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髂骨移植结合转子间旋转截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1997年来采用血管蒂的髂骨移植结合转子间旋转截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评价手术疗效.结果经1~4年随访,优良率75%,有效率83.3%.结论该术式能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股骨头坏死趋势、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进程的目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荣华;赵泓;王琦;张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新的入院出院皮肤情况告知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的966例及2004年7月~2006年1月865例新生儿家长分别实施两种不同情况告知程序,比较两组住院患儿的纠纷发生率.结果865例住院新生儿全部实施皮肤告知程序,因皮肤问题发生纠纷1例,发生率为0.11%;2003年1月~2004年6月住院患儿966例未实施新的告知程序,因皮肤发生纠纷6例,发生率为0.62%.结论新生儿新的入院出院皮肤情况告知程序可以有效的减少因皮肤问题发生的护患纠纷,护士责任心增强,家长满意度提高,值得在新生儿病房开展.
作者:陈春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35例多发性肌炎(PM)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5例PM患者血清酶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发现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肌电图、肌活检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腰硬联合麻醉保留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特别适合用于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本文以传统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素珍;张广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麻醉技术的发展,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开展了镇痛分娩技术,本文对188例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献忠;许燕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以来收治的13例胃瘫病人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如精神因素、手术创伤、残胃本身因手术或异物反应,发生炎症、水肿、胆汁反流、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主要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忠义;杨聪敏;田春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肝硬化自发性腹水感染(SAI)是近几年提出的取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概念及理论[1],SAI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现已明确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肠细菌、内毒素易位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SAI发生及发展的主要致病机制[2],因此建立有效监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状态的方法对于防治SAI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琳琳;黄宏春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甲状腺囊肿是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但费用较高,并发症多.自1990年8月,我们采用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肿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广友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32例,应用营养神经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局部换药、支持疗法;对照组21例,应用常规治疗法;均在30~40d观察病人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溃疡总有效32例(100%),痊愈26例(81.25%),有效6例(18.75%);对照组总有效19例(90.4%),痊愈7例(33.3%),有效12例(57.14%),无效2例(9.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缩短.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足病人溃疡愈合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付士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报告一种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对12例儿童股骨髁上新鲜骨折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皮外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12例病人切口一期愈合,没有发生感染和内固定失效,骨折顺利愈合,髋、膝关节功能好.结论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皮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不损伤骨骺、骨折可达解剖复位、避免二次手术的特点,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朱卫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行输卵管妊娠手术327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分析其发病及误诊原因.
作者:路卫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部病变术后复发情况及对余肺进行切除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0例肺部疾病手术后复发余肺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余肺切除病人治愈19例,死亡1例,手术结果满意.结论余肺切除是治疗肺部疾病手术后复发的首选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严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梁保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宫颈糜烂为育龄妇女常见的炎症,占已婚妇女的30%~40%,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常用激光、微波等治疗,虽然有疗效,但愈合慢、副反应大.我院近年来用微波联合美宝药膏治疗宫颈糜烂患者9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统计2003年8月~2005年3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诊断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病人,主要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平均1~2个疗程.结果80%以上的病人均取得明显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明显,且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易行.
作者:闫仲朝;高延庆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对冠心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单纯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均应用冠心病常规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消心痛、β-受体阻滞剂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松龄血脉康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病人均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大部分病例呼吸困难消失,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X线示肺淤血改善,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期二尖瓣E峰和A峰比值(E/A)由小于1变为大于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能够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舒张功能.
作者:苏玉成;王大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67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用中药加甲氨蝶呤(MTX)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用MTX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记录症状体征、监测妊娠包块和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4.1%(32/34),β-HCG恢复时间为(22±9)d,包块吸收消失时间为(23±10)d;对照组三项分别为75.8%(25/33)、(29±11)d、(40±13)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5,P<0.01).结论中药加MTX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车翠云;杨学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化疗是治疗血液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尽管目前化疗药物有效率不断提高,但其毒副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常见的是骨髓抑制,其次是肝肾功能的损害.我科在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40例因血液病化疗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采用凯西莱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疏敏;李玉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治疗妊高征的疗效.方法对250例患者用药后血压、蛋白尿、水肿、眼底血管、红细胞压积、抽搐、甲皱微循环等症状改变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用药后妊高征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东莨菪碱可以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改善组织缺氧,从而达到解痉、降压、利尿、消肿的作用,在无严格禁忌证时可采用.
作者:马桂霞;常际平;刘东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啶.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率(P<0.01),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用.
作者:孙习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中老年人喘证的治疗疗效.方法我科收治中老年人喘证100例,60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结果病人短期内喘证得到控制.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治疗中老年人喘证很有效的药物.
