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宏丽;王宏娟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 低分子肝素, 肺栓塞
摘要: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并发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日数较B组低,病死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低分子肝素,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肯定,可以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急性全身性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本病心血管受累著,其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2].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的研究与持续改进

    为了保证人工气道通畅,有效地解除与预防病人呼吸道梗阻,我们对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现将实施情况做以报道.

    作者:胡瑞燕;张岩平;齐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临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4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不一,形式多样.结论 明确诊断、具体分析、个体化综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必要的.

    作者:贾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做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通过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76例89眼,总有效率为86.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效果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80例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近年的观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宫颈糜烂的程度、类型、对生育的要求,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单纯的药物治疗及药物配合光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多层螺旋CT评估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检查,并应用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确定诊断及分型、破裂口定位,并能准确测量术前所需数据.结论 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MSCT能提供详尽、丰富、可靠的影像信息,在腔内隔绝术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昊;陈新晖;李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

    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方法 首先标记出唇红线.单侧唇裂在红唇内用三角瓣修整红唇.双侧唇裂沿前唇唇红线切开,将唇粘膜翻至口腔面,侧唇红唇与前唇红唇对位缝合.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红唇形成了特有的弓形,避免了红唇内唇粘膜的残留.结论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应注意红唇与唇粘膜的区分,保持红唇自然的弓形.

    作者:王国庆;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端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1].目前,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在逐渐扩大,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路艳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头体电针加穴注治疗中风偏瘫61例

    目的 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颈阔肌复合式肌皮瓣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颈阔肌复合式肌皮瓣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5例采用颈阔肌复式肌皮瓣治疗舌癌患者手术时舌体及其口底组织大块缺损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后舌体得到重建,口底缺损得以修复,随访患者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完全恢复,语音清楚.结论 颈阔肌复合式皮瓣治疗舌癌患者舌体缺损与口底修复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并发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日数较B组低,病死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低分子肝素,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肯定,可以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王宏丽;王宏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各期观察及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期病人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丽;翟明眉;伍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传统鉴定细菌学方法临床价值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细菌学检验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先进分析仪的投入使用,使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传统鉴定细菌学的薄弱环节,通过细菌的特性、形态、染色及生化鉴定等确认,保证了仪器鉴定的准确性,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一些准而可靠的数据,传统的鉴定方法在当今一些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其不足之处,现分述如下.

    作者:邵华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中西医治疗

    分娩性臂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病症,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迎红;徐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生儿心衰的临床诊治思路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新生儿期的急重症之一,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不能正常排出由静脉回流的血液以致动脉系统的血液供血不足,静脉系统发生内脏淤血出现的不能满足周围循环、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并出现心脏形态功能的异常和体液的调节紊乱,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它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典型、可呈爆发性经过等特点.临床上极易被忽略或漏诊误治,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失去抢救时机,甚至猝死.故掌握其诊治思路很有必要.

    作者: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调脂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l/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共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酯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1999年7月~2005年7月,我院经前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和肿瘤病人进行胸腰段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前入路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较复杂,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且所需器械繁多,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全面熟悉和了解手术过程、各种器械的用途和性能,了解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默契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本人对2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刘刚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39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天3次,每次9g,治疗2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3级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级,总有效率为75.0%(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崔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

    经保守治疗无效难以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生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对3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产科大出血患者急症子宫切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予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8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前期综合征患者82例,用中药柴胡舒肝散加减再配以西药镇静、镇痛、利尿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82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22例,治愈率达73.17%,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