年轻教师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胡汪来;李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协同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加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科研和教学中的交叉和融合,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了一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小波;王伟章;褚夫江;金小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机能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目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之一。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即将现代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应用到基础医学的机能实验教学中,不但能够节约实验经费开支,而且能够扩展实验项目的数量尤其技术难度高、危险系数高的实验项目的进行,从而有利于开展多系统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理论验证,以及为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提供虚拟平台。
作者:梁月琴;牛龙刚;崔丽娟;张轩萍;张明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案例教学的特点,以混合感染的临床病例为基础,编写多场景复杂案例。在案例分析时,侧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点的运用、思辨能力和联系临床三个方面。以“基础知识、联系临床和思辨能力”为学习目标,开展剧本模式的多场景复杂案例的教学实践,以促进本科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作者:商庆龙;嵩钰佳;张庆猛;李爱梅;苑立军;张凤民;钟照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针对我国临床药师培养现状,为完善与提高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融入PBL、微课等方式方法不断巩固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与教师科研结对,开展临床药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科研与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构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培养与国际临床药学规范接轨,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临床药学人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作者:王丽;李华;林原;姚继红;刘克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探讨了医学形态实验学课程中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和目标,介绍了创新性项目实施的过程、实践效果及建议,指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勤思考和敢创新的精神。
作者:王小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BL)和信息化教学都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两者都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特征。血液病学的教学基础理论要求高,内容抽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在血液病教学中对联合PBL和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王勤婉;余震;梅爱红;陶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病理学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及设备落后。构建病理信息化平台,整合病理数字课程平台、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数字切片技术及大体标本三维成像技术,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病理学教学发展之趋势。
作者:周新刚;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的重要支撑。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从编写特色教材、邀请临床医生讲座、组织观摩临床手术等多方面入手,密切联系临床,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学习效果。
作者:刘芳;许家军;李玉泉;张志英;吴爱群;张传森;杨向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将科研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实验动物学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基础进行了研究分析,摸清了学生对科研案例教学的认知度、需求度、老师可采用的具体开展方式以及学生参与的具体方式等,为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冷扬;鲍波;刘吉贞;陈一淑;李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细胞生物学在医学生的课程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医科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目前,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全英文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体会,分析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留学生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杨粤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探讨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对以教师科研课题为平台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思考,认为这种培养模式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锻炼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沈薇;邹丹;徐军;张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