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调脂治疗的临床观察

张纪梅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l/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共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酯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障碍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魏新侠;张明;袁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癌症患者化疗时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化疗是治疗各种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部分患者经化疗后,临床症状可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同时又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严重时可出现重度腹泻,肠道粘膜脱落、坏死、穿孔等,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正常治疗,甚至使治疗中断.为此我们在病人入院后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和减轻了胃肠道反应,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

    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方法 首先标记出唇红线.单侧唇裂在红唇内用三角瓣修整红唇.双侧唇裂沿前唇唇红线切开,将唇粘膜翻至口腔面,侧唇红唇与前唇红唇对位缝合.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红唇形成了特有的弓形,避免了红唇内唇粘膜的残留.结论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应注意红唇与唇粘膜的区分,保持红唇自然的弓形.

    作者:王国庆;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肋间臂神经解剖分型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术操作也需要越来越精细,以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2001年以来,在一些乳腺癌手术中开展了对肋间臂神经进行解剖分型和保留的临床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张恒伟;刘慧;崔树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各期观察及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期病人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丽;翟明眉;伍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颅脑手术中,由于颅脑生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操作等原因,术中出血较多,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楚,有利于手术操作.本研究总结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中复合艾司洛尔的应用效果.

    作者:许鸿云;及时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为广泛也是滥用明显的药物,抗菌药的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大平;魏红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纤支镜对中老年肺不张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中、老年不明原因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镜下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X线、CT诊断肺不张52例,经纤支镜观察、活检、刷检等明确诊断.结果 恶性肿瘤引起肺不张31例,结核11例,炎症10例.结论 纤支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肺不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做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通过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76例89眼,总有效率为86.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效果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死率跃到了第一位.临床上经抢救存活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恢复期较长,病人常常会产生自悲及恐惧等心理因素,促使或诱发第二次发作屡见不鲜,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真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疾病的复发以及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志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350例病人作一分析,以明确其特点,引起重视.

    作者:陈冬霞;姚淑芳;田金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传统鉴定细菌学方法临床价值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细菌学检验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先进分析仪的投入使用,使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传统鉴定细菌学的薄弱环节,通过细菌的特性、形态、染色及生化鉴定等确认,保证了仪器鉴定的准确性,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一些准而可靠的数据,传统的鉴定方法在当今一些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其不足之处,现分述如下.

    作者:邵华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8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前期综合征患者82例,用中药柴胡舒肝散加减再配以西药镇静、镇痛、利尿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82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22例,治愈率达73.17%,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调脂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l/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共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酯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头体电针加穴注治疗中风偏瘫61例

    目的 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超声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块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和脉冲多普勒(PWD)显像检查,测量分析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外型不规则,周边高回声,纵横径比值>0.7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进展

    门静脉高压症是以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为特点的一组症侯群.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该病症病人晚期致死的直接原因.对此,传统的外科治疗中主要有分流术和断流术.

    作者:钟先荣;李金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糖尿病(DM)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诊断的20例DM无痛性AMI的临床资料.结果 及时诊断8例,延迟诊断12例.结论 DM合并无痛性AMI表现无特异性,导致延误诊断因素多,提高认识和警惕性,改变思维观念和诊断措施,可有效避免延迟诊断.

    作者:王现文;周成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介入配合立体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癌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总结2000年4月至2005年4月对3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患者行介入配合三维适形联合治疗肝癌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OUR-QGD生产的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系统与介入等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与同期本院介入科单行TA-CE治疗的2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对比,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手术过程中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可调动病人自身免疫系统,对瘤栓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提高病人的有效生存期.

    作者:阮红;王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80例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近年的观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宫颈糜烂的程度、类型、对生育的要求,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单纯的药物治疗及药物配合光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