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邦;杨辉
1病历报告患者,女,26岁.拟行剖宫产术,行硬膜外麻醉时,使用硬膜外穿刺套管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取出针芯,置入注药软管,操作正常.但在撤套管针时阻力很大,在一突然释放感后撤出.经软管试图注药时亦遇到阻力,以致不能注入.后经改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完成手术.术后软管嵌顿,不能拔除,终留滞,患者返回病房.术后数日内,数次尝试拔除,均失败.
作者:赵庆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糖尿病足的定义是与糖尿病患者的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所有进行低位远端截肢手术的患者,有40%~70%与糖尿病有关[1].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近年国内外对其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婷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髂骨移植结合转子间旋转截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1997年来采用血管蒂的髂骨移植结合转子间旋转截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评价手术疗效.结果经1~4年随访,优良率75%,有效率83.3%.结论该术式能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股骨头坏死趋势、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进程的目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荣华;赵泓;王琦;张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洛伐他汀30mg,每晚1次,维生素E胶丸100mg,每天3次;对照组29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跛行、静息痛缓解率.结果治疗组股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缩小,跛行及静息痛的缓解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29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伐他汀与维生素E联合可明显缓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
作者:王超峰;闫士钦;孙得付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甲状腺囊肿是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但费用较高,并发症多.自1990年8月,我们采用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肿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广友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索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方法45例病人共60支支气管动脉动脉进行栓塞,统计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及例数.结果与造影剂反应有关的并发症1例,发生率2.2%,出现与穿刺及导管操作有关的1例,发生率2.2%,与肺部治疗有关的并发症2例,发生率4.4%.结论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着重探讨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作者:刘继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贫血是一种症状,凡在单位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Hb)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数值称为贫血.其基本原因是红细胞的增生与消耗失去平衡,即增生不足,或消耗过多,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贫血的分类按照贫血产生的机制分红细胞生成减少(如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按细胞形态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作者:陈允贵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良好的睡眠对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保持健康的体魄具有重要作用.冠心病住院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因此,了解冠心病人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玉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化疗是治疗血液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尽管目前化疗药物有效率不断提高,但其毒副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常见的是骨髓抑制,其次是肝肾功能的损害.我科在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40例因血液病化疗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采用凯西莱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疏敏;李玉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治疗妊高征的疗效.方法对250例患者用药后血压、蛋白尿、水肿、眼底血管、红细胞压积、抽搐、甲皱微循环等症状改变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用药后妊高征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东莨菪碱可以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改善组织缺氧,从而达到解痉、降压、利尿、消肿的作用,在无严格禁忌证时可采用.
作者:马桂霞;常际平;刘东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报告一种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对12例儿童股骨髁上新鲜骨折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皮外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12例病人切口一期愈合,没有发生感染和内固定失效,骨折顺利愈合,髋、膝关节功能好.结论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皮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不损伤骨骺、骨折可达解剖复位、避免二次手术的特点,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朱卫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8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加强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作者:赵明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腰硬联合麻醉保留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特别适合用于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本文以传统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素珍;张广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35例多发性肌炎(PM)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5例PM患者血清酶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发现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肌电图、肌活检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67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用中药加甲氨蝶呤(MTX)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用MTX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记录症状体征、监测妊娠包块和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4.1%(32/34),β-HCG恢复时间为(22±9)d,包块吸收消失时间为(23±10)d;对照组三项分别为75.8%(25/33)、(29±11)d、(40±13)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5,P<0.01).结论中药加MTX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车翠云;杨学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S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自入院日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康复组(59±38)与对照组(47±35)比较,P<0.01;FugI-Meyer评分康复组(57.5±3.5)与对照组(45.4±2.7)比较,P<0.01.结论对SB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欣;葛希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近年来,抢救成功率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是心血管患者致死的常见原因.因此,能否对急性心肌死(AMI)患者进行分秒必争、准确无误的抢救,护理工作是一个重要因素.本科2001~2005年共收治AMI患者79例,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对河南省信阳市八县两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CT表现分析及对其病因进行推测.方法对该市八县两区脑瘫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临床诊断明确的112例脑瘫患儿行CT颅脑检查,并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病因探讨.结果颅脑CT检查颅内有异常表现者61例,其中颅内软化灶32例,透明膈囊肿19例,脑白质发育不良16例,灰质异位症7例,2例合并脑穿通畸形,颅内钙化灶29例,巨脑回畸形4例,脑裂畸形3例,胼胝体脂肪瘤合并钙化2例.结论CT检查对脑瘫的病历诊断有极高的价值,胚胎期发育异常和新生儿窒息可能是该地区小儿脑瘫的主要病因.
作者:席建乡;赵慧;何小琪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儿科于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共用痰热清结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92例,并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的84例对照分析,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宋伟邦;杨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共选入住院及专科门诊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1±12)岁.全部病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0.25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100次/min.本次加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日3次,1次1包,共服4周)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查如下项目:①常规12导联心电图,②测计8:00~9:00时静息20min后血压及心率(连续3d求平均值),③Hol-ter检查:计数24h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及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④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后有3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达75%及90%,静息时心率及24h 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较前明显减慢(P<0.05或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前降低不显著(P均>0.05),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P均>0.05).6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患者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本组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后无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变化.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张仕军;李学栋;龚树春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