作者:韩宴斌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儿科于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共用痰热清结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92例,并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的84例对照分析,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宋伟邦;杨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共选入住院及专科门诊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1±12)岁.全部病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0.25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100次/min.本次加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日3次,1次1包,共服4周)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查如下项目:①常规12导联心电图,②测计8:00~9:00时静息20min后血压及心率(连续3d求平均值),③Hol-ter检查:计数24h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及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④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后有3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达75%及90%,静息时心率及24h 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快心率较前明显减慢(P<0.05或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前降低不显著(P均>0.05),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P均>0.05).6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患者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本组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后无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变化.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张仕军;李学栋;龚树春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洛伐他汀30mg,每晚1次,维生素E胶丸100mg,每天3次;对照组29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跛行、静息痛缓解率.结果治疗组股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缩小,跛行及静息痛的缓解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29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伐他汀与维生素E联合可明显缓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
作者:王超峰;闫士钦;孙得付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贫血是一种症状,凡在单位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Hb)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数值称为贫血.其基本原因是红细胞的增生与消耗失去平衡,即增生不足,或消耗过多,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贫血的分类按照贫血产生的机制分红细胞生成减少(如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按细胞形态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作者:陈允贵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单纯性肾囊肿是为常见的肾脏病理异常,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以往多采用动态观察及外科手术,目前佳的选择是采用CT或超声导引下的硬化治疗.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CT导引下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肾囊肿41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袁新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一种内放疗方法是运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微型放射性125I粒子准确植入到肿瘤内部或周围,使肿瘤组织受到大程度的杀伤,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达到既能控制肿瘤复发又能大程度保护正常功能的目的[1].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得益于低能、安全、易于防护的放射性核素的问世、影像技术的发展和精确定位治疗系统的开发.其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病率低.
作者:蒋明;段成洲;王晓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索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方法45例病人共60支支气管动脉动脉进行栓塞,统计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及例数.结果与造影剂反应有关的并发症1例,发生率2.2%,出现与穿刺及导管操作有关的1例,发生率2.2%,与肺部治疗有关的并发症2例,发生率4.4%.结论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着重探讨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作者:刘继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对河南省信阳市八县两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CT表现分析及对其病因进行推测.方法对该市八县两区脑瘫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临床诊断明确的112例脑瘫患儿行CT颅脑检查,并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病因探讨.结果颅脑CT检查颅内有异常表现者61例,其中颅内软化灶32例,透明膈囊肿19例,脑白质发育不良16例,灰质异位症7例,2例合并脑穿通畸形,颅内钙化灶29例,巨脑回畸形4例,脑裂畸形3例,胼胝体脂肪瘤合并钙化2例.结论CT检查对脑瘫的病历诊断有极高的价值,胚胎期发育异常和新生儿窒息可能是该地区小儿脑瘫的主要病因.
作者:席建乡;赵慧;何小琪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糖尿病足的定义是与糖尿病患者的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所有进行低位远端截肢手术的患者,有40%~70%与糖尿病有关[1].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近年国内外对其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婷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26岁.拟行剖宫产术,行硬膜外麻醉时,使用硬膜外穿刺套管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取出针芯,置入注药软管,操作正常.但在撤套管针时阻力很大,在一突然释放感后撤出.经软管试图注药时亦遇到阻力,以致不能注入.后经改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完成手术.术后软管嵌顿,不能拔除,终留滞,患者返回病房.术后数日内,数次尝试拔除,均失败.
作者:赵庆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近年来,抢救成功率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是心血管患者致死的常见原因.因此,能否对急性心肌死(AMI)患者进行分秒必争、准确无误的抢救,护理工作是一个重要因素.本科2001~2005年共收治AMI患者79例,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胃癌发病率已是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目前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其中根治性手术是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重要方法[1].2000年4月~2005年10月,我院为76例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胃癌根治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永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发生过多种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低血压、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酸碱平衡失调和张力性气胸.结论掌握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方法及出现并发症时的应对措施,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肖鹏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8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加强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作者:赵明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良好的睡眠对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保持健康的体魄具有重要作用.冠心病住院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因此,了解冠心病人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玉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S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自入院日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康复组(59±38)与对照组(47±35)比较,P<0.01;FugI-Meyer评分康复组(57.5±3.5)与对照组(45.4±2.7)比较,P<0.01.结论对SB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欣;葛希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新生儿巨结肠是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为功能性肠梗阻,它是由于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而造成的.易并发肠穿孔及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影响着患儿生命质量.我院近年来,采取新生儿巨结肠经肛根治术,创伤小,效果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1周开始扩肛护理可明显恢复排便功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俊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手术病人的作用.方法针对471例老年手术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98%以上的患者解除了心理负担,能够很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够为老年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自1998年~2003年来收治16例盆腔肿块误诊病人,其中4例较典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白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冠心病是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而胆道疾病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胆心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当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心电图(ECG)有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时,很容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17例胆道疾病引起的胆源性心前区疼痛误诊为冠心病的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作者:谭子凯;司秋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中,有55例误诊为心绞痛,现分析如下.
作者:施清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